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高中《汉语》内容指瑕

时间:2022-09-10 02:14:33

藏区高中《汉语》内容指瑕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藏区高中目前使用的《汉语》教科书有些瑕疵,在此我指出来,和编者、教育战线的同行们共同研讨。

高中第一册《汉语》第九课《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句话:“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其中“楞”书上的注音是lèng,“楞”在现代汉语中读léng,意同“棱”,在这儿注音是四声,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读法。

同样,在第一册《樱桃的滋味》思考与研讨第一题(第24页)是这样的:这是一篇记述父亲的文章。作者在成年后,对父亲有了新的发现:“脆弱的,武装的,不懂得表达的,恨铁不成钢的,壮志未酬的父亲。”你能从作者叙述的事例中,印证作者的“发现”吗?这篇文章是作家陈庆佑采用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主人公是美枝,不能将作者和主人公画等号,因而此处“作者”的提法是不准确的,应为“美枝”。

第二册《快乐王子》一文中,“棕榈(lǚ)”拼音声调标错了,应为“lǘ”。

第四册当代作家萧乾的《初冬过三峡》第一段有这样一句话:“我一直都像是在变幻无穷的梦境里,又像是在听一阙奔放浩荡的交响乐章:忽而妩媚,忽而雄壮;忽而阴森逼人,忽而灿烂夺目。”

“阙”在现代汉语中有两个读音:quē,què。当读一声时,意思是①过失。②同“缺”。③姓;当读四声时,它的义项为①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宫~。②神庙、陵墓前竖立的石雕。

根据上下文推测,“一阙”应是“一支”“一首”的意思,是量词,而结合“阙”在现代汉语中没有作为量词的用法,与此义相对应的字应是“阕”。“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终了,乐~。②量词。a)歌曲或词一首叫一阕;弹琴一~|弹词一~。b)一首词的一段叫一阕。

由此可见,此处的“一阙”应为“一阕”,字用别了。

第四册《仰望布达拉》(徐治平)第三部分,写大昭寺前虔诚的信徒的时候,有这样一句描写:“……一个个脸色阴沉严峻,面寺肃立,双手合十,依次举过鼻尖、额头、头顶,再移至胸前,然后俯身趴地,双手滑伸向前,接着爬滑回原处,站起,再双手合十,举过头顶……”

据我所知,这一句描写磕长头的顺序是不准确的,应是“双手合十,先举过头顶,再到额前,鼻尖,然后移至胸前,最后俯身趴地,双手滑伸向前。”

第四册《康巴藏族的酒歌与酒文化》(金建国)一文中,在写敬酒的文字的下面,配了一幅图,而显而易见,通过衣着服饰可发现,这幅图片中反映出来的是拉萨市县区群众过望果节赛马之后休息时敬酒的一个场面,而不是康巴藏族的活动场面。因此,图文不符。

(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

上一篇:《两只鸟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巧把“课堂”比“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