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延伸:革命老区跨越式发展的“临沂模式”

时间:2022-09-11 11:38:35

案例延伸:革命老区跨越式发展的“临沂模式”

革命老区有共同的革命历史背景,相近的经济文化基础, 相似的发展途径。面对国际和国内环境的新变化,如何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速城市化进程,探索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改变自身贫穷落后的命运,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历史赋予老区的重任。

沂蒙山区与井冈山、延安地区同为中国三大著名革命老区,曾以贫穷封闭与落后著称,有“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内货不出,外货不入”的记载。直到1984年,临沂市13个县有9个被列为部级贫困县,临沂地区被列为全国18个连片的扶贫地区,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国家与省区发展规划中长期被处于边缘化。民间投资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为79.6%。党的十六大以来,临沂市在跨越发展中形成 “政府有为、民营主力、大市场启动、大城市拉动、产业集群带动、文化强势推动”的 “临沂模式”,成为中国革命老区特色的发展范例。

1. 临沂模式的形成

以临沂新城大规模开发为主要标志(时间可定为2005年至2009年间),转折点为2006年。按照常规的市带县、县带乡镇、乡镇带村庄的思路,临沂九个农业县经济基础都显得薄弱,把重点放在县城建设上,势必是一个漫长过程。而临沂市根据苏鲁边界乃至淮河流域没有特大城市的现实,从宏观上做出大胆决策,在长期视为天然屏障的沂河、河上建设起滨水城市。短短几年间,在一片荒凉的城郊耸起上百座高楼,一座新城平地起,发生“梦幻般变化”。率先实施大城市战略,使临沂新城在淮河流域迅速崛起。临沂新城建设,明显地发挥了以城带乡,城乡统筹作用。临沂新城是在一个大市场、两个开发区的基础上扩建起来的。新城的扩建有力推动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临沂市的支柱都集中在市区,由这些支柱产业带动扩散到每个乡村。仅临沂商城的板材就扩散到兰山、费县、平邑的数十个村庄,农民办的板材企业达3800多家,数十万农民依靠这项产业走上致富道路。大城市带动战略的实施是临沂模式形成的重要象征。临沂模式不仅是在经济发展内容上中和了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而且在社会发展内容上发展了温州和苏南模式。临沂大城市带动战略的出现与实施,是“惊人的一跳”,使得城乡统筹型的临沂模式脱颖而出。

临沂模式的形成不仅仅是大城市战略实施,从经济发展来看,明显存在着三条轴线。这便是工业化、城市化与市场化进程。

2. 临沂模式的内涵

临沂模式展示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超出了单纯经济增长含义。临沂模式可用六句话概括:

政府有为。临沂市各级政府的科学有为特别是在领导大城市建设与物流市场建设上最见功夫。制定“大临沂、新临沂”的发展规划,提出正确的区位发展战略。临沂市委市政府确定将大城市战略作为推动临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战略。2003年以来,临沂提出“大临沂、新临沂”的发展战略,2007年又提出了经济大市、商贸强市、文化名市和宜居城市的“四市”目标。此后,又确立了力争实现“三个率先”的发展目标,即在淮海经济区、鲁南经济带和全国革命老区中实现率先发展,在全国革命老区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这些重大决策是遵循了城镇化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为临沂实现跨越发展和率先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心城市建设上,确立了“以河为轴、两岸开发,一河六区、组团发展”的城市框架和“南工、北文、中商”的功能布局,提出了“做精北区、突破东区、提升南区、完善西区”的建设思路,引领着临沂向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在经济发展上确立了“以建设商贸物流名城为重点,做大第三产业;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做强第二产业;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做优第一产业”的战略举措,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三二一”的战略转变。

民营主力。细读临沂发展的数字,发现临沂的民营经济大体比例都在80%上下。也就是说,在临沂的发展中,民营经济是“十分天下有其八”。

大市场启动。临沂物流城是了解临沂模式的一把钥匙。临沂的发展是从市场起步的,从20世纪80年代路边摆摊,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由批发城到商城,再到物流城。积极推进市场改造提升和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商业贸易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各类市场交易额达1017.25亿元。临沂商城各种专业批发市场80多个,总营业面积800多万平方米。日上市商品3万多个品牌系列,每天围绕市场搞服务的达30万人,搞加工的达40万人。商品交易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城市带动。临沂9县多是农业县,拉动力弱,于是实施超常规的特大城市拉动战略成为临沂模式的代表作。城镇化水平由2002年的32.9%提高到2009年的46.4%,临沂市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每年创造需求高达280亿元。根据规划,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意味着临沂市城镇化水平每年将提高2.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最终消费年均增长3.4个百分点。

产业集群拉动。临沂发展模式的另一个特征是集群经济。临沂人意识到,单一的商贸产业支撑并非长久之计,发展轨迹应向综合产业支撑转向。首先甩掉的是大市场“买全国、卖全国”的原定位,向“商贸城+生产基地+产业”发展。通过设立兰山工业园等园区,提供优惠条件,吸引有实力的业户或工厂进驻,由此拉长了商贸的产业链。近年来,临沂市产业集群发展较快,仅2008年全市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产业集群就已发展到40个,其中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7个。

文化强势推动。临沂是个文化活动极为活跃的地方。多年来,通过组织沂蒙精神晋京展、沂蒙精神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中国齐鲁沂蒙革命老区行、开辟沂蒙精神教育基地等大型系列活动,凝聚了人心,扩大了影响。经济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沂蒙精神”的提出是概括提升地域精神、打造临沂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总结弘扬“沂蒙精神”,可以说是抓到文化大市建设的根本。目前全市文化产业单位发展到6800多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60多个,资产过亿元的20多个。

