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比较及启示

时间:2022-09-11 04:34:19

中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比较及启示

摘要: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状况和就业措施的分析,以期对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提供一点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 中美高校就业指导做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特别是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本来就业就难的大学生来说,真可谓是雪上加霜。而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招生、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的安定稳定。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成功经验,对促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完善,有一定的帮助。

1.完善就业服务机构,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美国没有专门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政府部门中也没有专门管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构。大学毕业生就业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实行自主择业。对于美国高校来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今后的招生,以及办学经费的来源,所以高校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使得美国高校对就业指导中心的经费投入较多。由于有了充足的经费作为保障,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规模都比较大,一般都有十几个到几十个专门办公室,有的甚至占有整栋大楼。指导中心设备配备精良,电视机、复印机及大量配置先进的计算机等一应俱全。有些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还自成体系:第一层次是校就业辅导中心,以就业辅导和服务为主;第二层次是学院就业辅导机构,以开展就业心理咨询为主;第三层次是系、专业就业辅导人员,以辅导学生专业定向为主。[1]各个层次的就业服务机构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1)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

美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两个方面。职业指导的工作重点是推行四年职业规划项目,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年起就要对其进行职业教育,开始帮助他们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了解;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质、专长和兴趣,参加相关活动,进而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使他们对选择职业有直接感受;第四年开始对毕业生进行如何写简历、参加面试等专题训练。

就业服务工作主要是搜集需求信息和短期实习计划,并通过校园网发送这些信息;编办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报刊、杂志;组织招聘活动;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组织校友会等。毕业后,毕业生仍然可以回到母校接受各种就业指导和培训教育,获得学校延续不断的服务和帮助。就业服务的对象不仅包括全体在校学生,还包括已经毕业的校友。这种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值得我们学习。

(2)重视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

美国高校很重视就业指导人员队伍的建设。①重视指导人员的素质。比如,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一般具有辅导学、咨询学、高等教育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其他的就业指导人员,一般也具有心理学硕士或博士学位,并具有职业咨询师资格。据统计,目前全美共有职业咨询师16万人,其中80%在高校,为校内职业咨询师。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②重视指导人员的数量。就业指导中心配备足量的专职和兼职人员,就业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多在1∶200左右,这一比例使得每个毕业生都能得到一对一的就业指导。

2.适应社会需要,改革学校教学。

美国高校在行政管理、评聘教授、招收学生、筹集和分配经费、学科和专业设置、学生选课等方面享有充分自,学校可依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及时灵活自主地调整教学。由于高校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机制和能力,因此,弱化了教育的滞后性,使得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竞争能力强,提高了就业率。

美国高校重视合作教育,通过实习计划,使学生自身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得到提高,从而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可以获得办学信息,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加强了学校的教育功能和生存基础。为适应市场需求,美国高校强调通识教育和学科交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通识教育在美国,一般被定义为主修和辅修专业教育之外服务于学生的智能、情感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的教育,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应用、外语、多元文化等的教育”。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不同工作的就业能力。

1.对就业指导机构建设不够重视。

我国各高校在原国家教委的要求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继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由于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不够,很少有学校去建设就业指导中心。从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来看,普遍存在人员编制少,就业指导中心经费无保障,设备落后,办公条件差,无固定的就业招聘场地等问题。对地方院校来说,在当前信息社会下,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是依靠网络,然而,由于长期对就业指导中心投入不够,导致很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网络化还不完善。信息不通畅,对学生的就业有很大影响。同时,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从其他行政岗位上交流过来的。虽然他们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由于缺乏有关就业指导的专业知识,从而不能有效地、科学地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2.就业服务内容单一。

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基本上只是为大四学生提供就业服务,而且提供的服务无论是从形式上看,还是从内容上看都比较简单,多采取就业形势讲座、政策咨询、组织招聘活动等形式,内容也多是一些就业政策法规、就业信息、求职技巧、职业道德教育等,缺乏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虽然现在各高校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由于很多任课老师不是专业人员,使得效果不是很好,对学生用处不大。

四、思考与启示

1.重视就业指导工作。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将来大学生会越来越多,就业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对于高校来说,毕业生就业率不但会影响到学校的本科教学评估,还会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等,这些都关系到学校的招生、发展、生存,因此各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并对就业指导中心从经费、机构编制上给予支持。

2.提高就业指导中心人员的素质。

虽然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人员工作认真负责,取得一定成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指导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部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不太适应当前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毕业生就业指导作为一门学科,要求就业指导人员除了掌握国家政策法规、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之外,还必须掌握或熟悉有关教育学、经济学、人力资源、咨询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使得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3.完善就业服务。

毕业生就业问题决不是几次讲座,几场招聘会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经验,在全校范围,所有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服务。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始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特点、社会需求和自己的兴趣,确立远大的目标;在进入高年级阶段后,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指导;在毕业年级学生中,开展求职技巧训练等活动,同时,提供就业信息,组织招聘会等。这样不但丰富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还提高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就业率。

4.深化教学改革,适应市场需要。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滞后性。由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步,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如计算机专业,虽然技术在飞速发展,但有些学校还在学习十年前的、已经淘汰了的技术,完全脱离了社会实际需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难找到工作的。因此,高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市场需要,同时,还应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发展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产销对路适应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娄进举.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及启示[J].交通高教研究,2003,(5).

[2]赵胜利,蒋洪甫.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差异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7,(4).

[3]王金彪.美中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比较及对我国的几点启示[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2,(4).

[4]吴祠珍.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1).

[5]王宝义.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4,(1).

上一篇:似是而非,似非而是 下一篇:如何利用教材上好小学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