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时间:2022-09-10 08:47:13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一、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旅游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既有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也有底蕴深厚的古城名都;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也有悠久浓郁的宗教文化;有美轮美奂的人文景观,也有天斧神功的自然景观。但对旅游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景认识不够,缺乏市场观念,使得旅游产品知名度低,缺乏竞争力。很多地区对旅游经济的开发还处于传统旅游时代,缺乏现代营销、管理及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使得旅游设施落后,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许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交通落后,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另外在旅游旺季一些热线旅游地人满为患,交通及相关的生活设施问题凸显,严重阻碍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也给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留下了不少遗憾。

(二)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旅游服务水平与质量不高

由于旅游市场存在着经营短期化行为,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旅游景区存在价格混乱、借机宰客、坑害旅客等现象;旅游市场“黑车”、“黑导”现象普遍,部分景区在旅游线转折点上随意加价,部分旅行社产品质价不符,旅行社存在挂靠及强迫游客接受自费项目的现象等。另一方面,旅游服务不配套,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不高。旅游服务差是旅游景点的通病,有的景区导游图缺乏全面性与导向性;有的导游专业素质及服务水平不高,服务缺乏规范性,随意性大,有些甚至对景点缺乏全面了解,对旅游产品做虚假宣传,误导游客;有些旅游企业员工服务语言和服务程序不规范。

(三)旅游经济缺乏战略经营意识,旅游资源未实现互补与共享

目前我国旅游业拥有庞大的企业群体,旅行社众多,但大多各自为政,加之行政区域限制,旅游经济发展中缺乏战略经营意识。各地旅游资源缺乏整体合作,旅游资源互补及共享不足,使得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充分利用,不同程度上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旅游经济的深入发展。

(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保持旅游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长期协调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旅游资源承载力不足和资源破坏问题日益突出。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但部分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观念,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生态和环保意识,为了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造成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另外,我国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及资源数量和承载力了解不足,导致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重复开发。旅游经济规模化、效益化程度低,景区景点建设高速度和低质量并存,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游客认识上的差距和行为上的不当也给旅游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坏和污染。许多游客将旅游资源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在旅游过程中,随意丢垃圾、毁坏景观建筑。旅游经营者在利益的驱使下,为迎合游客需要使景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和破坏。

二、发展我国旅游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对旅游经济的认识,完善各项配套设施

发展旅游经济,首先要加强对旅游经济的认识,各地充分认识到自身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打造精品产业,营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概念,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市场运作。同时要刺激相关行业的发展,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旅游涉及到住、行、食,因而要加快旅游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健全和完善旅游市场的管理体系,加大旅游市场经济的综合整治,引进现代管理加强对旅游产业的管理与引导,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坚决杜绝损害游客权益的行为;相关部门对旅游产业的营销价格要进行宏观调控,防止旅游市场出现价格混乱现象。另外要加快旅游产业人才培养,特别要注重导游的培养,提升导游素质,使游客在旅游消费中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同时要加强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业务技能,规范服务程序,提升服务质量。

(三)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资源区域合作

要实现旅游经济的深入发展,就必须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资源区域合作。整合旅游资源,实现区域性旅游资源合作,加强旅游资源的互补和共享,是推进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打破地方保护观念和行政区域限制等造成的旅游服务壁垒,构建“无障碍旅游区”,通过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客源互送共享,实行统一套票制,共同打造旅游品牌,实现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旅游资源的综合效用。

(四)保护旅游生态环境,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是发展旅游经济必须解决的问题,旅游开发必须将保护环境放在首位。要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普及生态知识,提高游客和旅游管理者的生态环境意识,转变游客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及消费模式,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有效避免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防止旅游资源的“建设性”破坏。坚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对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合理利用资源,发挥旅游资源的综合作用,及资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作用。二是掌握旅游区的承载量,积极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低的区域旅游、生态旅游等,扩充旅游空间,对热点景区合理控制游客流量,避免超承载量运行。重点加强对生态环境敏感地带的保护,根据《可持续旅游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重点是优先保护沿海地区、小岛屿、高山和历史文化名城四类地区。三是建立科学的旅游经济管理机制及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体系。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管理体制,在政策、法律、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强管理,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旅游经济管理机制。转变旅游产业的粗放经营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发展模式。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产品结构及旅游区域空间结构以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正确把握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的关系,发挥政府职能,建立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监督、监测和控制体系。

旅游经济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随着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势必会引发更多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协作我们一定能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经济的深入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

(杨远萃,1982年生,湖北荆州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助教。郭珊珊,1983年生,河南安阳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讲师)

上一篇:秦皇岛市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设想 下一篇:高尔丁结解物流企业管理应用奥卡姆剃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