乳腺炎患者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11 07:06:21

乳腺炎患者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通过护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乳腺炎患者,认识到MRSA的临床危害性,从而重视对MRSA的防控工作。[方法]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的观察;用药护理观察;心理护理;消毒隔离措施等。[结果]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且有记录,无因护理不当造成的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结论]只有对MRSA感染患者各个关键环节护理到位方可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临床危害性。

【关键词】乳腺炎;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32-0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超级细菌中最著名的一种,它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其致病性强,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甚至危及人类生命的一系列疾病,如心内膜炎、肺炎、毒素休克综合征等,临床危害极大。我科从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疗了61例乳腺炎患者,其中10例感染了MRSA,经精心护理,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康复出院,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了61例乳腺炎患者。其中发生乳腺脓肿37例。有10例确诊为MRSA感染,患者年龄20-35岁(27.7±3)岁。均为产后哺乳20天-2个月的哺乳期妇女,脓腔直径5-10cm者7例,>10cm者3例。皮肤破损者5例,内陷畸形者3例,腋窝淋巴结肿大6例。患者患侧红肿热痛、波动感明显。有发热(体温在38.2-39.5℃),精神萎靡、乏力等症状。

1.2 治疗与结果:入院后在局部麻醉下即使用一次性活检针行脓肿微创穿刺排脓术,术后脓液常规送培养及药敏实验。根据检查结果以及患者本身情况选着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同时补充能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营养物质供给。细菌培养结果阳性者(即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苯唑青霉素耐药),按接触隔离原则执行,行单间隔离,遵医嘱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及精心护理,连续2次血液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且脓液细菌培养转阴后予解除接触隔离。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9.6±0.3)d。

2 护理

2.1 生命体征及病情的观察。患者入院时均有发热 ,奶胀,精神萎靡,体乏等症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安排其卧床休息,高热时多饮水,用温水擦身物理降温,出汗多勤换内衣裤,产后患者虚弱,嘱其下床注意安全。对患者行微创穿刺排脓术后,每天观察穿刺口皮肤有无红肿、热、痛,脓液的性状(色、量、气味),伤口敷料的颜色、范围,整个皮肤的清洁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并汇报处理。

2.2 用药护理观察。MRSA是一种耐药性极高的致病菌,[1]它是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并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耐药,常对糖肽类敏感。[2]化脓性蜂窝组织炎(引流液为脓性或未引流的脓肿有脓性分泌物),在获知培养结果前,推荐经验治疗覆盖CA-MRSA,推荐治疗5~10d,但应个体化,我们根据病人情况用药疗程一般为7-10天,选择糖肽类药物,[3]NCCLS药敏指南文献指出,一但确诊为MRSA菌株后,不管体外药敏结果是否敏感,应对全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报告为耐药,是治疗MRSA的主要选择。然后再结合微生物检测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再考虑是否敏感再决定是否换抗菌药物。用药前告知用药目的、副作用、注意事项,在用药过程中与患者多交流,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效果,并做好记录。本组患者无明显副作用发生。

2.3 心理护理 。 患者因反复发热、畏寒、胀痛,治疗效果差,导致心情烦闷,焦虑,责任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与患者多交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及时向患者解释病情、用药情况,告知治疗结果及进展。对胀痛的患者,向其做好解释工作,因为感染MRSA,抗菌药物通过母乳喂养会对婴儿有影响,还有为了促进伤口愈合,我们会用口服回奶药溴隐停治疗,在治疗期间不用挤奶,以免促进乳汁分泌,影响伤口愈合,有红肿但未形成脓肿的可外敷玄明粉,促进肿块消散,从而减轻胀痛,减轻其焦虑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4 提供患者合理的营养指导。患者在发热期间指导进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不发热了病情好转后增加营养,摄入高蛋白(如鸡蛋、鱼肉、瘦肉及豆腐等),高维生素(各种新鲜蔬菜水果)饮食,但应减少服用汤类、高脂肪食物,以免引起奶胀,影响回奶及治疗效果。

2.5 消毒隔离措施。[4]MRSA是一种致病力极强的致病菌,在医院内播散可导致局部病房或病区 的爆发流行。因此,切断它的传播途径,是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主要措施。对确诊的患者安置于单间病房或与带有MRSA同样病原菌的患者同居一室,在门口及病床边挂接触隔离标识,病人床边备快速手消毒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等接触患者时必须戴一次性帽子、口罩及手套。在为患者行脓肿穿刺时须戴防护镜、穿隔离衣。接触患者及周围环境前后进行手卫生,操作后的所有污染物按医疗废物处理,置于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密封后进行无害化处理(有专人送去焚烧)。一般医疗器械如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输液架等应专用,专消毒,使用后的听诊器、血压计用75%酒精擦拭消毒两遍,体温计用后用0.1%的928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每天房间通风3次,每次半小时。每天两次用循环空气消毒器消毒,每次半小时。病室物体表面如桌、凳、床栏、地面等每天用含氯0.05%928消毒剂擦拭消毒2次。做到一桌一巾一用一消毒,并有明显标色,用后消毒。在隔离期间要定期检测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经治疗后连续两次培养转阴,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治愈,方可解除隔离。患者解除隔离或出院后其床单位及周围环境做到双消毒,达到终末消毒目的。

3 讨论

3.1 [5]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发展已成为预防和控制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障碍,随着一些新型抗生素的诞生和不断进入临床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耐药株越来越多。[6]由于细菌耐药性具有时间性和地域特点,不同时期及不同地区的耐药性有所差异,因此,对医务人员来说,加强对耐药菌感染患者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要让他们知道不能随便滥用抗生素,抗生素用久了,使机体产生耐药性,超级细菌的产生就是滥用抗生素的结果,所以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规范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医生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规范。

3.2 加强宣教,重点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即可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慌情绪,又能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具体为指导培训患者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正确使用快速洗手液;教育患者正确的挤奶姿势,,如何及时矫正畸形,预防和乳晕破损,保持清洁,防止挤压以及正确哺乳防止乳汁淤积的相关知识。

3.3 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接触隔离制度,患者安排单间。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探视人员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需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全员参与,全面落实,防止院内外交叉感染的发生。解除隔离制度按照疗效评价标准执行。

对于感染MRSA的患者来说,身心具疲,还有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医务人员应重视MRSA的预防和控制,对MRSA高危人群进行常规的细菌培养和筛查,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同时要加大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永.超级细菌研究进展及临床对策,国际呼吸杂志2012,3(32),6:431

[2]陈春晖,李光辉.美国感染病学会治疗成人及儿童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临床实践指南[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6):428

[3]贾荣娣.650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2,9(3):222

[4]Haamann F.MRSA as an occupational disease :a case series [J].Int Arch Occup Envion Health,2012,84(3):259

[5]陈容方.ICU患者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7(2):191-192

[6]叶惠芬,陈惠玲,杨银梅,等.2008年广州地区常见病原菌耐药性调查[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1):80-82

上一篇:浅谈痛经的病因及治疗 下一篇:浅谈药品不良反应的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