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二三点

时间:2022-09-10 02:10:11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二三点

【摘要】 人文世界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生,可谓是浩瀚无垠,人文的精神更是博大精深,语文学科只是其中的一叶扁舟,在此,笔者带我们一起泛舟语文世界,汲取精神食粮。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思维碰撞 读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3-034-01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学科也在原来老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在内容的安排上,总的内容含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只是侧重点和培养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苏教版改进的语文教材内容量比人教版要大得多,但是古文比重比人教版少,这个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理解负担,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失去了许多精神力量。随着苏教版教材中现代文学类文章的比重不断增加,它主要是侧重于传播新思想,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相对于古文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也使得学生个性更加多样化。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经常说“教书育人”,把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教会学生学习当做自己的工作内容。然而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是“先育人,再教书”。语文是一种语言,也是一门人文学科,一个人的精神素养如何,品格如何,为人处事的方法,都与语文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教会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为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塑造高尚的品格和道德情操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堂上的交流碰撞是必要的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进入高中以后,学生的课堂交流时间越来越少,不光是语文学科,其它的学科也大都是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上都在埋头苦学,甚至有时候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连头都不抬。对此,我曾在本校不同年级随机各挑出来100名学生,用同样的问卷做过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一天所有的课堂时间内,高一的学生一天发言超过一次的占88%,发言在2-5次的学生占47%,一天发言超过5次的学生占6%;高二年级的学生一天发言超过一次的占56%,发言2-5次的占31%,一天发言超过5次的学生占3%;到了高三年级,学生一天发言超过一次的占22%,发言2-5次的占7%,一天发言超过5次的学生连1%都不到。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年级越高就越沉默呢?

很多语文老师都说可能是因为学生进入高中以后,觉得学生的学习时间紧迫,学习任务繁重,因此,老师们都会不自觉地尽量地减少课堂上的交流时间,争取让学生多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才造成了课堂上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的情况。但是我认为,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精神上,都进入到了一个快速汲取营养的阶段。学生的心理逐渐成熟,人格逐步健全,此时无论是平时的课堂学习还是人生价值观的完善,都需要学生与学生、与老师之间多进行交流,才能避免走弯路、钻牛角尖的现象。

而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教材是最原始、最基础的工具书。语文课堂上的交流也不仅仅是局限于课文内容的交流,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地谈论自己的看法。如果教师觉得实在是课堂上可以抽出来的时间有限,也可以先让学生课下准备,然后在每一课的讲解结束以后,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不要拘束于课堂纪律和座位的约束,既是分小组讨论,大可让学生按小组聚在一起聊天般地交流,然后分工合作记录下跟自己意见不一样的观点或者对自己有启发性的观点,就此写一下看法或者感想。这样充分地交流既可以博采众长,又可以进行思维的碰撞,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相互辩驳中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口才,何乐而不为呢?

二、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好多语文老师都喜欢布置让学生每天写日记、每周一篇周记之类的作业,学生也都是按部就班的完成,然后教师每周会批改一次,批上一个日期或者一个“阅”。总觉得通过这样的方式日积月累,学生就算是没有大成,至少也会在写作水平上有一定的进步。但是,据我所知,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曾见过学生为了应付这种情况,两个班的学生互相抄周记上交应付老师检查的情况;还有学生咬着笔杆挤牙膏似的一个字一个字数着写周记,数到规定字数就草草结尾,如释重负,再不肯多写一句。像这样的情况,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苦苦煎熬着,哪里还有进步可言呢?在我的课堂上,我从来也不会强制性地让我的学生无病“为赋新词强说愁”。所谓文章动人,都是因为有作者的真情实感在里面,学生自己一想到作文就苦不堪言,哪里还能做得锦绣文章?要培养学生随时随地地记录感想的习惯,与其让他们生搬硬套地凑字数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还不如让他们灵活的积累,引导学生思维要从不同的角度发散,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多角度地看问题。

三、多读书、读好书

《礼记·曲礼上》说:“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也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前车之鉴,不论到什么时候,多读书、读好书都是汲取人文精神的最有效的途径。高中阶段,每一本教材上都介绍的有名著,除了中国的四大名著以外,世界名著诸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雨果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都值得一看。名著之所以被称之为名著,是因为每一本书里都表达了作者一种独特的思想,个性鲜明,或抨击现实、或启发智慧、或磨练意志、或激励人心……读过了之后都会有所收获。

人文世界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生,可谓是浩瀚无垠,人文的精神更是博大精深,语文学科只是其中的一叶扁舟,渡我们泛舟其中,汲取人文的精神食粮!

上一篇:关于高中视唱练耳教学的分析 下一篇: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尝试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