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一生要换几份工作?

时间:2022-09-19 10:29:01

美国人一生要换几份工作?

一份工作究竟有多重要?

对于中国青年而言,工作似乎就是生活的全部。在物价不断高涨、保障仍未健全的今天, 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温饱,你的房子、社会关系、婚恋、子女、甚至是身后事,都紧紧地与工作绑在一起。习惯了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更不会轻易更换已有的工作。

然而,对于美国青年来说,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存压力并非是工作的唯一理由。他们更愿意不断更换工作,直至找到可以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

固守与转换之间,反映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

Y世代:生活高于工作

“每天早晨7点就要爬起来上班,这对我来说太糟糕了。” 26岁的伊斯拉娜•巴斯克斯抱怨道。

在大学里,伊斯拉娜学的是音乐技术专业。本来,她一心想着毕业后要到电台或唱片公司工作;然而最后聘请她的却是一家软件公司,让她出任技术支持分析师。“这也是为了得到报酬和健康保险福利而选择的权宜之计。”她说。

但工作之后,伊斯拉娜发现了一个问题:她渐渐惧怕去上班。

每天回到办公室后,伊斯拉娜就按照既定的程序去处理事务,中午外出吃饭,然后回来继续工作。同事之间也甚少交流,大多都是各自为政。整个办公室总是死气沉沉的。

工作内容的乏味和工作环境的恶劣让伊斯拉娜感到无所适从。“更严重的是,我看不到自己的职业前景在哪里,”她说,“这样下去,我的激情会被消耗殆尽的。”

“两年之痒”过后,伊斯拉娜终于向老板说出了“不”。回到原点的她,又开始搜寻招聘信息和投放简历。其间,她曾到咖啡店当服务员,也在干洗店里做送洗衣物的差事。

“我从不介意自己做什么工作,只要这份工作是我喜欢的,并能给予一定的报酬,我就会去尝试。虽然我不能很快就找到梦想中的工作,但我至少可以找到一份能为它打基础的事情来做。”伊斯拉娜说。

伊斯拉娜是一个缩影,代表了当代美国青年的择业观。

与中国的80后对应,美国社会把出生于1980年代的一群统称为“Y世代”。成长于科技急速发展的时代,他们与“婴儿潮”世代显得与众不同:热爱科技,有着更强的求知欲,对个人成长有着更高的期许。

对于工作,Y世代也有着异于上一代的价值观。美国《管理学期刊》的研究指出:Y世代比其他世代更强烈地想要轻松的工作、足够的休假,并且不喜欢加班;他们认为工作只是赚钱维生的工具,因此不应把工作视为生活的重心;同时,他们相当重视薪资及升迁。简而言之,他们不再会像父辈那样“为工作而活”,而是“为生活才工作”。因此,当工作成为了束缚自我的链条时,Y世代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离开,另谋高就。

50周,换50份工作

那么美国人一生到底要换几份工作呢?

“这确实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美国劳工统计局的经济学家查克•彼雷特说。查克长期以来在进行一项研究希望能精确地统计美国人的工作稳定性状况。研究的最近数据显示,14~22岁的美国人每人平均从事过10.8份工作。

而对丹尼尔•赛迪奎来说,只要是能提升自我的工作,他都愿意尝试。这位1982年出生的美国青年从南加州大学毕业后,用了50周的时间,在全美国50个州尝试50种不同的工作。

刚步入社会,丹尼尔以为自己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找到一份工作。但他没料到,2008年的经济危机让经济学毕业生的求职难上加难。他参加了40次面试,发了无数简历,但没有一家公司愿意聘用他。

转变思路,丹尼尔选择先参与志愿工作,希望以此作为找到正式工作的敲门砖。他找到一本册子,里面有全国各大学体育教练的联系方式。向来热爱运动的他决定给册子上18000位教练各写一封电子邮件,请他们给一个机会。

最后,他总共收到250个工作邀请,而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到西北大学做越野比赛教练。为此,丹尼尔必须搬到人生地不熟的芝加哥,但他觉得,这将是令人激动的体验。

工作随着越野比赛的结束而告终,丹尼尔也没有理由继续逗留。此时教练邀请他去南印第安纳州一个小镇小住。这次难忘的经历让丹尼尔感受到了强大的文化冲击:他第一次吃到圆石头上烤的玉米,见到了真正的阿们教徒,平生第一次开枪。于是他下了决心,一定要看到更多的东西。

