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产业园循环经济价值链评价研究

时间:2022-09-10 11:25:25

静脉产业园循环经济价值链评价研究

【摘 要】 静脉产业是对资源、能源二次循环利用,以最大限度提高城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兴产业,建设静脉产业园也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为解决静脉产业园现存的“循环不经济”和“低碳高成本”的困境,文章以静脉产业园资源价值增值形成的若干价值链为评价对象,利用可拓优度评价思想,从生态和经济效益方面构建循环经济价值链评价模型。并利用算例对该评价模型进行模拟计算,根据模拟评价结果对园区运行效率差的价值链各指标进行反向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价值链效益的建议。

【关键词】 静脉产业园; 循环经济价值链; 优度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2-0012-05

一、引言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气候问题,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的首选战略,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重要模式之一。而加快建设各城市和城市圈的静脉产业园更是保护城市环境、削减城市污染,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但纵观目前的城市清洁产业的发展现状,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低下的现状亟待解决。

静脉产业园是以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垃圾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将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经过压缩、堆肥和燃烧等方式转化为新的资源和产品的产业集群,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园区主要以“废弃物―再生资源―产品”为运行路线,而这种资源的价值增值过程往往存在着最优路径,即通过园区企业之间的协作和分工,将再生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可实现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转移,从而达到资源利用率和资源价值增值最大化的动态长链过程。但在实务操作中,由于企业之间分工合作不理想和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使静脉产业园中存在着“不经济”“低效益”的价值链,从而影响整个园区的效益。因此,探索科学全面的静脉产业园价值链评价方法,找出园区内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下的价值链以对其优化,是提高静脉产业园整体效益的关键。

价值链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于1985年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最先提出,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设计、生产、销售过程中进行的种种价值活动的集合体,这些价值活动共同构成了整个企业价值创造的“价值链”。据此,学术界也相继出现了从多种视角来构建产业循环经济价值链的思想,如王建明等(2009)基于价值网视角从宏观产业链和微观企业两个角度间接地评价了江苏地区企业循环经济价值链;赵春雨等(2009)通过分析工业园循环经济价值链的价值构成要素及运行模式,对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各价值要素对循环经济价值链的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程度。而对于静脉产业园的循环经济评价分析,日本学者的研究已走在了世界的前沿,提出了采用物质流分析(MFA)方法和从物资生产率、再利用率、最终处置量三个方面建立指标来评价静脉产业园的绩效。而我国对静脉产业园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不多,主要以王军和岳思羽等(2009)学者通过分析日本北九州静脉产业园的物质流转情况,从园区经济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角度细分指标,提出建立静脉产业园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体系已被环保部于2006年9月采用,并制定了《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 275.2006),成为规范静脉产业园的建设和运行的标准指南。但是目前对静脉产业园的循环经济评价很少从价值链的角度来准确测算评价内部不同产业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将从静脉产业园的价值增值角度来评价静脉产业园循环经济价值链,即从“废弃物―再生资源―产品”这一价值流路线来建立评价考核要素。具体来说,应以各价值链的废弃物收集和处理效率、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比率和转化的成本利润金额以及废弃物转化中的二次污染量和环境损害水平等角度来横向比较园区各价值链的运行效率。

二、静脉产业园循环经济价值链评价要素

静脉产业园的生产链条延长过程一般包括废弃物回收、再资源化、最终处置和再生资源加工四个阶段。根据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原理,工业园区各价值链上的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并不是由企业各种活动价值的简单加总而得,它还包括各企业价值运动的相互影响性。因此,在考虑影响工业园区价值链运行效率因素时,除了要考核四个环节内部的价值运动,还应将这些价值运动的相互联系所创造的价值考虑进来。具体来说,第一,废弃物的回收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将城市的废弃物以一定的组织进行有序的回收和分类,最大限度地回收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是本环节的重点,这是各废弃物再资源化的价值运动的开端。第二,废弃物再资源化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投入新的原材料和能量,将分选后的废弃物进行资源重新加工以循环再利用的过程,这是静脉产业园各循环经济价值链价值增值出现明显悬殊的阶段。第三,废弃物最终处置阶段。这一阶段是将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最终废弃物在无害化处理后以最合理的方式处置的过程,其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环境污染,是保证园区环境效益的阶段。第四,再生资源加工阶段。这一阶段是按照各再生资源的价值属性和市场信息,运用专业设备和技术,将其加工成不同类型产成品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园区发挥经济效益的关键阶段。因此,总结以上四个阶段各自的重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建立静脉产业园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评价要素:

第一,废弃物处理水平。静脉产业园的首要任务是消纳城市居民和工商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因此其循环经济价值链的效益应首先体现在其处理园区废弃物上所做的贡献,它主要表现为各产业链处理的某种废弃物相对于整个园区回收和新产生的该种废弃物总量的比例。而园区某种废弃物的回收和产生量可以该园区的数据监测部门监测到的数据为准;园区各价值链的废弃物处理量则可根据链上各企业的相关数据加总求得。

第二,资源再利用水平。资源的再利用是静脉产业园循环经济价值链得以延伸的前提,因此应将资源再利用水平列入园区各循环经济价值链评价体系中来。从各价值链某种资源重复利用量占整个园区的利用水平来评价资源的再利用率。

