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经理众生相

时间:2022-09-11 12:31:58

2011年对不同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职员来讲,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随着行业工资的水涨船高,随着跳槽的日益频繁,不同规模和性质的单位,正在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不改革不行,但是要改的话,路在哪里?我们先来看看以下三个单位招聘经理的2011年脸谱,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难点和未来一年的工作规划。

招人难,核心员工流失率高

脸谱一:愁

企业:某票务结算中心(民营企业)

主角:招聘经理

该结算中心现拥有员工800多名,核心员工主要流向技术开发部,招聘对象以IT行业精英为主,对于招聘部门来说,2011年可谓万分难熬。在结算中心的招聘经理魏先生看来,去年的招聘工作可以用“惨败”来形容。因为他们在应届生招聘中,无果而归!他们去年的招聘岗位为代码编写人员,但是现在市场上的IT专业的研究生,年薪10万才能够有吸引力,而结算中心的起点薪酬非常低,新进研究生基本工资5万一年,这处于市场上偏低的水平,虽然之后两年会得到快的提升,但是好几个结算中心看上的候选人,都被这个起点薪酬吓跑了。另外,这两年市场上同行业工资上涨得非常快,即使想做薪酬调整,但成本非常大,不敢轻举妄动。如果看薪酬水平你可能会误以为这是一个走向没落的结算中心,其实非也。这个结算中心自成立也有20多个年头了,原来是国有的,后转为私营,就是因为这样的历史因素,调薪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说到2011年的工作难点,魏先生还提到了另外一点。在他看来,结算中心的人员流失率并不高,大概不到5%,但流失都是关键员工技术骨干或者项目经理,这些人一走,整个项目就被迫停下来,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他们的出走,除了外面有更高的薪水诱惑外,部分也是因为职业晋升受阻。结算中心的业务虽然专属性比较强,但是这些业务骨干一般有很强的自我实现愿望和职业追求,没有晋升的机会,往往愿意牺牲一定的职业技能也要出走。

因此,薪酬部门和人员发展部门如何做好双职业发展通道,能够为这些业务骨干在管理岗位之外提供自我满足的空间,成为能否留住他们的关键,毕竟管理岗位有限,有些人也不适合做管理,要靠事业留人,这个不是招聘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整个人力资源部门甚至整个企业的努力。

为了解决骨干人员的流失,他们也在寻找一些出路。在未来的一年中,他们期望能够有新的突破,不管是骨干人员还是基层力量。期望能够借助于猎头的力量做到人才配备。但是现在猎头的费用也很可观,基层员工一般是2~3个月的工资作为服务费,骨干型的就更烧钱,一个年薪40万的技术人员,招聘猎头的服务费有时候要达到15万。对于基层员工的校园招聘,现在只能够通过一些招聘策略的改变来解决,比如说先下手为强,提前开始招聘工作,早发OFFER等等,但是根本性的矛盾如果没有解决,不知道在2012年是否有大的改进。

人员流失率高招聘忙,员工回流鼓士气

脸谱二:喜忧参半

企业:美国某企业在华独资研发中心(外资企业)

主角:Recruiting Manager, Lisa Yang

该企业隶属于汽车行业,因为是研发中心,并非制造工厂,因此他们的主要招聘范围锁定在机械制造专业工程师上。在Lisa看来,2011年的工作只能用“忙”这个字来形容。2011年他们的招聘工作几乎持续了一年,因为每个月都有新的空缺岗位,他们在合作的招聘网站上的招聘广告几乎没有断过,只不过换了职位而已。有时候着急填补空缺,甚至要通过猎头公司来招人,现在猎头费用又非常贵,增加了招聘成本。2011年公司迎接来了很多新面孔,这些员工为公司带来了很多新鲜的思考,用人部门也很满意,但是上手毕竟要有段时期,新人进来留不留得住也会让她担心。

不过可喜的是,“2011年有三个之前出走的高管又回流了,可能是考虑到在这个单位待久了,外面虽然有更大的诱惑,但是压力也大,这让我们对招聘工作重拾起了信心。”Lisa告诉记者。

