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良好环境 培养创造能力

时间:2022-06-21 06:53:26

创设良好环境 培养创造能力

摘 要:现代教育将培养人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创造能力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方面。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不仅体现在新课程改革中,而且要体现在各种环境的布置和创设中。丰富的物质环境(墙饰、区角中的丰富材料)能让幼儿在动手、动脑、合作、参与中挖掘创造潜能;良好的精神环境能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自由创造空间。

关键词:物质环境 精神环境 创造潜能 创造空间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1-0086-0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认为,儿童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可见环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丰富的物质环境和宽松、活泼、愉快、自由的精神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摇篮。

一、创设良好物质环境,挖掘幼儿在动手、动脑、合作、参与中的创造潜能。

1.墙饰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它在美化幼儿园环境的同时,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性情,丰富幼儿的知识,激发幼儿的创造灵感。

1.1精选墙饰布置的内容。

墙饰布置的内容不仅要丰富多彩,知识性强,而且要能激发幼儿的求知兴趣。我园在墙饰布置上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各班有各班的固定主题和活动主题,固定主题一般以实物命名,如:交通工具班;海底世界班;动物班;植物班;名胜古迹班等。变动主题是各班根据小朋友年龄特点,以幼儿选题为主,师幼共同布置的主题。幼儿活动室也不是固定的,按月轮换。每换一次都举行一次卫生环境和活动主题墙饰布置的评比。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互作用下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想象。

1.2寻找墙饰布置的材料。

在墙饰布置的材料寻找上,要从节约和环保的角度出发,发动家长、幼儿一起参与寻找废旧物品进行布置。这样能让幼儿在利用收集废旧物品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产生创造灵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装饰、布置,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幼儿认识了许多东西,掌握了许多知识。为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创设了良好的实践机会。

1.3注重墙饰布置的过程。

在布置墙饰时注意从根本上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努力让幼儿成为墙饰布置的设计者、操作者、欣赏者。在墙饰布置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努力去寻找与众不同的创意。允许他们为采用自己的创意和同伴据理力争,让他们在众多的创意和材料中反复遴选。在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孩子们的思考和创新,都需要孩子们争论、交流和合作。也许这样做出的墙饰不够精致美观,但它蕴涵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培养了幼儿参与、合作、交流、表达和创新能力。

2.活动区创设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另一重要的内容

丰富多彩的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了多样的活动空间和丰富的活动材料。在活动区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自由地活动,这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照顾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差异发展。

在创设活动区时,要考虑哪些区角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各种角色区及手工区、科学区、表演区等都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好场所,要成为好场所,材料投放最关键。

材料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丰富多样的玩具材料不但能很好地把幼儿吸引到活动区来,使他们兴趣盎然,而且能让他们在与玩具材料的互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和同伴交往、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互相合作能力。根据教育目标投放玩具材料,能增强幼儿活动目标意识,提高幼儿在活动区活动的效能。例如:在进行沉浮教育活动时,要在科学区投放水盆、各种各样小球、海绵、纸船、石头、木块等材料,在图书区投放有关沉浮的船、鱼雷、鱼、游泳的图书,供幼儿进行探索"怎样才浮?怎样会沉?为什么浮?为什么沉?"这些科学现象。

二、创设精神环境,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自由的创造空间。

1.尊重幼儿,理解幼儿。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角度,值得尊重和理解。尊重和理解的前提是减少管束和压制,不仅在行为上,而且在心理上做到"蹲下来"和幼儿交流,多从幼儿的角度去看问题,去想问题。把自己看成幼儿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讨论分析问题,这样不仅能减少教师的主观武断,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避免把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在萌芽中的现象,也能较好地防止幼儿自闭性格的形成。

2.给孩子一个追求创新、发展自我的机会。

软件之王比尔.盖茨的成功,关键得益于他就读的湖滨中学有良好的、自由的创造环境。湖滨中学极为重视个别在某个方面突出的学生,乐意给这些学生许多特权、自由和随意活动的空间,允许他们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当时,湖滨中学租用通用公司的PDP_10型计算机,让学生涉足这个崭新和令人兴奋的计算机世界。正是这些,帮助比尔 盖茨成了电脑神童。当时他年仅19岁,还是一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就创立了以后令全世界惊羡的微软公司。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个人在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幼儿在各个方面表现出的个体差异。过去我们在评价幼儿方面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知识掌握速度快,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是优秀的、聪明的,经常给予表扬;而其他孩子则与表扬无缘。

3.弘扬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发现某一孩子的优点,哪怕他拣起一片废纸,扶起一把椅子,我们就应给予表扬。上学期,中班有一个幼儿名叫朱丽,她生性胆小、怯弱,从不参与任何活动,上课都不敢用眼睛正视老师。有一次,上音乐课时,我发现她非常专注。下课了,我走到她面前说:"你唱歌真好!"。第二天,音乐律动课,我就一手拉着她的手,一手拉着其他小朋友的手,拉成大圆圈,边唱边跳,一次、两次。以后上音乐课她比谁都积极,还踊跃的帮我搬弹琴的椅子。后来我又把她安排到音乐兴趣小组中,在自编舞中,还当起了我的小助手。虽然这样的表扬看似与创造力的培养无关,但幼儿因受到关心、鼓励和重视而增强的自信,却会不断增强他们探究和表现的欲望,从而使其创造性得到发展。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多种教育因素综合作用。环境创设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我们务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科学的发展观,努力为幼儿创设好一个和谐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上一篇: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下一篇:现代信息管理在高校教务工作中的运用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