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交障碍者到社交国王Facebook改造马克•扎克伯格

时间:2022-09-11 06:59:23

【摘要】然而,除了在计算机领域的天分和自傲,扎克伯格剩下的便是那些令周围人难以接受的怪异个性了在达斯汀•莫斯科维茨和克里斯•休斯等大学室友以及创建Facebook的一伙人看来...

从社交障碍者到社交国王Facebook改造马克•扎克伯格

一个沉默寡言、言行举止都令人琢磨不透的“社交障碍者”,却为人类在互联网上创造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对于马克扎克伯格来说,Facebook似乎并不是一个天才的发明,而更像是一种自我匮乏的补偿――否则如何解释一个寡言少语的哈佛二年级编程狂人,能精准捕捉到后产业时期被疏离的人类对情感共鸣的需求?

社交障碍者创造社交网络

无论Facebook在社交方面取得了多大成功,不能否认的是,其创始人是一个在社交方面乏善可陈的人。根据《纽约客》的描述,他聪明、自负、沉默、没什么朋友,但有很强的控制欲。

扎克伯格在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天赋是毋庸怀疑的。12岁那年,他自行建构了一个家庭局域网,命名为Zucknet。之后又将流行中的桌面游戏《强手》和《大战争》编程为电脑游戏。在进入精英云集、毕业生遍及常青藤名校的菲利普艾克萨特高中后,扎克伯格研发了一款名为“Synapse”的MP3播放器插件,它能够“分析”使用者的偏好并为其定制播放列表。美国在线AOL和微软公司都曾试图买下Synapse的版权,后者甚至开出200万美元的年薪聘请他,但最终都被这个毛头小子回绝。

他足够聪明也足够孤傲。当人们将他与比尔•盖茨进行类比,戏称其为又一个“哈佛的辍学生”时,他却说:“我非常尊敬比尔•盖茨,但我为什么一定要成为他呢?他靠的是Windows和Office,而我的平台是更广阔的互联网。”

然而,除了在计算机领域的天分和自傲,扎克伯格剩下的便是那些令周围人难以接受的怪异个性了在达斯汀•莫斯科维茨和克里斯•休斯等大学室友以及创建Facebook的一伙人看来,扎克伯格倒并非是一个患有社交障碍症的怪胎,只是他的说话方式独树一帜,难与常人沟通:就像电脑运行程序一样,毫无感情地疾速传送信息。

Facebook的Messages服务项目负责人安德鲁•波思沃斯回忆起在校的扎克伯格时,说“他说话会像机关枪一样,专注于某个话题,吐字又快又密。但是,一旦他觉得这个话题已说完,就会忽然堕入缄默。反过来,假如你的观念不够尖锐,不够有说服性,他会习惯性地抿起嘴唇,将视线转移到远方某个不可预知的点,这时他的表情看起来就像一位睥睨天下的罗马君主。”

谁能跟上扎克伯格的思维呢?要知道他不仅擅长计算机,还对古典学,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语言、哲学、艺术和考古学等颇有研究,甚至背过《荷马史诗》。在哈佛的申请书上,除英语外,他还列出了可阅读的其他文种:法语、希伯来语、拉丁语和古希腊语。大学预科期间,他担任学校击剑队队长。在哈佛求学时,他同时在修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两个专业。

冷酷无情,是扎克伯格的父亲对儿子的描述。这一点不仅表现在他从小到大数不尽的恶作剧中,还表现在他盗用师兄“哈佛人际”的创意想法,并用52封布满谎言的电邮掩饰自己的行为。扎克伯格坚持认为,“哈佛人际”和Facebook这两个网站在设计初衷上有着天壤之别。但在师兄卡梅伦看来,扎克伯格就是一个小偷,把他们的创意偷走不说,还刻意阻碍“哈佛人际”上线。“他偷走了我们所有的东西,这本应是我们的时代。”

这场口水战自Facebook上线后就不曾停歇,最终闹到了法院。为了应付法庭诉讼,Facebook的法律部门搜寻了扎克伯格在哈佛求学期间的电脑聊天记录。虽然这些记录并没有显示出“偷窃”的证据,但从中确实能看出他阴暗的一面:背后伤人、诡计多端、性格冷漠。

不仅如此,扎克伯格还将这种冷酷无情带入到新成立的公司中。他将每个员工从1到5评为五级,如果有谁的评级是1或2,很快就会被开除。也因此,早期合作创始人和高管们陆续离开,在他们看来,扎克伯格是在按照价值利用他们,一旦无用就踢到一边。他对员工的方式在公司内被视为一种残酷的“硅谷式精英主义”。

