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2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11 01:01:05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2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收治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孕妇20例,回顾性其临床情况。结果:本组20例患者,痊愈14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90.0%,有效率为100.0%。治疗后本组患者的血清甘胆酸有明显下降(P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血清甘胆酸地塞米松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是一种发生在孕晚期、少数在孕25周以前发病,以皮肤瘙痒及生化性胆汁瘀积为特点的疾病[1]。临床上以妊娠期出现瘙痒、黄疸、产后迅速消失为特点,生化检查上以血清胆汁酸明显升高。尽管对孕产妇来说是一种良性疾病[1],但易导致胎儿窘迫、死胎、死产、早产等,其围产儿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3]。针对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可能的病因、发病机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治疗药物[4]。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体探讨了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治疗方法与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5月~2010年2月收治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孕妇20例,B超证实均为单胎。入选标准均符合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诊断标准;妊娠中、晚期出现躯干、四肢皮肤瘙痒;孕前无肝脏、胆道等急慢性病史;妊娠是引起皮肤瘙痒及生化异常的唯一原因;患者同意。年龄21~32岁,平均25.52±2.11岁;初产妇16例,经产妇4例;发病孕周26~38周,时间不等;黄疸者6例,12例出现恶心、不思饮食等症状。

治疗方法:应用地塞米松10mg,维他命2.0g加入10%的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每日1次,鲁米纳30mg/次。共治疗1周。

血清甘胆酸检测:本组患者经标准静脉穿刺术采集患者空腹全血3ml,尽快予低速离心机分离血清,收集血清,-20℃冻存,同批检测,采用免疫法检测血清甘胆酸的含量。正常范围为1.65~3.71nmol/L。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②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肝功能改善或无改变;③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TBA比原值降低1/2以上,不及2/3,肝功能有所改善或无改变;④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肝功能无改善或升高[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用x±S表示和独立样本t检验,P

结果

临床疗效:经过治疗后,本组20例患者痊愈14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90.0%,有效率为100.0%。

血清甘胆酸变化:经过观察,治疗前血清甘胆酸为6.25±0.23nmol/L,治疗后为2.00±0.23nmol/L。本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甘胆酸有明显下降(P

讨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主要发生于孕中、晚期。长期以来,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较为重视中、晚孕期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发生,常常以皮肤瘙痒作为首发症状。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女性激素、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6]。医生常常以妊娠期出现四肢皮疹、皮肤瘙痒症状、胎儿窘迫等的临床观察怀疑该症,才进行实验室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异常来诊断该病。

相关研究发现血清甘胆酸不但能单纯弥散自由通过胎盘,而且胎盘还参与血清甘胆酸的主动传递,导致脐血血清甘胆酸高于母血血清甘胆酸值,容易造成胎儿窘迫、死产、死胎等。患者被诊断为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后,应在门诊随诊,对中、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应住院治疗至分娩,在产前产时做重点监护。临床上最常用的监护方法为胎心电子监护,应适时终止妊娠,降低围产儿病率及死亡率。在药物应用中,地塞米松能通过胎盘减少胎儿肾上腺脱氢表雄酮(DHEAS)的分泌,减少雌激素产生而治疗胆瘀。它还能解除小血管痉挛性收缩,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母体循环及灌注功能。地塞米松还有非特异的降胆红素作用,并能阻止胆汁瘀积性肝损伤[7]。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显效率为90.0%,有效率为100.0%。治疗后本组患者的血清甘胆酸有明显下降(P

参考文献

1古航,胡电.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38(2):121-123.

2艾瑛,刘淑芸.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18(1):55-57.

3李善霞,施月秋,黄巍.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1(12):1184-1185.

4庄依亮.现代产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29.

5Lee RH,Incerpi MH,Miller DA,et al.Sudden fetal death in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J].Obstet Gynecol,2009,113(2):528.

6雷玲.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08,35:376-378.

7余坷,保勇,贺晨.血清甘胆酸筛查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优势探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8,15(2):88-89.

上一篇:胃肠间质瘤8例诊治体会 下一篇:基层医院小儿发热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