3. “临沂模式”的山东特色

从国家区域发展看,在大的经济增长极之间往往是经济积弱带,经济极弱带范围更为广泛,更需要典型引导。珠三角与长三角之间的东南丘陵区域,“温州模式”是优秀代表。作为淮海经济区域重要的标本,临沂具有很大的代表性。沂蒙老区作为革命根据地,长达12年之久,仅次于延安地区。近年来临沂在区域发展定位中,主要是在鲁南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全国革命老区三个区域力争实现“三个率先”发展的战略定位,进而确立了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淮河流域地理经济特色最为明显。以“大城市”、“大市场”为标志的临沂崛起,实是在鲁南苏北崛起,是在淮河流域崛起。这正是临沂崛起的奥秘所在。

山东区域的政治特色。在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中,有影响的模式有10多种,其中“东莞模式”“珠江模式”代表了“广东模式”,“泉州模式”“晋江模式”代表了“福建模式”“温州模式”“义乌模式”代表了“浙江模式”,“苏南模式”“昆山模式”代表了“江苏模式”。而“临沂模式”则是“山东模式”的典型代表。山东“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非常明显。政府的组织力量与文化的影响是临沂模式区别于南方多数模式的显著特征。而临沂在组织临沂新城建设中,政府在规划设计和组织工作中,大刀阔斧,敢作敢为,显示出典型的山东气派与山东风格。当然临沂模式在民营经济与大市场上,是山东的东部与中部经济发达地区所缺乏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临沂模式充实和弥补了“山东模式”的不足。从大的范围看,临沂模式代表山东和淮河流域,与广东福建的“珠江模式”、浙江的“温州模式”、江苏的“苏南模式”并列为中国四大模式。临沂模式也将成为中西部地区与北方地区的代表性模式。“政府有为、民营主力、大市场启动、大城市拉动、产业集群带动、文化强势推动”的“临沂模式”,集中了“苏南模式”政府的强力介入加资本动作特点和“温州模式”的“小商品大市场加民营”的特点。

4. 临沂模式对老区发展的启示

临沂模式是城乡统筹型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不是单纯GDP增长模式或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特征,本质上却是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转型模式。在体制上,大市场是典型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模式形式,是体制外进行改革的先发优势而促成;在所有制上,以家庭经营为城乡致富的起点形式,民营经济是主体;在经济发展模式上,以系列小商品为主导,形成产业集群,带动整个区域的商品经济发展;在经济运行模式上,以初步的市场机制为城乡经济发展的基础推动力,以政府主导的重大战略措施为主要推手;在发展形态上是革命老区或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形态。

“临沂模式”是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进程中,通过内在需求诱致型的和外在的强力改革型所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最富意义的地方在于“临沂模式”有着民间优势和政府制度两个优势。在操作层次上则表现为民间活力与政府调控力量的良性结合。临沂模式的表在形式,一个是大市场,一个是大城市,而大市场为大城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临沂跨越式发展模式顺应了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联动”发展规律。考察近代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几乎世界上所有的经济中心的形成,都发端于“市场”的兴起。市场不仅成为发现价格、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而且成为集聚“人气”,汇集信息,吸纳资本的“磁石”,进而为中心城市的兴起奠定基础。同时,避免“有城无市”,必须依靠工业化的支撑,通过发展相关产业集群保证市场的繁荣和城市的兴旺。临沂坚持“城乡统筹”,做到“以工哺农、以商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充分反映了市场化、城市化和工业化“三位联动”规律的内在要求。

临沂模式的启示之一是,在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只要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支持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群的发展并积极加以引导,运用大城市发展战略带动区域发展,很快就会形成一些或大或小的“增长极”。他们的投资和扩张活动所创造的需求,将拉动自身生产的进一步扩张和相邻地区的经济复苏,从而形成供给与需求相互拉动的良性循环局面。这种模式的大规模推行,国民经济这盘棋就能全局皆活,促使国家发展进入平衡和可持续状态,这正是全国要努力争取达到的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和科学发展局面。

启示之二是,后进地区要加快发展,就必须首先破除长期束缚人们的思想桎梏,更新观念,培植好创业文化。临沂一直高举着沂蒙精神的大旗,突出宣扬“开拓奋进”的核心精神,造就干事创业的力量,牢牢把握沂蒙精神的本质和内涵,用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临沂市的发展。

启示之三是,革命老区要抓住机遇,使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临沂响亮地提出“对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口号,最直接的参与方式是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注重跨越式承接,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临沂市跨越式发展目标相结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尽快实现向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他们还创造了选择式承接、集群式承接、提升式承接、联动式承接等经验。临沂市在国内外上市的20只股票,多数企业在技术上、资本上或产品上与长三角区域有种种联系。

启示之四是,联系实际,打造“以市兴城,以城带区,产业集群,统筹发展”的发展链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从2006年起,临沂市开始在一个新起点上抓市场,在发展的内在联系上做文章,用现代物流理念和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使临沂市机械、建材、食品、化工、纺织、医药、木业等优势产业开始形成产业聚集带。依托市场,龙头企业崛起,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启示之五是,统筹兼顾,均衡发展。“快”是革命老区乃至整个欠发达地区最先面临的现实问题。然而,临沂的发展不是“无序冒进”,而是“求快有道”,这个“道”就是坚持“好”字优先,科学发展。

上一篇:案例内容:陕甘宁革命老区两大规划呼之欲出 下一篇:案例背景:让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公平的“健康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