除了在计算机方面的一点天分和执著,不善表达、不通世故、不被人理解也不太受欢迎的扎克伯格与成功或成熟的男人简直属于两个世界。

这就像一个巨大的悖论:每天全球近6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浏览、评价、分享,他们每月耗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共高达7000亿分钟,而隐藏在幕后掌控这一切的,却是一个长期的社交障碍症疑似病人马克•扎克伯格。

Facebook王国改造“国王

一个社交障碍者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一个哈佛二年级辍学生的恶作剧发明,却让全球近6亿人沉迷其中。facebook每拓展一个新功能,创造一种新的用户体验,都给网民带来了不尽惊喜。而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扎克伯格也给自己赠送了一个大礼物――他的社交障碍症状不见了。

2002年,扎克伯格搭建网站Facemash时,只是单纯认为这样一个平台能满足年轻大学生的“自我展示欲”与“窥私欲”。

2004年Facebook正式上线后,立即吸引了一批交友欲望高涨的大学生蜂拥而至。此时的扎克伯格并没有急于考虑Facebook的赢利问题,他“不想运营一个公司或者企业”,而要“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用户体验上,总想给他们带来革命性的便利。”

新的变化发生在2005年3月。在线图片储存网站Flickr被雅虎收购,在线图片储存业务形成潮流。此时,Facebook开始考虑在其上开发图片储存功能,并决定使用新的图片标记方式――以每个用户社交网络中的关联人物作为标签,每个被标注到的人都会收到提示信息,进而看到这张照片。

正是Facebook图片功能的成功,使得扎克伯格产生了“积极的顿悟”。他意识到这种好友的关系网完全可以再次扩大。扎克伯格在接受《时代》杂志记者的访问时说,“我认为Facebook可以让日常生活中没时间见面的朋友保持联络,让沟通变得简便。”任何与人相关的物体、项目、组织、想法等都应该纳入到社交网络中。可见,扎克伯格对“社交”的理解,已不仅仅局限在单线的“展现”或“窥私”,而是扩展到更广阔的网络关系之中。

Facebook的每一次功能的拓展,都伴随着扎克伯格对“社交”认知的“升级”。在他还是个桀骜不驯的浑小子时,创造出的是拿女生照片开涮的Facemash;在Facebook上线并日渐成熟的过程中,扎克伯格将“社交”的含义由好友间的沟通扩展为“整个世界都是一个联系体”。而他自己,从最初其Facebook上仅有好友和非好友之分,到最近,甚至为自己的宠物狗“野兽”注册了账户。自己的生活细节、和女友、宠物度过的美好时光,都能在与他相关的Facebook上看到。那个沉默寡言,不常与人交往的扎克伯格完全不见了。

在今年奥斯卡颁奖礼前不久,扎克伯格应邀出席了美国喜剧电视节目《周六夜现场》,与在电影《社交网络》中扮演他的杰西•埃森伯格同台演出。埃森伯格率先打破了沉默,“你看过这个电影吗?觉得怎么样?”“呃……挺有趣的。”他答道。在数以百万计的电视观众面前,这段简短的对话最终以双方握手结束。可是,他起初在后台通过监控录像看到埃森伯格和另一位演员讨论角色时,几乎难掩反感情绪,“为什么不让我直接上去?我才是真正的扎克伯格!”不管他对这个扮演者的演绎有多反感,最终,他还是在媒体面前客气地表达了喜欢――公众对他和Facebook的信任,使之必须学会成熟的言行方式。在2010年接受《纽约客》采访时,扎克伯格曾表示:“如果你要建立一个有影响力的线上服务,并且希望人们都信赖它,你就必须变得成熟……我已经长大了,并且得到了许多教训。”当记者再次提起Facebook与“哈佛人际”那场纠纷时,他同样表示“非常后悔,希望大家别再将当年的毛头小子等同于现在的自己。”

扎克伯格已然成熟了,他能和乔布斯一起分坐在奥巴马左右。他勇获第57届戛纳国际广告节年度媒体人物大奖,更领跑《福布斯》新出炉的“最年轻富豪榜”。曾经怀疑过他的人再也不会轻蔑地称他为“幼童总裁”。与此同时,Facebook也华丽转身:现金流的转正速度超过预期,用户量高达5.5亿,资产估价直逼600亿美元,访问量早已超越Google。

马克•扎克伯格与Facebook好似人与科技的一次“耦合效应”,他们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竟然出人意料地形成了一种“增力”的现象。

资料来源:《商业价值》2010年11月刊,《马克•扎克伯格:我们如何接管世界》,作者王琛元;《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9期,《扎克伯格:人类2.0造物主和他的社交理想国》,作者朱步冲.

上一篇:美国人一生要换几份工作? 下一篇:百变“声”君的艰难“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