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设申报材料

时间:2022-09-10 12:50:10

学校建设申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我校于1922年创建,始称xx模范小学。1945年8月改称xx小学。1968年设初中部,并更名为xx公社联办中学。1986年迁校并改称xx中心中学。学校占地130亩,建筑面积20745平方米。学校现有3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6人,教职工152人,其中市优秀教师2人,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2人,市教学能手4人,市劳动模范2人,县优秀教师8人,县教学能手12人。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优良化、教育思想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依靠先进的办学理念、精良的干部教师队伍、科学精细规范的管理,坚持走“内涵发展,质量立校”之路,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办学特色。以质量立校,教学为本全面育人;以科研强校,办学层次不断提升;以特色兴校,学科优势铸造品牌;以管理治校,科学发展开拓创新。实行“思想引导,学习指导,生活教导,心理疏导”的全方位教育、管理和服务,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相处、学会创造”,构筑了和谐管理、优质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渠道、多环节组成的素质教育体系,教育教学质量年年盘升,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被评为部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省现代科技教育先进单位”、“市规范化学校”、“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优秀家长学校”、“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市绿色学校”、“市aa级健康校园”、“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市中小学管理十佳学校”、“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市养成教育示范学校”、“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市书香校园”、“市创建平安学校先进单位”、“市依法治教示范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学校在近几年全市年度综合考核中连续进入前三名,学校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抓好硬件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硬件建设是学校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外在标志,也是我校实际发展所需要的。自创建“市规范化学校”以后,我们就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更高更远的境界,对学校的物质建设目标进行了科学规划。一方面,我们将学校面积由原来的七十亩扩展为现在的130多亩,同时根据学校的地理特点对学校的布局进行了合理规划,并努力将校园打造成了“三区一场”的基本格局,即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和文化广场。它们相互辉映又相对独立,展示着我校校园格局的独特魅力。现在,一座能容纳1500名学生同时就餐的餐厅、两栋具备近2000个床位的学生公寓楼及其他附属设施,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了方便、舒适的条件;矗立在校园中轴线上的一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和42间为补充的平房教室满足了近2000名学生的学习需要;铺有8×400m塑胶跑道的运动场以及比较齐全的体育设施,为师生的健身、娱乐提供了安全宽阔的活动场所;投资40万元建成的校园文化广场上,名为“超越”的大型雕塑已经成为学校不断超越昨天创造辉煌明天的精神象征……另一方面,我们根据科技的发展和教学的要求,完善和扩建了特种室,对某些教学设施和器材进行了补充和更新。现在,学校已拥有达省规范化标准的物理、生物、化学实验室,还有电化教室、语音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书法室、心理咨询室、德育室、卫生室、劳技活动室、体育器材室等特种室30多个。这些教育资源为培养学生技能、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

我们通过“用事业凝聚人心、用赞美遂人心愿、用关怀尊重人性”的“人文”文化建设,把“为了学校大发展,更为自己发展好”的管理理念逐渐内化为师生的情感和意志,进而最终凝结成为以学校利益为目标,并围绕学校目标而自觉努力的学校精神;通过建设路边文化(标语、宣传栏、路牌等)、流动文化(广播站、校报、手抄报等)、生活文化、广场文化、班级文化等来搞好环境文化的建设,全方位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通过建设制度文化,使学校的规章制度更完善、科学、实效,为师生的学习与生活创造了和谐、安全、有序的环境,并确保了学校工作“件件有落实,事事有成效”;在建设“品牌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把学校的品牌文化定位于为社会服务和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标上,提出了“服务人,发展人”这一代表学校品牌文化的口号,并用师生形象展示学校形象,用教育质量唱响学校的品牌文化,赢得了社会各界对学校的信赖、支持和投入。通过对学校“人文”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品牌文化的精心经营,把校风、学风、教风和美化校园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以“人文”文化为主体、环境文化为熏陶、制度文化为保障、品牌文化为形象的独特校园文化风格,从而提升了我校的文化水准,提炼出了社会认可的学校精神,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积储了力量,埋下了积极向上的种子。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我们不仅重视物质方面的建设,而且更重视干部、教师、学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并使之科学化、民主化、高效化。

