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时间:2022-09-11 11:50:54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摘要: 当面临重要的学业目标时,自我概念能够调节和维持有意义的行为,因此许多研究都力图揭示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我国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也日趋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广州市某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初中生自我概念学业成绩关系,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初中生 自我概念 学业成绩

一、研究的背景

目前,有关自我概念研究很多,其中影响层面较广的当数Shavelson等人提出的自我概念多维度层次理论模型。该理论认为,自我概念由一般到具体,层层分化,成“金字塔”型,各级自我概念按一定的层次组织到一般概念这一范畴系统中。他认为,完整的自我概念的结构应该具有6个特性,即有组织性、多维性、稳定性、发展性、可评价性和可区分性,并于1976年提出了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层次理论模型。这一模型将自我概念分成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

二、问题的提出

早在1979年Wylie就指出,“成就和能力的测量与成就和能力的自我评价以及总体的自我概念存在着很大的相关”。许多研究者都力图揭示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然而所得的结果却很不一致。我国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本研究以Shavelson等人提出的自我概念理论为基础,采用的是陈国鹏等人修订的Marsh等人1984年编制的“自我描述问卷(SDQ-II)”,进行研究。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广州市某普通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每年级各1个班,共3个班的145名学生为测试对象。

采用的是陈国鹏等人修订的Marsh等人1984年编制的“自我描述问卷(SDQ-11)”。该问卷包括由102个项目构成的11个子量表:言语自我、数学自我、一般学校自我(这三项综合为学业自我概念分量表)、体能自我、外貌自我、与异性关系自我、与同性关系自我、与父母关系自我、诚实可信自我、情绪稳定性自我(这七项综合为非学业自我概念分量表)和一般自我。该问卷各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6-0.91之间,且具有较高的同质性。问卷采用6级记分,对52个反向计分的项目进行处理后,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记为1-6分,得分越高说明在该项目上的自我概念水平越高。同时取与问卷调查时间最接近的语文、数学、英语的统考成绩,并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分为三种水平:优等,中等和低等。本研究发放问卷145份,筛除不合格问卷12份,有效问卷为133份。对问卷各项统一编码,所有数据由Spss for Windows 12.0进行数据录入、管理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在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各子量表在0.715到0.826之间;学业自我为0.841,非学业自我为0.904;总量表为0.936。各子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明显高于各子量表之间的相关,表明各子量表既对整个量表作出贡献,又各自具有独立性;两个分量表与各自的子量表之间的相关高于各子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表明总量表分为两个分量表是恰当的;两个分量表间的相关低于它们与总量表的相关,表明两个分量表各自独立。

(二)学业成绩与自我概念的关系

以班级为单位,把全班学生按总成绩的高低分成三个等级:优等(占30%),中等(占40%),低等(占30%)。1代表优等,2代表中等,3代表低等。

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为正相关关系。语文成绩与言语自我、一般学校自我、与同性关系自我、一般自我、学业自我、总自我概念显著相关;数学成绩与数学自我、一般学校自我、与父母关系自我、一般自我、非学业自我、总自我概念相关显著;英语成绩与数学自我、一般学校自我、与同性关系自我、学业自我、总自我概念相关显著。总成绩与数学自我、一般学校自我、与同性关系自我、一般自我、学业自我、非学业自我、总自我概念相关显著。

四、思考与建议

初中阶段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转变期,他们对自身的关注使这一时期成为青少年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之一。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学业成绩与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关系密切。中学三个重点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它们都与学生某方面的自我概念有着紧密的关系。然而,在教育实际中,我们的社会、父母、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概念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因此,我们通过研究,证实了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互影响,期望引起教育者、社会以及父母的关注和重视,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树立信心,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周国淘,货铃峰.11-15岁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8).

[2]李德显.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上海高等教育研究,1997,(9).

[3]黄希庭.自我概念的结构:Ⅱ.大学生自我概念纬度的因素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

[4]钞秋玲等.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其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3).

[5]孙圣涛,卢家嵋.自我意识及其研究概述[J].心理学探新,2000,(1).

[6]刘岸英.自我概念的理论回顾及其发展走向[J].心理科学,2004,(1).

[7]张学民,郭德俊.中小学生学业成绩、自我概念和动机定向之间的因果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

上一篇:在新课程实践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发展学生的个性思路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