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单元教学

时间:2022-09-10 01:53:05

浅谈初中语文单元教学

【摘 要】基于人们的认知规律及单元的内部结构,语文单元教学实施“总-分-总”的教学程序,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教学模式;课堂效率

现行教材,一方面是阅读、欣赏、写作和实践活动各自独立的序列,又一方面,又是各个单元彼此联系的体系,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相互的依存性。单元教学要求发挥的是整体效应,便于提供相应的文体知识,便于揭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便于学生形成对本单元教学和训练的总体印象,因而体现出鲜明的整体性。需要教师在弄清教材规律、整体要素的基础上,按照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

心理学告诉人们: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首先是对事物整体的笼统的认识,然后才是细节的认识,结构的认识,最后形成在更高层次的整体认识。这是人们认识的一般规律。基于这种规律及单元的内部结构,语文单元教学实施“总-分-总”的教学程序,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下边试就其特点及操作方法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1. 总体统览全局,明确教学目标

单元授课时,教师应首先介绍本单元的体裁特点,各课教学的侧重点,然后根据需要介绍每课的背景或写作主旨,其中可包括文章出处及作者生平简介,而后根据单元特点,将每课课文的处理意见告诉学生,让学生学前心中有底。一个单元内的课文,一般都是以文体为中心编排的,在教学前,先给学生介绍一些该类文体的基础知识,讲解阅读该类文章的基本方法,给学生以钥匙,为学习课好理论准备。八年级上册四、五单元是本册书的重点单元。六篇文章都是紧紧抓住事物自身的特征,将说明和描写结合起来,具有一定文艺性的说明文。《春蚕到死丝方尽》《宇宙里有些什么》《食物从何处来》《奇特的激光》是说明动、植物生长,宇宙科学,现代科技的知识小品。教学时重点使学生理解:抓住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征,才能把事物说清楚这一道理,同时了解并学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根据教材编写的总体设计,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基于这种认识,因此在说明文教学中,就要有系统的向学生介绍说明文的一些知识,注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要点及方法。对说明文知识的介绍,常见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把握事物的特征。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是说明建筑物的外形,构造的。教学时除抓住这一特点外,重点使学生认识说明与描写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描写在说明文中的作用,同时了解说明建筑物一般采用的说明顺序,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春蚕到死丝方尽》《宇宙里有些什么》《食物从何处来》《奇特的激光》是说明动、植物生长,宇宙科学,现代科技的知识小品。

1.2 要理清说明的顺序。

说明事物的形状、结构一般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一般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各部分内在的联系,常常按照逻辑顺序。

1.3 要分析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用图表等。

1.4 要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大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修饰、限制词语的运用上。

根据以上知识点的提示、目标的明确,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才会清晰的掌握教材的结构特点和知识体系。正是因为胸中有“提示”,学习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这一单元教学目标是: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体会语文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进一步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学习记叙和说明有机融合的写法,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它的学习目标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弄明白,本课主要描写了那些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等等。明确了知识、明确了目标,单元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2. 分篇理出头绪,强化教学目标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确定一、二篇课文进行示范性的教读,这里所说的教读是从整个单元着眼,从具体课文着手,以单元“教学要求”为依据,以单篇“教学重点”为准绳,安排好教学内容,以点带面,做出示范。教给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借以优化教学效果。

首先是字词过关。认读是阅读的必要条件。认读能力指的是对语言文字符号进行正确感知的能力。语言文字本来就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所以每学一单元,首要的一步就是通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辨词明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对生字、难字不但要会谈会写,而且要知道它的多种用法、组词习惯,同时要有意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语素推断语义的能力,过好认读关。以便在扫清本单元字词障碍的同时,扩大识字量,丰富词汇。

再者是加深理解。字词过关后,就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朗读时教师要强调中学生朗读目标:用普通话流利朗读。还要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要做到眼、脑、口、耳并用。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好的朗读有利于学生感知课文,强化认读效果,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深入理解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语感。比如讲第四册第六单元时,我采用朗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了个人专注朗读,小组竞赛朗读,优胜者对抗朗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时除了强调发音正确,还强调了融感情于朗读之中,置理解为朗读核心。

2.1 初读课文,把握作者思路,纵向联系,深透理解课文内容;横向联系,弄清文章材料的内在联系点。例如,苏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考虑到本文在单元的示范作用,考虑到单元教学的要求,因此,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丽,领会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感情。为此,应该从抓好作者的思路入手,感知教材,体会意境,感受情感。

2.2 精读课文,抓住关键的局部,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样是苏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在单元要求上,它的另一个要求是: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我们还是以《春》为例,如何既实施单元要求,发挥其示范作用,又能为略读课文提供借鉴。

2.3 重读课文,运用归纳这一思维规律,明确中心,完成教读任务。

教读课的任务,既是“单篇教学要求的具体化,又是落实单元教学要求的具体化”。通过初读、精读、重读,文章的结构、内容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明确,相信不会是一件难事,我们还是以《春》为例,文章就是通过对春天的各种景象记叙和描写,生动的勾画出一副生机勃勃的图画,热情颂扬了春天的美好,抒发了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给人以力量。简而言之,就是描绘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咏叹大自然,而这些恰恰就是单元提示的信息,就是教读篇目的中心,就是从教读作品中感受到的饿内涵,这一点总结到了,教学的饿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

3. 做好单元小结,形成知识网络

这是单元教学的最后一步,主要对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所学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为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创造条件。如果说第一步的知识提示是总体指导,目标是总的要求;那么第二步的教读示范是把总的要求分解为部分教学,化整为零;而第三步的单元总结就是把部分再综合成整体,化零为整,使知识形成比较完善的网络。常见的方法有比较法、图表法等。

初中语文教材,册与册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关系甚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由浅入深,点点相连,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知识网。听说读写各有独立序列,但通过各个单元由点到面形成一个整体。我们通过“总——分——总”的模式进行有效教学,将这些知识教给学生并使之转化为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2013-04-04

上一篇:“公开课”刍议 下一篇:从接受理论看日语定语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