1、我们创建了干部管理运行机制:一是实行“分管即主管”的管理模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一线工作与后勤保障、教学区管理与生活区服务、科室与级部、级部与班级所担负的责任明确到人,做到“谁分管谁主管”,将管理权充分下放,给每一个领导干部施展才华的舞台。学校在整体工作上科学决策,适时指导,灵活协调,为各部门的工作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二是实行“学校办公会提案制”。领导干部和教师就学校工作的某些方面,用提案的形式每周向学校办公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实行领导干部周工作汇报制度。在每周的学校办公会上,所有领导干部就所分管工作的落实情况,以及下周工作打算向办公会汇报。同时,我们加大了领导干部值班巡查的力度和密度,设计运用了《班级上课人数检查表》、《宿舍餐厅管理量化表》、《课堂教学常规检查情况表》、《干部值日情况记录表》、《日常管理检查汇总表》等可以全方位涵盖学校管理的运作方式,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尽收“眼底”,便于学校及时、准确地把握各方面工作的运转情况,保证了领导干部和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学校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效果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得到了上级及社会各方的瞩目和肯定。学校也因此以绝对优势荣获“xx市十佳管理学校”、“xx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德育先进单位”等称号。我们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在xx市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上交流推广,也多次被《xx教育信息》、《xx新闻》、《现代教育导报》等新闻媒体报道。

2、我们创建了教师管理运行机制: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专业化教师队伍,提高教书育人水平,根据市教体局和镇教委的意见和要求,学校开展了“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主题师德教育活动,在主题师德教育活动中,学校根据主要活动安排表开展活动,尤其是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使广大教师明确八项要求。在明确要求的前提下,加大教师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1)弘扬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确立了以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成就人为出发点的人本管理思想。(2)逐步建立完善民主、科学、规范的教育管理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学常规制度、过程考核督导制度和对教师的发展性考评制度,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思想,努力做到扁平化管理,无缝隙管理,精细化管理。(3)建立了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搭建教师成长舞台。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研究教学上来,统一到精益求精上来,统一到想办法出点子提高成绩上来,努力让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为此,学校还采取各种活动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素质能力。一是紧紧围绕如何“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主题,采用集中学习、个人反思、交流讨论等方式,就新课程改革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在评价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等方面,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等问题展开讨论。同时,征集优秀论文,广泛开展评选活动,使广大教师树立了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人才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以开展“双学三创”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以“创品牌、练绝活、争一流”为主题的教师培训、教学创新、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和成果展示等活动,鼓励和推广教师在课堂教学、教学研究、心理辅导、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展现“绝活”。学校还组织了课堂教学大比武、优秀教案评选、课件制作比赛、教育教学优秀案例征文评选等活动。三是在教师节期间,根据标准条件积极组织师德先进典型评选,为教师们树立起身边的榜样,调动了广大教师学先进、赶先进的积极性,形成了崇尚师德先进、学习师德先进、争当师德先进的良好风气。

3、我们创建了学生管理运行机制:以德育为龙头,把握素质教育育人之本,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德育工作制度化。形成德育工作骨干队伍,组成“全员德育网”齐抓共管,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学科德育渗透;加强班级量化管理,落实班主任工作“七个必到”。二是坚持教育活动系列化。积极开展学雷锋做好事形成风气,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上学途中等做好事;运用各种载体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如广播、板报、宣传栏、德育室、国旗下讲话、看电影、听报告、参观精品园、企业等。组织体操比赛、文艺会演、运动会、各种知识竞赛和体育比赛等。三是坚持行为习惯规范化。组织新生进行军训;学习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青岛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并进行测试,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学生证制度和相互监督制度(建立举报箱、通报栏等);学校还大力开展了我为文明社区、文明村庄、文明学校、文明班级做贡献活动。同时还立足镇区村居,开展助老扶弱、助困扶弱、保护环境、公益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广泛开展专项教育活动:如团委组织的迎奥运、环保教育知识讲座、保护母亲河行动和学团章、唱团歌、戴团徽、做好团员等活动;为使学生远离网吧,学校购置微机100多台,还实现了卫星教育和光纤网络入校,并定期组织学生上网。

三、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学校坚持把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贯穿于每项活动的始终,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

