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研究

时间:2022-09-10 06:32:52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研究

摘要:当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再只是一味的学习书本知识,他们已经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计划并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规划意识薄弱、重视不够、自我评估不客观、自我认知不足和就业期望值高、职业目标过于理想化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中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丰富、拓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职业规划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1-0079-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高校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大一到大四,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也不同。在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下,进行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以全新的视角,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一、课题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1.大学生职业规划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即个人结合自身兴趣、能力等情况以及职业制约因素,为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方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指的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素质及竞争力,有效实现大学教育同市场需求的挂钩,大学生在进行全面自我剖析,认识客观因素的前提下,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2.国内外研究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相关理论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持续提升,社会对大学职业胜任力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相关研究不断涌现。比如,王泽兵等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中提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要注意个性化的发展和培养。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与皖西学院部分在读生和已经毕业离校的学生的谈话,一是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基金项目:2012年度皖西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WXSQ1206).和原因;二是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服务指导方面的建议。围绕这两个主要范畴随即进行访谈。综合访谈中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请教相关专家,听取意见和建议。通过查询大量的文献资料,在走访专家的基础上,根据本课题研究内容的需求,合理制定调查问卷,从多个角度来了解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出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问卷见附录。

1.大学生对职业规划重视度不够

当下,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社会、企业以及高校的重视,但真正的普及和落实还有些不足之处。大学生普遍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没有针对自己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此次皖西学院调研中,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及非常重要的占46%,其中认为重要的占30%,非常重要的占16%。而选择一般的占18%,一点都不重要的占36%。

另外,此次调查中,有75%的学生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在这些任重只有34%的人有3年以上的职业规划。通过访谈也可得出差不多的结论,多数访谈对象认为在大学阶段开展职业规划太早,大部分认为真正走入社会后职业生涯规划才会顺理成章。

2.大学生自我认识评估不足

大学生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和能力有所增加,但是自我认识方面常常还有不足,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过于理想化。此次对皖西学院大学生的调查中,只有45%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44%的大学生认识自己职业发展的优劣,均没有达到一半标准。在访谈过程中也可总结出,在现在就业制度及就业市场环境下,部分大学生仅看到了自己的优点,过于空想连连,有的大学生仅看到自己的缺点,容易信心不足。在职业选择过程中,部分大学生期望值抬高,追求与实际不符;有些大学生缺乏自信心,不能以积极的态度争取符合自己的职业。

(三)大学生职业准备不够充分

机遇往往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只有职业准备充分,才会快速、准确把握机遇。大学生职业准备工作,包括建构科学知识结构、培养职业素质等,是职业生涯规划不可或缺的一块。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发生一些问题,一般同职业准备不充分有较大关联。

在此次调研中,只有16%的大学生十分清楚自己职业发展方向,46%的大学生有些清楚自己职业发展方向,38%的大学生则是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清楚一般情况下就代表着准备不够,而准备不不充分就会导致信心不足,这样以来当大学生遇到就业机遇时候,机会把握不住,丧失机会,又会垂头丧气,造成恶性循环。

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探索

1.有效增强职业规划意识

当今市场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大学生要想在竞争中先发制人,应当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对大学生自身来讲,提升职业规划意识,第一要了解同自身相关的就业政策、信息,认清自身兴趣爱好、知识能力、性格特长等等,借助自己的信息积累和学校、机构的帮助,理性剖析适合自己职业。积极参与职业实践,同样有助于提升职业规划意识。总而言之,自我认知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前提,自我认识清晰,方可制定适合自己性格、特长及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

2.引导学生以积极心态

好态度未必能让大学生找到好工作,但用积极的心态对待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正确合理是定职业规划有一定帮助。所以,高校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让其用积极的心态对待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持续勉励自己、鼓舞自己,增强自我管理和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学校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阅读职业生涯规划有关书籍,搜集报纸以及网络职业信息,积累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并多多同老师、同学交流,增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规划、执行能力,将自己的具体行动同职业生涯规划有效衔接起来。

3.全程要加大创新教育力度

职业规划要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衔接,所以高校要在大学四年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加大工作强度。具体可以有以下途径,第一,配合职业规划开展科研课题立项。由高校拨出专项科研资金,选择有一定意向和能力的大学生进行科研立项工作,激励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第二,配合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及大学生学术论文竞赛。其中创业计划大赛同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衔接较为密切,重点培养学生市场调研能力,以及生产、研发、销售等创新能力。这项活动,可以荟萃大学生创造成就,通过专家的评价和学校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和能力。

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与建议

1.大一大二要提高大学生重视程度

大学生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其重视程度。因而,大学生刚到走进大学的第一年,学校就要培养大学生的成人观。让其清楚地知晓自己早已是成年人。知晓一言一行都代表自己形象素质,知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知晓只有被社会承认才是真正的承认。当大学生走进大二后,高校要对大学生及时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主要依照专业特点辅助其制定宏观的发展目标,让大学生明白通过专业学习未来能够在哪些行业展开工作。通过这种的方式可以达到以下目的:重新认识自己的性格、特长、能力等;了解经济形式及行业发展动态;树立人职匹配、,顺应潮流的职业目标。

2.大三要提高大学生职业实践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学到适应自身发展特点和市场要求的技能,只是让大学生知晓做什么、怎样做,而不为其提供实践平台,最终导致职业发展成为一句口号。大一与大二已经做好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尝试与筹备工作,接下来的大三阶段,就应该配合与督促大学生提高自己的职业发展实践。例如,大学生确定自己将来要从事软件设计方面的工作,这就要求大学生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要争取走入职场之前,要增加一些项目编程经验,比如参加学校的建模比赛,软件设计研讨班等,把自己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实物操作能力。

3.大四要做好各类职业服务

当大学生进入大学四年级,也就走到了人生转折的路口,不管大学生四年来职业锻炼的成果怎样,对真正走向社会仍旧有一定程度的畏怯。所以,高校要在大四这一特殊的阶段,担负全面服务大学生的角色。全面、到位的服务主要涵盖求职信息服务、就职技巧服务、工作心态转变服务、心理调试技巧服务等几个方面。求职信息服务,就是要搭建稳健有效的职业信息平台,利用种服务功能为大学生提供各类社会、企业招聘信息。至于就职技巧方面的知识,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其在企业工作中自我完善职业技能,同时高校一些辅导老师要为大学生做好指导工作。高教教师要教授大学生一些常用的心理调试技巧,这样能够帮助大学生维持身心健康,以阳光向上的心态,勇敢向前走向社会岗位。

参考文献

[1]刘朋朋.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发展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6).

[2]刘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究与解读[J].中国集体经济,2010(31).[3]李晓霞.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刍议[J].中国地质教育,2006(4):71-74.

[4]吕世军.大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9):61-62.

作者简介:柏洁(1 9 8 5 - ),女,安徽六安人,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专职辅导员,助教,学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上一篇: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一篇:浅谈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