“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就经常对着地图瞧,并在上面标出某州以什么而闻名。”丹尼尔说。由此,他萌生出“用50周的时间,在全美50个州尝试50种不同工作”的想法。接下来,他花了六个月时间为冒险计划做准备――确定自己要从事的工作,并与当地家庭商量好借住方案。这并不容易,据他估计,自己至少被拒绝了5000次。但他没有放弃,坚持“直到有人愿意雇我工作一周”。

丹尼尔的“每周一州”求职之旅始于2008年9月的犹他州。从婚礼主持到棒球球探 ,从伐木工到生肉包装人员……丹尼尔做过的工作五花八门。而每一份工作都给丹尼尔带来全新的体验。

比如说,虽然他本身对政治不感兴趣,但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志愿工作让他对同事们深怀敬意。“对这些人来说,政治中饱含激情,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往信封里装资料,他们中没人野心勃勃地要做政治家。他们只是想在幕后工作,”他说,“这一点改变了我。”

又比如在西弗吉尼亚州的煤矿工作时,他看到了环保运动对煤炭业造成的直接影响。“对那些煤矿工人来说,那是他们的生计,是他们这辈子做过的唯一工作。环保人员告诉他们要停止挖煤,但他们除此之外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丹尼尔说。

就这样,丹尼尔把求职的失意转化为走遍全美的跋涉。他的冒险吸引了无数媒体,到第45个州工作时,他已接受了800多次采访,好莱坞也有意向买下他的故事版权。

全球最大的人力银行 Monster 创办人杰夫•泰勒指出,50年前,美国人平均每份工作的任职期间为23.5 年,如今急遽缩短到3.6 年。“21世纪没有终身雇佣原则,只有‘终身被雇佣的能力’,也就是转型力与学习力。”

中国青年,你们伤不起

美国Talentsmoothie招聘顾问公司的主管西门•沃克形容当代美国青年的工作态度就是“东家不打打西家”,他们一旦不满意现有工作,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然而中国青年却不敢轻易更换工作,因为工作一变动,与个人密切相关的户籍、档案、各类保险金和人际关系等,都要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青年确实“伤不起”。

美国社会是没有中国所谓的“户籍制度”的,美国政府如果要了解公民的信息,都要从DMV(机动车辆处)那里获得。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公民都有驾驶执照,驾照就相当于身份证(对于不开车的残疾人和老人,也要到DMV办理身份证)。美国法律规定,驾驶人员每到一个地方超过15天,就必须到DMV登记。所以,DMV会随时更新信息,当地政府也由此得到本地居民的流入流出情况。

美国政府了解公民信息的另一个渠道是居民的社会保障记录。美国所有合法居民都有一个社会保障卡,社会保障号码是唯一的,伴随每个人一生。一个人就业、开工资、缴纳保险、缴税和获得所有的社会保障,都要依据这个号码,这是美国人的福利保障的依据。美国人每到一个新地方,都要到社会保障机构办理变更手续,以便社会保障部门与自己的联系不中断。

驾照和社保卡,两张卡的管理制度为美国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美国人要从自己生活的城市到别的城市去工作,甚至是从西海岸到东海岸去工作,都是很简单的事情。

另一个让美国青年不太担心生活的原因是,美国社会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美国,个人不幸失业了,可以向政府申请领取失业金,按照目前的规定,失业金可以领到半年以上。而且,失业金的申领过程十分便利,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话或邮件进行申请,基本不需要跑腿。半年以后,如果仍找不到工作,就可以开始享受低收入(或无收入)社会保障金,领取食品券,在住房、医疗和子女上学方面取得相应的福利。

但在中国,并不是你登记失业了就可以领取失业金。首先你要有城镇户口,其次你要缴纳足量期限的失业保险金,而且你还需提供有正当理由的“失业证明”。

《环球》杂志最近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分别针对"刚毕业"、"毕业1~2年"、"毕业3~5年"、"毕业6~10年"这四个年龄段的网民进行了调查,以了解80后毕业生近10年内的心态。

根据该调查显示,在工作、爱情、理想和生活等诸种价值选择中,工作始终是毕业生最看重的价值考虑。毕业3年内,工作对于毕业生的重要性呈现递增,而毕业3年后,工作的重要性则开始递减;“理想和爱情”在这一代毕业生中受到冷遇,其选择率在毕业生各个阶段一直偏低,并随着毕业年数的增加而递减;对于生活,学生毕业之初的要求并不高,但在毕业6~10年的学生那里,“生活”的重要性跃居为各项价值之首。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指出,80后的一代毕业生独立意识更强,竞争意识更激烈,但是他们少了精神寄托,因此在各种考验面前,容易滋生迷茫、恐慌的情绪。

上一篇:职业之最排行榜 下一篇:从社交障碍者到社交国王Facebook改造马克•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