1、坚持自学和培训相结合

(1)教育理论培训。帮助教师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观念,运用教育观和学习观对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探索新的教学行为。(2)课程标准培训。重点学习所教学科课程的目标、内容,评价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等。(3)新教材培训。了解新教材编写思路、结构、内容、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应用能力。(4)科研素养的培训。学习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以科研促教研,培养专家型教师,建立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5)教学基本功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坚持自我培训和学校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依据新课改培训计划,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确培训的具体内容、时间、地点。同时立足于岗位,把教研活动作为新课改培训的重点形式。一是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安排一节课时间,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做到了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二是开展“课堂教学互听互评”活动,同学科组每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并进行评课。三是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教师每周都坚持写一篇好教后记,探讨一个问题或解决这个问题的新思路,写出教育心得、教师心语、师德警句。四是加强教育科研培训,积极开展课题研究。重点培养教师良好的教学研究意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教学研究能力,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2、坚持校内校外培训相结合

学校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学习交流。首先,学校在明确教师自身需要的基础上,聘请有关专家或本校在某方面有较高水平的教师,对学校教师进行集体培训,同时由学校中层以上业务领导对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困惑和模糊认识进行专题辅导,以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并定期对教学的实际问题进行交流,并把教师撰写的论文或经验文章在校级经验交流会或成果会上交流,对于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向刊物推荐。其次,加强我校与外校的互相交流、互通有无,在师资、设备、信息等各方面做到资源共享。对于校外培训,主要是参加兄弟学校组织的研讨课、上级业务部门组织各类讲座和教研室各学科组织的研讨会等。

3、开展“反思式”教学

学校要求任课教师要在上完每堂课后,都要对这节课进行反思,教导处则定期对教案中的教后反思一栏进行检查,对教后反思比较成功的个案,在校报上公开发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落实单元达标测试、期中、期末检测、学科竞赛制度,加强了对平时教学质量的分析诊断和反馈调控,如定期开好班级教学质量会诊会,做到“勤总结、快反馈、重过程、求实效”,强化教学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由于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质量检测机制,各科教学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要求,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有明显的教学效果。还加大了对校本教材开发的力度。随着课改实验的全面推开,我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更加规范。如语文开设的“诗词赏析课”,地理开设的“导游课”,美术开设的“艺术教育课”,同时在组织出版《小荷尖尖角》、《花季的畅想》、《奥运之梦》三本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又组织合作编写了以介绍东佳、星火纺机创业史、产品性能等为主的校本教材——《纺机,我心中的歌》。

4、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李岚清同志说过,“只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使他们的基本素质都得到普遍提高……才是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这就说明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它不是英才教育,而是大众教育。根据这一思想,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推优转差,分工负责,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策略。首先,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使之与各层学生发展的可能性相适应,不让一个学生在学习上掉队。第二,推优转差,对基础较差学生的教学,是低起点、小台阶、拉着走、勤督促、多鼓励,使他们脱离单科后十名,转成二类或一类,即“转差”。对中等学生的教学,是有变化、多思考、小步子、勤活动、快反馈,使他们的成绩能有较大提高,转化成上游生,即“推优”。对基础较好学生的教学是多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能力,使他们的成绩更好,即“保优”。第三,对各类挖潜对象,找准其“最近发展区”,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寻找学习方法,树立成功的信心。在平时,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做到六个“多一点”,即备课时多考虑一点、上课时多注意一点、练习时多设计一点、批改时多仔细一点、辅导时多照顾一点、谈心时多交流一点。第四,建立层层承包责任制,主要领导包级部,分管领导包弱势班级,班主任包班内弱势生,任课教师包班内弱科生,分工管理,各负其责。

通过推优转差、分类递进教学,把原本是全面发展优生的保下来,把能成为优生的推上来,把学习起伏大的稳下来,把成绩一向较差的转出来,同时把各项目标的完成情况与教师考核相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我校中考已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2006年我校共有368名学生被xx市普通高中录取,实验班录取102人(全市实验班总数为856人,我校优生录取率为11.92%)。我校考生录取的绝对数、达线率、录取率、优生数的各项指标均遥遥领先其它乡镇中学。

四、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1、从不同方面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我们许多教师虽然在大学学过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但对心理健康这一概念并不很清楚,更谈不上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了。因而,也就出现了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作风、道德品质问题,采取简单训导式的错误做法。针对教师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我们学校加强了此方面的培训学习。首先是全体教师明确以上四个方面的意义,同时学校聘请专家进行此方面专题讲座,订阅了有关方面的报刊杂志。以便使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能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工作。

