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诗歌的几种结构

时间:2022-09-11 05:48:40

谈谈诗歌的几种结构

诗歌,以语言为载体,以文字为符号,并采取一定的顺序、方式表现出来,所以在外在形式上来说就有一定的结构。

一、连续性结构与间断性结构

诗歌需要凝炼地表现生活,因而要截取最有感染力的生活片段。这种生活片段可以是连续性的,会给人一种整体感和紧迫感。例如《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选取思妇绪的瞬间――打黄莺,然后倒卷过去,追根寻源,来展示其内心的怨苦:为何要打黄莺呢?因为它在枝头啼叫;为何不让它啼叫呢?因为会惊断她的梦境;为何又留恋梦境呢?因为梦中有希望到辽西,见到日夜思念的夫君。层层倒推,连续不断,中间增一字不得,摘一句也不能成诗。王建的《新嫁娘词》,则以顺态的流程展示构成了连续状态: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结婚三日的新嫁娘入厨房――洗手――做汤,就在要完成时突然想起口味因人而异,婆婆口味如何,竟一无所知,随即想到小姑,请她尝尝肯定可以。此诗在时间上采用顺态的连续展示,成功表现了新娘的智慧。再看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展示了闺中思妇完整的心理过程:从内心安宁平静到欣然上楼赏春,由于见到路边的青青杨柳,才突然触起思夫之情,后悔让夫婿远行求取功名。有时候诗歌采用适当的修辞也可以形成连续不断的结构,王安石的《游钟山》就是如此: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当然,诗歌凝炼地表现生活,不可能总是采用连续的结构,会更多采用间断性的结构以达到跳跃性。例如,陆游的《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从早年远戍的壮行到晚年退居的寂寥,从时间看跨度几十年,其间省却了许多经历与挫折;从空间上看其间距离几千里,从天山到沧州。巨大的时间跨度与巨大的空间跨度,都为了显示感情与志业的巨大落差。

二、逆折性结构与对比性结构

逆折的结构在诗中表现为异乎寻常的巧思,先用诗句暗示一个符合常规的思维趋势,然后调转作反向运动,以取得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王建的《宫词》前两句“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写的是暮春残败之景和着意寻觅残花之行,很容易使人顺着惜春的思路,去责怪风雨的侵袭。可他笔头一转,“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不作移情之语,翻为达观之解。再看辛弃疾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按照平常的思路。诗歌最后一句应该是类似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壮语,可他却出人意料,竟蹦出一句“可怜白发生”,由豪壮的境界折回到令人难堪的现实之中。这一逆转,强烈震撼读者的心灵。

乍看起来,逆折似乎又似对比,其实并不相同。逆折表现的是思维的逆向运动,而对比只是将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对照,从对照中显示意义。例如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用听雨这一细节贯穿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的人生画面,对比中显示出每况愈下的人生历程,表现孤独寂寞的悲凉心境。又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将同一地点的两个不同场面加以对比,表现对门中人面的关切与挂念。

三、并列性结构与错乱性结构

并列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结构形式。一般来说,诗文作品应该构成有机的紧密的整体,而并列结构则是内容上有某种联系,形式上常表现得较为松散。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诗,四个画面,分别为近景的平视与仰视,远景的西向与南望。四个画面都很优美,但很难说其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所能找到的联系或许便是这都是诗人看到的景象!再看他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杨花平铺于路上,荷叶点溪在水中,新笋方生在林间,凫雏茸茸在沙滩,也看不出内在的紧密联系。杜甫还用并列结构写过长诗《饮中八仙歌》。八人之间,很难说谁是核心,很难说有重点,只是采取了并列结构,有大概的次序。再看欧阳修的《梦中作》: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四句分别写吹笛、行路、下棋、饮酒,既无前后的时间顺序,也很难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就是一种并列的状态。

比起并列结构,错乱结构就更显得特殊。因为,作为文学作品最起码的要求便是顺序。然而诗歌既然是人类内心世界的最为直接的表现,那么就应该给它一个以最能真切呈现诗人精神状态的方式存在的权利。而错乱结构正是可以真切完整地将诗人复杂、激烈的内心世界呈现给读者的方式。

当诗人的情感处于剧烈而复杂的境况之中时,他无法将其分析整理清楚,因为如果等到分析清楚时,感情也早已平复了。情感最为冲动的时候正是灵感最易造访诗人的时候。正如苏轼所说“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诗人错乱甚至杂乱的情绪会给我们以震撼。

李白的诗歌作品较多为错乱结构的篇章。《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曾被元人肖士指责为“造语叙事,错乱颠倒,绝无伦次”;他的《猛虎行》也被元人肖士指责为“用事无伦理,徒尔为狂诞之辞,首尾不相照,脉略不相贯”;《梁甫吟》又被明人朱谏判为“辞意错乱而无序”,这些指责都非常严厉,但是否就能说这些作品都存在问题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李白的作品正是非常完整地表现了内心复杂深刻的情绪,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且看李白的《将进酒》:时而表现时光的珍贵,时而表现人生的狂放,时而强烈自信,时而极度消沉,时而渴求闻达,时而蔑视荣华――无比痛苦的享乐,极度清醒的麻木,满怀希冀的绝望,一往无前的退缩!诗歌呈现出瞬息万变的特色。屈原的《离骚》作为中国诗歌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政治抒情诗,用大胆的想象与美丽的神话,诉说一生的热望与失望,但再三言情、再三言志,却不能说是前后重复。如果去掉了这些重复,不但不能提高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反而大打折扣。正是要表达心中情感,表达积累于心中的屡次被打击的愤懑,才华被压抑的郁闷,理想破灭后的失落,因而思潮汹涌,难以抑制,所以反复涌现,诗人亦不自觉地重复。

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作品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到诗歌的多种不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顺序和表现方式,从而进一步把握内在情感的流注,并全面领会诗歌的美。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魏〕曹丕《典论・论文》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

上一篇:现代文阅读如何筛选信息 下一篇:浅析《祝福》中的“可恶!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