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机器考试研究

时间:2022-09-10 02:50:27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机器考试研究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机器考试(机考)方式应运而生。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机考的实践,阐述机考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条件,包括机考的组织和实施,最后结合实施中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办法。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机器考试;考试系统

如何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试,一直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课题。它不仅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评判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1]。在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中,我们一致认为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常用软件的应用技术,主要是检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即如何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创建合理有效的检验测评方式――能力主导型的考试机制势必要求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方法从传统的笔试转变成机考,即在考试系统中嵌入各种与知识点、技能点相关的常用软件(Word、PowerPoint、Excel等),供学生运用这些工具软件去解决各种应用问题,更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点、技能点的掌握情况,更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同时,机考可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使得出题、评卷中的人为因素大大减少,要求学生只有自觉、主动地进行上机学习和训练才能通过考试,不能靠背答案来应付考试。另外,考试系统的自动阅卷、试卷综合统计可以极大减轻教师评卷及试卷分析的负担,降低考试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2]。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机考的条件

1.1考试系统的选型

目前,基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的机考系统很多,但并不一定适合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

一个完善的考试系统需要同时具有题库管理、学生信息管理、试卷信息管理、过程监控、在线阅卷、系统设置、权限管理等一系列功能,融合传统考试所涉及到的工作,能够真正实现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以发现不足,使得学生学习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而考试系统中题目生成、试卷提交、成绩批阅等都可以在网上自动完成。只要形成一套成熟的题库就可以实现考试的自动化。这样一来,教师所要做的只是精心设计题目、维护题库,而不是组织考试和批阅试卷,从而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采用新为软件的SmartExam 2009在线考试系统,该考试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 支持丰富的题型、批量的试题维护(支持Word、Excel和文本文件的试题批量导入功能);

2) 支持智能组卷、试卷的自动和人工混合评判、成绩的多维统计分析;

3) 支持多重属性设置、高并发用户(>2 000 人/次),考试监控完善;

4) 具有防作弊功能、较高的网络容错能力、良好的扩展性能,安全稳定性高;

5) 单元测试及知识点练习功能。

1.2配套资源建设

一套完善的考试系统仅是机器考试的基础,我们还需要进行各项软硬件资源建设。

1) 试题库资源建设。试题库中的试题不仅要保证试题的正确性,考虑题目的难度值,还需考虑试题分布、试题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知识点的实际关联,题库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是实现机器考试的先决条件。

2) 人力资源建设。从传统卷面考试到过渡到机器考试,监考人员对考试方式认识不足,无法应付机考的各种异常情况。

3) 机房设备资源。根据每场考试人数建立一定数量的机房及设备,机器考试对软、硬件设备稳定性要求较高,考前需对客户端做好环境检查;在机房资源相对紧张时,需合理安排考场,确保每个考场有5%的备用考试机器。

2机器考试的实践

2009年,我校对大学一年级非计算机专业近4 300名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闭卷、统一时间的机考,由于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被划分为两大模块――计算机基础和Office应用,因而考试试卷也是分开组卷。考生只需进入考试机房,在考试过程中,完成一个模块的试卷后提交,立即就可以开始下一个模块的考试。

2.1考试组织

由于首次使用的该考试系统,为了保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正式考试的顺利进行,在正式考试前一个星期,我校进行一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模拟考试,一方面测试考试环境、考试系统、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出题量是否合适等,另一方面使考生熟悉考试系统的操作。我们结合模拟考试情况制定并完善一套符合我校计算机机器考试的组织方案(表1)。

2.2组卷策略

计算机基础模块和Office应用考试试卷题型分布及评分标准分别见表2、表3。

2.3机器考试的效果分析

通过机器考试实践,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都有较大提高,我们对参加机器考试实践的学生分别做了问卷调查、访谈等[3],并结合考试系统的试卷分析功能(图1、图2)进行分析。

试卷分析显示,计算机基础模块的机考成绩(试卷总分:100分。平均分:73.32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37分。难度系数:0.267。区分度:0.339。

标准差:10.430。分析结论:难度等级为高;区分度等级为好。)及Office应用的机考成绩(试卷总分:100分。平均分:74.99分。最高分:97分。最低分:42分。难度系数:0.25。区分度:0.319。标准差:10.168。分析结论:难度等级为高;区分度等级为好)呈正态分布,标准差也在正常范围内,实际成绩与命题标准基本符合。考试分析说明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常用软件(Word、PPT、Excel)的应用,达到了本门课程要求。

我们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机器考试的态度和感觉。调查显示:学生对机器考试持肯定态度,反映较好,认为机器考试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考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软件工具的掌握程度。我们通过对考生适应度调查发现,学生对机考是适应的,但不主动、上机训练少的学生对操作题的适应度则较低,也有学生认为考试中个别试题存在歧义,在考试过程中少数设备还存在故障问题等。

2.4机器考试实践的启示

此次计算机应用基础机器考试实践是非常有益的尝试,从传统卷面考试到机器考试的转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常用软件应用水平的熟练情况,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学生偏重死记硬背、不注重动手能力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软件应用更加重视,特别是偏远地区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有利于学生对其专业应用软件的学习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机器考试相比传统的笔试考核方法,可以提高考试及办公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降低考试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机器考试前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建立符合教学要求的题库,但从长远角度考虑,机器考试是省时省力、简便易行的,避免了传统考试中的主观因素,促使了教学与考试的规范统一。机器考试客观公正、资料易于保管,便于统计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增加了考试的可信度。

3计算机应用基础机器考试改进

经过一轮的机器考试探索与实践,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总结问题和经验的基础,下一步准备作如下改进:

1) 建立题库审核小组,确保题库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2) 对接广东省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引导学生参加省等级考试;

3) 建立完善的培训方案及异常处理方案;

4) 建立学生单元测试、模拟测试等考练结合模式,分散考试,降低考试负荷,提高工作效率;

5) 进一步完善的考试组织方案,合理安排考试时间、考场分布,严格做好考前环境检查;

6) 联系软件开发商,改进考试系统部分功能,完善考试系统的稳定性。

4结语

随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以及学校倡导的教考分离与题库建设趋于标准化,其测试的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机器考试已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许多高校已经全面实行机器考试,该考试方式并逐渐成为学生学习测评的主流。此次我校进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机器考试实践效果比较理想,但有些细节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机器考试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颖,任永昌.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考试方法改革的思考[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10(5):108-110.

[2] 潘京. 我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施上机考试势在必行[J]. 中央民族学学报,2003,12(4):371-373.

[3] 朱音尔,张肖莹. 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机考探索与实践[J]. 外语电化教学,2009(2):63-67.

上一篇: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教学初探 下一篇:中国本土软件企业的创业体会――学生感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