现在中学生处于心理急剧变化的年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一些以往没有或不明显的心理体验,随着生理发育而开始出现,加上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使得他们的心理面临着许多困惑和焦虑,因此,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教师在工作中注重爱护、培植和发展学生正确的自我观念,培养其自信心,耐挫折力,使其能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与接纳自己,形成自尊、自爱、自强的积极情感,促进其人格的发展,我们教师的许多工作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诸如班会、与学生个别谈心、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等。特别是通过教师的努力,形成一个正确的舆论、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做到以下几点:⑴要培养爱心,具有丰富的细腻感情,只有具备爱心,才能对自己的工作及学生拥有深厚而又健康的情感,这是力量的源泉之一,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⑵要培养自尊、自信,提高自控能力。⑶要善于理解别人,与别人和谐相处。⑷要培养良好的性格。开朗乐观而又稳重是教师的特殊性格要求。

2、建立健康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是渗透心理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气氛是学生心理表现的标志。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够相互讨论,共同磋商,建立和谐的行为守则,经常给学生以积极的帮助,就会大大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气氛不仅依赖于教师正确的领导作风,而且依赖于同学间正常的关系。一个班级里的学生,既有与其他学生合作的一面,也有与别人竞争的一面。竞争对学生心理发展既有有利之处,也有不利之处,有利的是竞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效率,使集体生活在竞争中显得富有生气。不利的是,如果竞争不当或竞争过量,则会引起学生过分紧张和焦虑,使能力稍差的学生产生不胜任感和退缩行为,也可能导致紧张、敌对、报复等不良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能力,较好地动用学生相互间的合作和竞争,使两者相互合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注重从各方面进行不同的指导。

除加强与学生方面的直接工作,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外,学校还组织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家长直接接触,讨论并讲解一些心理健康有关的问题,对学生的某些行为提出合理建议,进行多方面指导,并与有关专业人员进行合作,采取综合措施,对学生的不协和行为进行修养和矫治。

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明确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增强挫折观及抗衡心理紧张的能力。为此,学校选派两名教师参加培训,每周上足一课时的心理辅导课。这些辅导课,抛弃单独说教的形式,采取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忆一忆、写一写、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点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灵活多样的活动中自觉地提高了心理素质。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律。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活动中的反映和表现,同时,对促进青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在心理鸿沟之上架起桥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共同进步。我们认为: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并不是单纯的娱乐,而是有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开展人生理想的探讨,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可以促进校风、学风的建设;举办辩论赛、演讲赛,可以促进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开展文体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农村、机关和市场,扩展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的知识,同时也为他们今后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学校还通过组织各种竞赛培训学生的竞争精神和行为能力,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冲浪”,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我们还在班级中实行班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来当班长或组长,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及交际能力等。

4、加强课外文体活动,培养学生艺体特长。

学校切实加大了对《课外文体活动实施方案》的落实力度,正常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加强了学校的艺体特色和学生的艺体特长培养。为不断提高课外文体活动质量,学校创造条件成立了“三团”,即合唱团、舞蹈团、乐团,进一步加强了“三队”建设,即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的建设,积极开展了“三类”兴趣小组活动,即文艺类、美术类、体育类,并固定时间,专人负责,规范训练管理,保证每周至少活动二次,做到了活动计划、内容、人员、条件、实施五落实,有效地提高了活动质量,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文体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在市以上组织的书法、绘画、器乐、文艺汇演、体育运动等各种竞赛中有100多名学生获奖,学校田径队、乒乓球队、象棋队的比赛成绩连续三年名列全市前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爱好、兴趣和特长,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各位领导,我校是团结的集体,是善于学习、创新和发展的团队。乘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东风,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必将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1、因教师来源广泛,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2、学校缺少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成果和专家型教师。3、工作创新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进一步加大教法改革力度,修改完善《各科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充分发挥《新课程标准》的导向作用;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法改革与探索,发现和培植典型,实施骨干带动战略和扶优战略;加强理论学习和集体备课,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2、学习先进学校,培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的水平。3、加强学法指导,重视优秀学生的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建立提高性辅导答疑制度和课任教师目标责任制。继续落实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和自主实验制度。

4、开拓工作思路,在消化吸收外地先进经验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汇报结束,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谢谢!

上一篇:成本法投资收益管理论文 下一篇:供电公司思研会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