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视域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9-10 03:55:26

人才培养视域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开展校企联合办学是目前提高地方高校科研生产力,拓展学生就业渠道,企业开展继续教育,优化社会资源的一条新途径。通过学校与日立建机(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CS)开展校企联合办学这一成功范例,就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探讨,以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探索

校企联合办学是企业开展继续教育,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近年来,我校积极与知名企业HCS实践探索联合办学的新思路新措施,实践证明,校企联合办学是互利双赢的。

一、校企联合办学的主要作用

对高等学校而言,联合办学可以解决办学经费不足和实习实践基地缺乏等问题。同时,在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高校教师能够与一线职工进行直接交流,接受生产实践锻炼,从而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这必将对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起着巨大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地方高校的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对企业而言,校企联合开展继续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职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通过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和师资,还可以节约企业的培训成本,提高培训质量。

二、校企联合办学的现状分析

在国外,校企联合办学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一定规模。比如美国,许多国际知名企业与中学合作,开展学徒培训计划,如西门子公司、波音公司、通用汽车公司、麦当劳公司等,使高中学生边在学校学习,边在某家企业接受职业培训。实践证明,学徒培训计划对校企双方有利。对高中而言,能促进学以致用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也利于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而不是培养应试式的学生。对企业而言,能弥补劳力短缺,同时能挖掘有专业潜力的人才,有利于企业远期的人才储备及发展。

在中国,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大企业有自己的职工培训学校,而中小企业缺乏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的意识。在继续教育资金投入方面,大部分企业投入不够,很少把职工培训纳入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中。 就目前我国高等学校而言,往往偏重于各层次的学历教育,与企业一起联合办学,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短期技能培训较少,不能满足企业对职工进行短期培训的需要,学校和企业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共享。

三、拓展办学机制,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探讨

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而言,市场需求是学校办学的主要依据。在充分掌握市场变化与企业需求信息的基础上,确定与部分经济效益好、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实行联合办学,对学校和企业都是具有战略性的举措,也是将来发展趋势。学校和企业只要本着平等互利互助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必将达到双赢的目的。

近年来,我校与HCS公司联合办学就是其中一例。我们将部分专业相应的办学主动权交给企业,使企业树立起为自己培养人才的意识,调动了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办学主体变为企业和学校后,前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部分专业课主要以学校为主;后期的部分专业课以及实践主要以企业为中心,由企业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习。为了支持联合办学,我校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办学场所,HCS特地赠送我院价值数百万的设备供教学实习用,并设立“HCS奖学金”以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尽管现在还处于磨合阶段,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只要双方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总会找到更好的对策,探索出更加完善的合作模式。作为联合办学的地方高校,应在办学形式、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做一系列改革。

(1)改革办学形式。根据企业提出的人才规格要求,我们在大学二年级课程结束成立HCS试验班,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对试验班的学生进行培训。试验班学生是通过一系列考核录取的,人数为30人/班,其他学生则编入自然班。为了激励试验班的学生不断进步,采取了“滚动淘汰制”,即表现差的学生返回自然班,而在自然班里表现优秀的学生则补充到试验班,始终使该班的人数保持动态平衡。

(2)改革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以理论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表现出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教学与发展脱节等弊病。因而,要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以及现代企业的最新设备和实操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在课程设置上,改变了传统的理论课占比重过大的情况,在专业教学中,使学生应知的教学时间改变为占课程安排的三分之一,而应会部分为三分之二。同时,作为试验班的课程设置,内容应紧密联系企业实际。如英语课,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取舍,注重应用及口语表达,将HCS公司生产的设备说明书作为口语练习或英汉互译等。企业管理课程,主要由HCS公司企管部人员根据该企业的管理模式编制,并将企业文化融于其中,使学生进入该公司之前就能了解该企业的管理状况。

(3)改革考核方法。在考核方法上,学校要改变过去以笔试为主的考核制度,特别是专业课的考核,更要以实际操作为主。比如我们过去开设《电动机原理》这门课,一学期下来,学生抽象的理论知识知道不少,但是面对实际的电动机却连基本结构都指认不清,更别说电动机坏了会修。通过应知和应会教学调整后,学生不但熟悉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对于它的结构、拆卸、基本故障排除都能熟练掌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本科高校,经过四年的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不但理论知识过硬,动手能力也应不输于高职。

目前,我院HCS试验班的第一批学员正在企业进行后期的专业实践,由于前期的工作到位,学生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他们的工作表现深受HCS公司员工的赞赏。为期一年的实习结束后,按协议由HCS公司对试验班的学生进行考核鉴定,合格者则被该公司录用。同时,去年三月份,HCS公司从全国各个分公司选送一线员工,正在我校接受为期一年的继续教育。

四、校企联合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校联合办学这几年的情况来看,目前校企联合办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就高校而言。首先,部分教职员工的思想观念认识不够,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实验实训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不能真正建立起来。其次,“双师型”教师缺乏,师资队伍不能真正适应校企联合的要求,影响校企联合的顺利实施。再次,学校没有形成一套实施校企联合的规章制度以及具体措施,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

(2)就企业而言。市场竞争激烈,多数企业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人力和财力与高校一起联合培养所需人才,宁可将资金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去,也不愿投资与学校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有的企业甚至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搞好生产与经营,多创经济效益,企业不需为此分散精力。但是,企业没有看到,只有在高校人才的支持下,企业的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提高的长远利益才能得到切实保证。

(3)就政府而言,有时有的政策还不够到位。虽然现在国家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但国家并没有出台对校企合作的相关激励机制,比如对参与办学的企业在税收优惠、减免等方面进行适当考虑,也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校企合作,基本上都是学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到企业寻求实践实习基地的个体行为,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的充分协调,普遍缺乏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相关政策与法规不健全,宏观调节与规范推动的力度不够。

总结: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求生存和发展,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而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很少,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也仅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等方面的合作。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社会教育资源优化,将职业教育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还相差甚远。

校企联合办学对双方都意义深远。目前,我校机械、电气专业与HCS公司联合办学的成功经验,正逐步向其他专业推广。几年的联合办学实践证明,校企联合办学是实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M].汕头:汕头大学出

版社,2002.

[2]姚东瑞.密切校企合作,提高地方高校科研生产力[J].中国高等

教育,2009(18).

(安徽建筑大学)

注:教研资助项目:2012xqj02、2012jc05、2012yx33、2012yx34

上一篇:整合思品课程资源强化学生交通安全教育 下一篇:关爱农村职高学生培养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