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播作品及广播事业发展的时代性

时间:2022-09-11 06:28:42

浅谈广播作品及广播事业发展的时代性

[关键词]时代性;选题;播讲;包装;品牌

广播作品,作为一种较为传统的文艺形式,在上个世纪曾经有着广泛且权威的社会影响力,然而随着广播产业的不断发展,这种文艺形式在选材、编辑、演播,尤其是节目包装上如何综合反映出“时代性特征”,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题材精选

1 服务性、宣传性。广播是,服务于党政部门从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所以,广播作品必须坚持以正面、积极宣传为主的导向,必须选择服务性和宣传性俱佳的题材。这就要求广播作品创作者一定要具备从选择题材导向正确、受众群明晰且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角度对作品所需题材进行甄别的能力,选择属性俱佳、时代特色鲜明的作品奉献给听众。

2 充实性、动情性。收听节目,首先是“听内容、听情节”。真实生动、形象鲜活、描写精细传神、情节紧凑的作品。听来才能激发想象、引人入胜。一部优秀的广播作品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属性。其次是“动情性”。听众的感情能随故事情节、事态发展是悲是喜、上下起伏,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充实与满足。因此,具有充实内容、情感表现充沛的作品才会有感染力,才会让人产生心灵的共鸣,进而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3 根源性、贴近性。以笔者在大庆长书广播工作中总结出的节目播出情况来看,听众对现实题材作品的收听需求及所产生的共鸣要远远大于其他题材作品,在播出后往往反响强烈。广播作品的创作无法脱离人性化道路,其创办的手段和素材就是源于有血有肉的真实生活,而其最终的服务宗旨。也必须是贴近百姓、服务百姓的真实生活。

二、播讲生动真实、节奏适当、风格多样

1 在创作故事类作品时,在人物塑造方面,要加强演绎的真实性。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尤其是电视剧的广泛播出和对大众思维领域的渗透,潜移默化中,已经一定程度地改变了人们对表演的审美和评价标准,真实、自然、贴近生活的表演风格较之以往的夸张、表象的表演风格更能被受众接受。反映在作品的创作播讲上也是如此。

2 在声音录制或播出的表现上,要强调节奏感和旋律感。在作品的演播上,音色、旋律、节奏是三个重要元素。对不同音色的把握和塑造是演播者的一个基本功,也是区分人物、塑造人物性格的一个最直观的技巧;急缓有致、张弛有度的节奏把握,对演播者增强语言表现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掌握好语言上的旋律性是演播中适用度最广的一种技巧,无论是旁白、叙述、人物心理刻画还是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方面。都能起到一个丰富,甚至是提升表现力的作用。

3 在作品创作、演绎的整体风格上,要讲究多样化和包容性。一部作品选定之后,首先要明确的是整体风格,根据整体风格对表演和语言上做出设计和要求,然后再通过演播者掌握的技巧,有效地将他们融合在一起,必要时可做一些特殊处理。尤其是在作品当中人物的创作演绎方面要格外细致。大多数的广播作品当中都会有人物(或者拟人化的动物、植物形象),以及人物的行为、动作、心理描写。这不但是此类作品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也是我们进行有声语言表达二度创作时的重要创作依据。

三、广播作品包装体现时代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收听偏好。广播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着自己特有的行业模式。因为传统的以“开篇词+节目主体+结束语”的简单节目包装已不能满足听众的收听需要,所以我们有必要有针对性的对广播作品进行全方位、立体、多维的精细包装。

广播产业事实上已经进入一个“转型期”,我们必须加大节目题材储备与创新力度,建立多元化广播的操作平台,始终以崭新的面孔应对广播竞争的挑战。要在提供高质量节目上有新的突破。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直播形式,也是增强广播影响力成功的关键。采用丰富、多样的包装形式,增强可听性;各种包装形式在创意、制作上讲究手法的多元性和艺术性;宣传上的“联动”和播出时的“互动”相结合:注重整体审美感受的协调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听众的想象力。

四、以市场化为发展方向。创造节目品牌

随着广播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听众已经把握了节目选择的主动权,广播只有顺应其变,实行专业化生产和经营、追求节目的创新性和特殊性。推销“特色服务”和“个性化产品”,才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广播作品,交流性最强,也是各地电台最早进行相互交流的节目形式。本身就有着比其他地域性、时效性强的节目更大的市场化优势,加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用大块时间阅读的机会越来越少,从广播中获取信息、娱乐身心的需求越来越多,这都为以广播小说为代表的各种有声语言艺术形式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这里的市场化,指的是有声语言艺术作品直接进入音像制品的市场流通体系,变广播听众为直接消费者的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加快进入市场流通体系的步伐,就是加快变广播产品的艺术感染力、广播电台的社会公信力为消费者购买力的行为转化的步伐。

同时,在“眼球”及“耳膜”的经济时代,品牌成为媒体注意并投入精力的一个关节点。在广播进入频率专业化、传播数字化、人性化的今天,听众的价值取向更加的趋于多元化,打造品牌节目,树立媒体公信力都时广播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使用过的“点金棒”。品牌就是栏目形象、频率形象和媒体形象。媒体形象如何,受众是否信任,是广播广告经营成功与否的试金石。我们要努力提高广播质量,塑造广播在听众中的良好形象。

然而,我们必须清晰的认识到。作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播形式,广播产业在具备强大生民力和市场的前提条件下,所面临的挑战也时刻存在。所以,如何从时代的发展过程当中提炼出文化的精华来创作优秀的广播作品,仍然是一个艰巨的课题。因此,无论社会发展赋予广播事业多少重要的时代属性,我们都要从一个特定的高度出发,把握好广播产业的发展方向,认清广播事业在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领域当中的精准定位,发挥自身的优势来引导听众进入一个更高的需求境界,从而为大众创造一个更为满足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从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粮安天下》看重大主... 下一篇:浅谈主持人播讲稿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