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环保传播能力,促进低碳经济建设

时间:2022-09-10 11:04:22

提升环保传播能力,促进低碳经济建设

摘要:目前,全球都在为解决日益严重的气候问题而努力,低碳经济已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种大环境下,大众传媒为促进环保传播发挥着巨大作用。为更有效地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更好地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大众传媒还应进一步更新环保理念,推动环保交流与合作,整合媒体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导、交流和监督等影响力。

关键词:环保传播 大众传媒 环境意识

“低碳经济”是2003年由英国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最先提出的。是英国在意识到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后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之后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识。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期达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人类社会系统、科学技术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它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由于它的出发点是要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因此要求全社会都要具有高度的环境意识。在人们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大众传媒无疑是公众获取环境信息最为重要、最为有效、最为便捷的途径。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大众传媒作为环保传播的媒介对引导公众参与环保、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大众传媒在环保传播中的作用――教导、交流、监督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而公众参与的前提是环保宣传教育。只有当公众具备了良好的环保意识与观念时,才会自觉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低碳经济作为一个还未被所有人都熟悉的新概念,还需要媒体的大力宣传。一直以来,大众传媒在环保传播中都发挥着教育引导作用,向公众宣传环境知识,传播环境信息,是环境教育的主渠道。它的教育功能决定了它能够将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值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注入公众的观念意识中,从而做到以环保意识影响环保行为。应该说,近年来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媒体的教育引导。

除传播环境知识外,大众传播媒介还是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它的公共领域特性可以改变过去的单向传播模式,使之成为双向互动,使利益各方分享信息、平等对话、交换意见,以促成相互理解,实现权力机构与公众、权力机构内部系统之间以及公众各群体之间的全方位沟通。在这里,民主对话、民主协商成为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其所涉及的各方通过这种形式实现双赢。因此,“媒体真正重要的意义和贡献是将有关争论的多种信息而不是只将一种信息传递给公众; 是在鼓励一种对公共事务平等讨论、多方参与的新决策机制”①。这种机制有利于人类在致力于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同时关注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

大众传媒在环保传播中的另一个功能就是环境监视,舆论监督。自然环境中各因素间的微妙平衡时刻关乎人类的生存,了解环境的变化,是人类采取正确应对措施的前提,是人类延续生命、种群的必要条件。因此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普通公民都有环境监视的责任。而大众传媒因其广泛的渗透性,能够更迅速、更全面地向公众提供环境信息,包括灾害信息、自然环境的整体状况以及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人类行为等,更充分地发挥媒体的预警监督作用,从而引起民众的关注和权力部门的重视,形成舆论导向,促使政府有关部门及时解决问题。

提升环保传播能力,促进低碳经济建设

虽然我国的环保教育发展较快,但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都低于及格线。环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大多数人的参与;环保教育的发展,呼唤着全民性的觉悟与实践;环保意识的加强,重在面向全社会的宣传,依赖每一位公民环保觉悟的提高。因此,对环保传播负有重大责任,对公众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应进一步提升传播能力,优化传播效果。

更新环保理念,创新传播方式。大众传媒作为公众的教导者,首先需要不断更新环保理念。从目前我国的国情出发, 就是要具备全面的科学发展观。总书记在《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3年11月27日)中指出:“经济增长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对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环保传播中,首先要转变人类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观念,改变旧的自然观,由单方面对自然环境不断地索取、掠夺变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变旧的价值观,由单纯追求个人享乐到形成发展的长远眼光,摒弃只顾眼前,不顾子孙后代的做法;改变旧的人类中心主义,代之以全新的环境伦理观,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改变旧的科技观,由只重视发明创新向认识科技的两面性,约束人类向自然过度索取和掠夺转变。

