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人文精神 促进文化育人

时间:2022-09-10 11:42:26

弘扬人文精神 促进文化育人

摘 要:人文教育既包括传统意义上人文知识的教育,更在于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文精神凝结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思想追求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正是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文化是大学之魂,大学文化建设应不断追求、创造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以弘扬人文精神为主旨,高校应加强文化育人,将文化力转化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人文精神;文化力;文化育人;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图分类号:I25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206-0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于高等学校来说,首要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发挥文化育人作用,牢固树立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而这其中,又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弘扬。

一、以人为本与人文精神的培育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合格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正如2011年4月24日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所强调,“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2]。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尤其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弘扬。

(一)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人文教育的主旨

人文教育强调,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灵魂。这实质就是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发展,把教育和人的终值价值联系,以全面发展的主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人文教育既包括传统意义上人文知识的教育,更在于人文精神的培育。

人文,从根本上讲,包含了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大类。人文知识泛指人类文明史上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化知识成果,人文精神则指人类文明史上所拥有的一切崇高的道德情操。在这两者中,人文精神才是人文的本质。因而,人文教育不仅仅体现在传授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人文知识方面,它的实质应当是精神性的、智慧性的人文精神的弘扬。它不仅要解决“知识”问题,还要格外关注“精神”问题。为此,要在提升学生的情感境界、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取向上下工夫。人文知识的传播与教育,也只有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层次上,其价值才能复活和彰显。正因如此,我们的人文教育在教给学生人文知识的同时,还应着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构建完善的人格,敦促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自觉追求。

(二)人文精神凝结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强调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归宿,而“以人为本”思想追求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正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所表现的对人的尊严、价值的追求和关切,正是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不同,它所体现的主要是人类的价值追求和终极关怀,体现为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的思想,其内涵体现在精神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凝结为人的价值理性、道德情操、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弘扬人文精神,既关系到为社会提供一种正确的精神价值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塑造;与此同时,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它担负着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培养优良的品格、坚强的意志、独立的精神、丰富的情感的使命。无论从社会这一宏观角度考察,还是从个体的人这一微观角度探究,人文精神都凝结着“以人为本”。

(三)素质教育是建构人文精神和践行“以人为本”的载体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等学校的体现,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主题。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使得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目前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关怀人的发展,强调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内涵,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至今已经十余年。如今素质教育早已超出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和比较的意义,它已上升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素质教育是一种人性关怀的教育,它特别关怀人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本,正如《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与以人为本的内涵是相符合的。以一种人文关怀推行一种具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意义所在。

二、弘扬人文精神,提升大学文化力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阵地,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文化育人,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大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文化是大学之魂,大学文化建设应不断追求和创造人文精神及人文价值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文明总和。大学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功能,负有传承文化、融合文化、创新文化的功能和使命;另一方面,文化是大学的内在力量,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大学文化构成了大学产生、发展的基础。大学文化应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在历史的发展中,尽管大学功能几经变迁,但大学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人、引导人、发展人的组织,人文精神的培育较之知识的传播在教育目标上更具有终极意义。比照一般社会组织,大学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的社会影响力、辐射力、作用力远远超过其他社会组织,它必须将人文精神、人文情怀作为教育的第一要义,将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关注、对人的价值的追求作为永恒使命。

大学人文精神的弘扬与培育需要通过大学文化体现出来,因为大学文化是大学培养人才的载体。大学文化建设应致力于不断创造更好、更高、更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追求和创造具有时代内涵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

(二)文化育人是大学教育的优势和主旨

文化由人创造。而文化一旦形成,就成为影响人、培养人、发展人的土壤,对人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此过程中,大学文化作为一种无形却强大、无声却有力的教育力量,在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方面负有特殊使命。通过发展大学文化,提升大学精神品质,凝练大学唯真唯实唯善唯美之风,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积淀厚重的文化底蕴,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的外延和内涵,更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与此同时,也是大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和条件。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构建与弘扬,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有利于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心灵世界。实践表明,大学文化不仅是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还是培养人文素养、培育创新人才、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沃土。大学文化具有与生俱来的育人功能,尤其是它的润物无声、浸润心灵的特质的隐性教育功能,有时要比显性的、外在的教育方式更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它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最好的发展空间与平台,是学生陶冶情操、塑造品质、提升品位、守望精神家园的最重要的载体。

(三)建构现代大学精神特别是人文精神,提升大学的文化力和竞争力

建构现代大学的人文精神,重视人文教育,实施人文关怀,追求人文价值,是大学教化人、培养人的基础,也是文化作用于现代社会的精神实质。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大学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任何一所大学若要获得师资、人才、科研、社会影响力及资金等比较优势,就必须保持和增强自身的独特竞争力。而大学文化恰恰能够彰显一所大学的独特竞争力,是大学科学、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可以不夸张地说,从长远看,大学最终的竞争力在于大学的文化力、软实力,其实质在于大学文化。因为大学文化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极大的凝聚力、特有的向心力。一所大学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高质量的教学、科研等,还尤其离不开大学文化所凝结的集体合力,离不开其中的大学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活力。依靠大学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吸引一批高水平的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曾见证于很多大学的发展中。

因此,文化力是一种更强大、更深厚、更持久的力量。它既作用于学生的思想、情感、灵魂,也辐射和影响着教职员工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行为力量。它对培养和造就学生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对凝聚和鼓舞教师倾情事业、精诚奉献,同样具有不可代替的力量。所以,大学文化力不仅仅是育人的关键,最终它还将转化为大学的竞争力。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内在与核心。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物质存在,更在于它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培育和弘扬人的精神世界。一所大学如果没有精神内核,就会失去生命力。而人文精神又是大学精神的要旨,是现代大学最不可或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气质,是现代大学育人这一本质功能的载体和体现。构建现代大学的人文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尊严和价值,捍卫人的精神品质和精神家园,最终还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4]。深刻理解和把握大学人文精神的本质,有助于提升大学的文化力,促进每个人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日报重要报道汇编(单行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2]: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EB/OL].news.省略/politics/2011-04/24/c_12

1341791.htm.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4]爱因斯坦.论教育,《爱因斯坦晚年文集》,方在庆,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37.

上一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策与思考 下一篇:创新型人才:创新的智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