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旅游英语情境化教学的课堂评价模式

时间:2022-09-11 02:45:27

论中职旅游英语情境化教学的课堂评价模式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以教师的有关行为作为评价标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评价,要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得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新课程评价标准可以看出,教学评价更加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评价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中职旅游服务课堂英语并不是流于形式的说说练练,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渗透其中。活动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创设的活动情境应着力于英语能力的系统培养,并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职场需要,注重活动的效果,而活动的效果就需要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来检验。在情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情境的参与者,在教师所设计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会英语知识,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未来职场情境的任务中把语言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完成情境化、生活化的任务中收获成就感。中职生爱玩好动,但缺乏自信,喜欢被表扬和激励,他们能在成功的情感体验中得到心理满足,获取自信和力量,努力去追求新的成功。教师的一句赞美,都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把评价的过程当作是为被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同时配合适当的、积极的评比方式和反馈方式,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各种各样的评价活动中,从多种角度、各个层面采用多种不同方式来评价学生、教师和教学效果,激励和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以提高教学质量。评价要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和潜能,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和正确认识自己。同时,评价又可以正确反映教师教学任务的选择是否恰当,以利于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在上课时可根据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价。教师除了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外,针对中职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竞争机制,设计各种奖项。

在此,笔者以旅游英语教程中Unit 3 Travle Agency的授课过程为例,将情境教学和多种激励性的评价相结合,加以应用。授课班级是2014届旅游管理班,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是涉外导游。笔者结合学生的未来职业情境设计了情境:Jennifer是某家旅行社的导游,接待外国游客,针对游客的具体情况推荐最适合的旅行计划。笔者没有为学生限定过多的条条框框,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扩散性思维,而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多样性的评价方式贯穿在整节课不同的环节中。

(1)情境当中有设计旅游线路这个环节,于是教者设计虚拟旅游卡作为评价的奖励工具。小组进行“最完美旅游计划”比赛,设计出公认的最合理、最全面、最周到的旅游计划的小组获胜。

(2)选出最完美旅游计划之后,每组设计对话进行表演,设“优秀表演奖”和“优秀合作奖”,并颁发“获奖证书”。例如:

Dear_________.

Congratulate you on the perfect performance on your team.

中职旅游服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熟悉旅游英语的常用表达方式,使他们在旅游专业领域内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应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情境教学与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方式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而学习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因此,情境教学与多样化的课堂评价结合运用,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地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将其有效地引入情境课堂教学,利用积极的语言及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成长需要激励,学生的学习过程更需要激励。在英语课堂上适当、合理地进行多样化的课堂评价和情境教学相结合,能使学生快乐地求知,有个性地发展,从而健康地成长。同时,也激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时刻反思,完善提高教学质量,为做研究型的教师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桂兰.高职院校酒店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民营科技, 2012(1).

[2]徐鲲.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1(7).

上一篇:探索适合中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大纲 下一篇: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