在学习先进环保理念的同时,大众传媒还应该进一步创新传播方式。目前的环保传播内容陈旧枯燥,形式简单传统,多为说教和灌输,不大容易为现代人所接受,因此可以通过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艺术活动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美好,在情感上更加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这类活动可以包括欣赏音乐、美术作品及文学作品,使人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情感上回归大自然,在艺术的熏陶中重新感受与自然的亲近。具体的环境行动和环境参与也是环境教育的一种, 媒体可以策划一些公民可以普遍参与的环保活动,并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环保行动得到了关注和肯定。另外,媒体还可以通过宣传环保中的一些模范典型,为民众树立榜样,使更多的人更主动地参与到环保中来。

加强环保交流与合作。人类只拥有一个地球和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因此关注和保护环境是地球上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政府是环境保护的主体力量,其政策对环境有决定性影响。公众的参与是环保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没有公众的支持与参与,环保很难做到持续有效。非政府组织已成为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一支生力军,甚至有些重大的环境保护运动首先是由非政府组织发起或倡导的,它们的力量和影响不容忽视。

政府、公众、非政府组织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力量,既是大众传媒进行环保传播的信源,同时也是传播环保信息的信宿。作为信息平台的大众传媒应利用自身的特点,将政府、公众和非政府组织连接起来,有效地推动信息交流与主体公平对话,加强三者之间的联系,努力推进各种环保力量间的交流与合作。政府的政策需要通过大众传媒来进行,而对政策的意义及重要性的宣传也多通过大众传媒才能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畅通的传播渠道可以保证民众的知情权,配合政府采取行动。同样,媒体也可以将公众对于某个环境问题的关注进行传播放大,引起政府的重视,进而影响政府的决策。而目前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与媒体的互动尤其频繁和重要。作为一种新生力量,依靠媒体几乎是非政府组织唯一的工作手段。而且很多非政府组织成员本身就是媒体记者,他们在参与环保的同时在第一线进行报道。

当前,国际合作对环境问题的解决也很重要,许多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超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因此共同解决环境危机已成为各国不能回避的问题。媒体应通过媒体峰会和宣传报道促进国际间的合作,推动各国政府达成共识、共享节能减排技术和共同实施环境治理法规。

整合媒介传播。在环保传播过程中,由于传播媒介本体特征不同,对事物的报道、问题根源的分析、采取的报道形式都会有所区别,产生的传播效果也不尽相同。宣传图册等传播媒介虽然较为传统,但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民众来说却最为有效和直接、生动。报纸选择性强、适合传达深度信息,是大众信息来源的一种主要渠道,可以利用报纸作批评性报道,挖掘环境危机背后的人文根源,引发读者的深刻思考。电视感染力强,适合再现形象、现场及过程,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制作故事性、趣味性强的环保节目,通过文字、漫画,甚至电视短剧等多种形式,激发观众的共鸣,使观众真切体会到自然环境的重要、生命的平等和宝贵以及环境问题的巨大危害。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视听综合性电子传播媒介互动性强、容量大、时效性强,可以实现跨地域、跨文化传播,更适合媒体的交流平台角色,利用这个新平台,与传统媒体结合,可以使利益群体参与决策,吸纳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利益的较量和博弈中,构建政府和公众的良性互动关系,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表达诉求,以实现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解决环境问题。

将上述媒体进行整合,发挥它们协同作战的强力优势,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吸引不同受众,相互取长补短、互相配合,更容易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同时,媒介整合还有利于发挥共振作用,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对同一个环境问题进行同步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各媒介的特点选择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并在深度和广度上互相推进。

在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下, 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这种情形凸显了传媒社会责任的重大。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环保理念,努力推动各环保力量间的交流与合作并有效地整合媒介资源,才能不断加大环保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切实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营造有利的舆论, 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 最终保障低碳经济的建设, 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为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促进低碳经济建设的环境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HB10ISH002)

注释:

①汪永晨:《改变――中国环境记者调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46页。

参考文献:

1.陆红坚:《环保传播的发展与展望》,《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11)。

2.王莉丽:《绿媒体――中国环保传播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贾广惠:《媒介环保传播中预警功能的缺失》,《新闻爱好者》,2007(11)。

(作者单位:史立英、马晶、曹洁,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胡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

编校:赵亮

上一篇:揭开谣言的神秘面纱 下一篇:浙江欠发达地区农民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