在谈到去年的工作难题时,Lisa毫不犹豫地界定为员工流失率高,这种状况是从2009年开始的。技术类员工,不管是底层的还是中高层的流失率今年均创新高。“归我负责招聘的manager那里,去年开年底会议的时候,工作经验不到2年的人占了将近50%”。这造成了很多严重的问题,比如说项目的连续性受到影响,3年前卖出的产品,现在的售后技术跟不上,几乎都是新人,沟通起来相对复杂,客户很有意见。不光是基层初级工程师,Lisa还专门提到一名在公司工作了6年之久的产品小组的supervisor Cobe。去年12月底的时候,Cobe提出了离职申请,他索性连即将要发的年终奖也不要了,因为挖走他的单位承诺,损失的年终奖他们来补发,要求他尽快上岗。这就迫使人力资源部把两个产品小组合为一个,共用一个Supervisor。其实在基层,一名员工干两个岗位的活也有,一个员工离职了,他的活就落在同小组别的成员的身上,加重了留下来员工的工作量和怨气。

但是一年的工作下来,各个部门开始更加重视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尤其是人员招聘这一块,如何进行好的沟通,进而招聘到合适的部下,直线经理显然比往年更加意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体会到人力资源部在人员招录和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在被问到下一年的工作计划时,Lisa期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将招聘工作做得更加有针对性,寻找行业类专业的招聘网站合作,另外增加校园招聘的活动,以前主要的招聘对象放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者方面,希望能够尽快找到有工作经验能够快速上手的对象,但是现在加上猎头的费用等,招聘费用会增加很多,以后会加大对于应届生的招聘力度。

员工招聘渠道要拓宽,改变内部人员生态分布

脸谱三:乐

企业:工信部下属某研究院(事业单位)

主角:招聘科长

某研究院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主要承担了大量国家和行业的研究工作,在通信产业政策、电信技术标准等方面颇有建树。这样的单位因为有着深厚的体制背景,员工流失率相当低,招聘工作像往年一样,研究院总成为大多数人的香饽饽。

在招聘科刘科长看来,2011年的招聘工作可以说进行得非常顺利,因为单位性质的原因,研究所的招聘对象主要是面对应届大学毕业生,重点是通信类的硕士研究生。因为历年积累下来的基础,他们重点的招聘区域在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可以通过已经在单位工作的师兄师姐,方便地了解到研究所的信息,校园招聘进行得非常顺利,人力资源部得以及时为研发部门补充新的力量,填补了职位空缺。

当然,这并不表示该单位的招聘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刘科长谈到最大的问题,要数改变员工生态分布。虽然校园招聘进行得很顺利,但是研究院要往更广阔的领域发展,院领导期望能够有更多优秀院校的毕业生,比如说清华、北航等院校的生源,也能够选择他们单位。以前的招聘对象主要锁定在北京邮电大学,单位在他们那里也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在清华、北航则对应届生的吸引力度不够,招聘科要改变这种招聘生态单一的现状,增加员工来源的多样性。

谈到未来一年的工作计划,刘科长认为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因为他们单位的离职率非常低,1500名员工的规模,每年人员流失仅仅在10人左右,可以说员工几乎是不流动的,几乎都是内部消化,而且外部招聘的力度也不大。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员工的知识结构几乎是相似的,但是研究院目前高端技术人才稀缺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当一名老的技术高干退休之后,很难找到一名同样水平的接班人,这时候如何寻找高端技术人才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以前虽然与猎头公司合作过,但是效果不好,因为研究院对于高端人才提供的年薪,如果与Microsoft之类的世界顶尖企业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他们期望能够拓展招聘渠道,该研究院有本单位技术部门开发的招聘网站,在招聘旺季每天都会有上百名来访者;同时他们还在51job、中华英才网等传统招聘网站了招聘信息。但是今年可以进一步拓宽渠道,比如说通过SNS(社交网络)进行个性化人员招聘,通过微博等新兴信息渠道,使招聘信息更加广泛,以吸引到海外归来的硕士博士等人才。通过对他们的吸引和培养,丰富员工类别,培养高端人才,激发研发部门核心员工之间的知识碰撞,改善员工生态环境。

上一篇:人才供应是人力资源总监的头等事 下一篇:杜绝绩效管理成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