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法的改革

时间:2022-09-11 03:15:37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法的改革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人才类型上是指注重实用型、应用性,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从人才层次上看是指培养有别于中职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从工作内涵看是指能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的人才。为达到此目标,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应针对生源的不同特点而衍生出的不同需求,调整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由淘汰教育向成功教育的转变。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实践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技能竞赛,项目教学

一、高职教育目标

高职教育目标从开始提出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再到现在提出的“高技能人才”,多年来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具体来说,“高技能人才”从人才类型上是指注重实用型、应用性,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从人才层次上是指高级专门人才,比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的素质要高即所谓的高技能人才;从工作内涵上是指能将成熟的技术与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与服务的人才。

二、高职生源特点

高职教育的生源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生。二是通过对口考试招收的职业高中生。三是3+2考试招收的中专,职中生。参加普通高考的生源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学习方法,中职类生源有一定的技能基础,动手能力较强,但总的来说生源普遍存在竞争意识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清晰的问题。

基于生源多元化,组成复杂,层次不齐,学生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决定了在高职教学中要调整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由淘汰教育向成功教育的转变。

三、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法

实践性教学法注重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而非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的传输者和灌输者,利用情景,会话,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意义构建的目的。

1、实践教学与竞赛相结合

接受高职院校教育的学生,在我国文化教育传统和现行教育选拔制度中存在着成长中的“伤痕心理”和“挫折心理”,对未来前途缺乏明确的规划和设想,学习动力不强,学习兴趣薄弱,对于克服困难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信心不足。通过引入竞赛活动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习兴趣,创造思维能力,又可锻炼学生接受竞赛挑战的心理能力,通过在竞赛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重塑发展信心和坚定职业远景。

从效果上看,职业竞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在考察学生运用职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自信心提升有所帮助。

2、实践教学与工作岗位相结合

在实践教学中,将教学环境与真实的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相结合即采用情景模拟体验式教学,由于情景模拟比较接近真实的工作过程或工作岗位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受教育者在角色演练中体会到岗位的工作流程及工作要领,让受教育者通过解决模拟工作中相关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每个环节中的问题,找出自己能力上的不足, 增强对实际问题的预判与处理能力,从而发现自己的创新潜能,在模拟演练活动得出的结果或结论中领悟到事件或事物的发展演变规律,获取知识。在体验式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3、实践教学与项目相结合

在实践教学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职业工作任务,通常是综合性的实践案例作为具有教育价值的项目,最大限度的实现知识的应用,学习的重点不再是结果,而是项目的完成过程。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机会产生学习经验,有机会研究操作方法,有机会探索解决问题途径。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评价结果,从而在心理上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项目教学是以行为为导向,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就高职生的特点而言可扬长避短,规避了其理论知识薄弱的特点,发挥其动手能力强的特长,当然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即往往容易由于重视对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模拟演练,而忽略了对深层次理论问题的思考,且在模拟环境中提高的能力与实际环境中需要的能力存在一定差距,这有待在今后高职教育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周蔷,李娟.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和特点.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2]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商务印书馆,1981.19-21

[3]戴子刚.情景模拟式教学法.CN

[4]上海科学技术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育价值

[5]蔡明剑.项目教学法对教师工作要求.天津职业联合学报,2010(4)

上一篇:民间传统手工艺回族刺绣引入中职学校的探索 下一篇:浅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