第三,废弃物再利用收支水平。在静脉产业园的废弃物再利用过程中需要企业投入原材料、设备和人工成本等。如果再利用成本远远超过再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则企业再利用资源的动力就会变小,企业所处的价值链则易出现断裂。当再利用成本远远小于再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时,园区内循环经济价值链则会不断延伸,直至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达到平衡。所以,废弃资源的再利用成本和收益的大小是直接关乎静脉产业园内循环经济价值链存续的关键。

第四,废弃物排放水平。静脉产业园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生态效益还有赖于园区内最终废弃物排放量和其带来的外部损害成本,而园区的最终废弃物排放率可由各企业的废弃物排放量的测度值获得,也可通过物质流分析方法测度出园区内各企业产生的废弃物总量的相关排放数据,并依据废弃物排放水平,利用专业环境成本系数值转化方法(如日本综合产业技术研究所开发的Life-cycle Impact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Endpoint Modeling,简称LIME法),从价值角度测算出排放的最终废弃物的外部损害成本大小,以找到园区内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生态效益低下的环节。

三、静脉产业园循环经济价值链评价模型构建

静脉产业园循环经济价值链评价要素分为价值指标和物量指标,评价指标的单位并不统一,为了能客观地得到各价值链运行效率结果,本文采用可拓优度评价法的思想,结合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结构特性来建立静脉产业园循环经济价值链评价模型,得出选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优和最差的循环经济价值链(刘潇,2006)。

(一)可拓优度评价方法原理

(二)静脉产业园循环经济价值链评价模型案例分析

表1中的指标C1~C12可描述为两类:

生态效益方面。第一类是资源再利用水平指标。C1:废弃物处理率,表示循环经济价值链所处理的某种废弃物数量与园区收集的该种废弃物数量的比重;C2:废气利用率,表示循环经济价值链收集和被重复利用的废气量与链上各企业生产过程中收集和新产生的废气总量的比率;C3:废水利用率,表示循环经济价值链收集和被重复利用的废水量与链上各企业生产过程中收集和新产生的废水总量的比率;C4: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表示循环经济价值链收集和被重复利用的固体废弃物数量与链上各企业生产过程中收集和新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总量的比率。第二类是污染控制水平指标。C5:最终废气排放率,表示循环经济价值链最终向外排放的废气量与生产过程中最终废气总量的比率;C6:最终废水排放率,表示循环经济价值链最终向外排放的废水量与生产过程中最终废水总量的比率;C7:最终废渣排放率,表示循环经济价值链最终向外排放的废渣量与生产过程中最终废渣总量的比率;C8:最终废弃物的外部损害成本,表示循环经济价值链最终废弃物排放量所对应的外部损害成本大小。

经济效益方面。C9:循环经济价值链利润总额,表示一定时期内循环经济价值链所创造的利润总额;C10:表示一定时期内循环经济价值链所花费的成本支出总额;C11:表示循环经济价值链本期较上期利润增加额;C12:表示循环经济价值链本期较上期成本减少额。

结合表1的原始指标数据可进一步分析,生态效益方面,的废弃物处理率和废水利用率是最低的,而最终废气和废渣的排放率又是最高的,进而导致最终废弃物带来的外部损害成本也非常高;经济效益方面,其循环经济利润总额在偏低水平,并与前期比较无较大提升倾向。因此,首先,要提高其废弃物处理量,充分发挥其在园区的应有的作用。然后,应该改善设备以提高废弃物利用率,并严格监控其废气排放情况。最后,此价值链上的企业应借鉴价值链上企业的管理经验,通过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来提升利润增长空间。

另外,价值链的优度评价结果也偏低,其生态效益指标中最终废渣排放率和外部环境损失成本都很高,而且其利润额小于成本额,从而出现了“循环不经济”的困局,必须不断降低循环经济运行成本,优化价值链产能排放方式,提升其运行效率。

四、结论

静脉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建设静脉产业园既是有效治理城市污染和环境管理的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将废弃物转化为各种有用资源、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我国静脉产业园的建设尚在初步阶段,从园区不同产业和企业角度来评价静脉产业园循环经济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找到园区薄弱环节的有效途径。当然在实践中,静脉产业园的运行效率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园区的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链的稳定性差和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等。因此,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结合实际,继续保障静脉产业园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准确评价。对于持续高耗能、高污染、不经济的产业链应及时改组以优化升级,链上效益极差的企业则应及时予以取缔;而对于已充分实现了生态效益但经济效益相对落后的产业链,政府则应加大补助力度,从而从各产业链逐个提升运行效率来提高静脉产业园的总运行效率,以努力构建一个环保、高效的静脉产业园。

【参考文献】

[1] Porter, M. Competitive advantage [M]. New York: Free Press,1985.

[2] 王建明,陈红喜,余健.循环经济产业价值链测度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 (10):118-121.

[3] 赵春雨.循环经济价值链的价值要素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 (15):111-116.

[4] City of Kitakyushu. Kitakyushu international center, 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 Kitakyushu office, 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Z]. Kitakyushu City: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Measures in Kitakyushu City,2004:42-50.

[5] 岳思羽,王军,乔琦.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方法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7):60-63.

[6] 周莹.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的综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 郝珍珍.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静脉产业园竞争力研究:以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为例[D].天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 Onishi Y,et al.Implementing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in a pharmaceutical company[C]//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for clearner production eco―efficiency in industry and science (volume 24).Springer Netherlands,2008:46-52.

[9] 刘潇.可拓优度评价法在区域产业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0):104-105.

上一篇: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XBRL财务报告应用的比较研... 下一篇:企业“票据池”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