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建设途径探析

时间:2022-09-10 04:50:48

高校师德建设途径探析

摘要:师德是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是教师必须遵守的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在新时期,高校应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教育;教师素质

教师是社会发展的纽带和桥梁,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开拓者和研究者,担负着传递人类文明的重要职能。师德是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是教师必须遵守的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从本质上看,教师素质应包括良好的师德、全面的师理和高超的师能,由此可见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一、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

师德既具有历史传承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多年来,师德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有些内容始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使得高校师德建设也必须随时展而创新。高校在对传统师德建设继承的基础上,必须将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民主平等精神等现念融入其中。只有充分认识到高校师德建设的时代特征,才能更深刻地把握师德建设的时代内涵。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很多高校都用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师德建设的要求,用更具操作性的语言对师德内涵进行阐释,这既体现了学校对师德建设的重视,也便于教师理解新时期的师德内涵,使教师对师德规范有深刻的认识。

二、高校师德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当前,高校在师德建设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有外界因素的影响,也有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

(一)外界因素的影响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生活改善了。但是,过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化等。这些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出现一些教师“无心教学,一心向钱”的不良现象。

2.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现行教育体制仍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导致教师只重智育不重德育,只重教书不重育人。

3.评估机制的缺失。高校在师德建设中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师德评估机制,存在着“治标不治本”的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学校在用人机制上没有打破旧的条条框框,未能使教师合理流动、优化组合,影响了师德建设的效果。

(二)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

1.继续学习不够。现在,很多教师缺乏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敬业精神的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不仅体现在教学上,还体现在学习上。毋庸讳言,一些教师在处理教学工作与自身业务素质提高的关系时往往只注重“教”而忽视“学”,有的教师很少看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之外的相关书籍。这是因为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没有树立终身受教育的思想观念,缺乏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

2.受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学生。”但在一些教师身上已经找不到这种品质。由于受几千年来传统封建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忽略了自己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自尊、有情感的人,这很容易使正处在思维活跃、身心发展较快、追求独立的学生受到伤害。有人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所以,教师应该多一些民主作风,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多进行换位思考,多替学生着想,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思想。要想成为良师,教师首先应该做学生的益友。

3.教师的心理问题。目前,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工作压力大。在大多数学校,学生的成绩都直接关系着教师的业绩考核,因此繁重的教学任务令很多教师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二是学生越来越有个性,增加了教育难度。三是家庭负担繁重。由于工作繁忙,一些教师的家庭内部出现了矛盾。四是人际关系不和谐。现在,教师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紧张的人际关系就会使一些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教学中。教师的心理问题也是影响师德建设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途径

(一)建立科学的师德评价制度

师德评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高校应该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和把握教师的师德状况,并把这种价值判断反馈给教师,促进教师师德的不断完善。高校可以制定《教师师德规范及考评办法》,从制度上规范教师行为,使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职业有要求,行为有准则”。同时,把师德建设与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结合教师的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评优表先等,使之逐步制度化,形成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机制。通过考评,教师可以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从而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注意体现完美的师德。

(二)建立师德教育制度

师德教育是师德建设的基本形式,也是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高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首先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其次是加强师德规范教育,努力把师德规范要求落实到岗位工作中,使之成为教师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强教师的道德自律意识。最后是要求教师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学习教育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奉献精神,更新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学习专业知识,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习教育法规,增强法律意识,依法执教。

(三)建立师德激励制度

高校要表彰先进,充分发挥榜样在师德建设中的示范作用。教育教学一线涌现出的一大批优秀教师的高尚思想道德和精湛教学技艺生动地体现了新时期师德的内涵,他们的先进事迹确立了当代的教师榜样,直观地启发、教育和感染其他教师。所以高校要大力宣传师德先进教师,通过表彰先进让教师感到师德先进是无上光荣的,以典型的说服力、感召力和号召力推进学校的师德建设。

(四)建立师德监督机制

高校可以通过学生、家长、媒体加强对教师师德的监督,形成良好的师德建设环境。可以成立师德建设工作组,全面负责师德的调查研究和检查评估,定期向学生了解教师的师德状况,及时发现教师存在的问题,同时深入教学科研第一线,了解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将师德建设同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高校还可以建立师德监督网站,鼓励学生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督促教师提高道德修养。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所以高校要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意义,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促使教师提高认识,坚定师德信念,培养良好的师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济.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努力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2004-09-12.

[2]张忠海.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4,(7).

[3]郁静.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

[4]席雪松,王灵战.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理论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责编:思源

上一篇:高校教师合作文化“病理”透析 下一篇: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民办教育均衡协调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