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曲家罗伊·哈里斯与《钢琴小组曲》

时间:2022-09-10 12:24:38

美国作曲家罗伊·哈里斯与《钢琴小组曲》

摘要:罗伊・哈里斯(Roy Harris 1898-1979)是当代美国著名作曲家,作有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合唱曲、舞剧等不同体裁形式的作品,其中以《第三交响曲》最为著名。他坚持创作真正反映美国精神的作品,被誉为“开创美国音乐风格的作曲家”,也是新古典主义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他的音乐思维是基于调式变化而来,按照不同调式中各音与主音的音程远近关系排列顺序;在和声语言上,强调音响协和与不协和的结合等。

关键词:哈里斯 旋律 调式 和声 结构

罗伊・哈里斯(Roy Harris 1898-1979)是当代美国著名作曲家,1898年生于俄克拉荷马州。1919年,哈里斯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哲学与经济,并兼修和声学,还在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法韦尔(A.Farwell, 1877-1952)等人的指导下学习作曲。 1926年3月,他的第一部室内乐作品《雨天印象》在洛杉矶首演成功。同年,赴巴黎师承著名女音乐教授布朗热(N.Boulanger, 1887-1979)学习作曲。从1933年开始,他先后在美国许多音乐院校任教,作有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合唱曲、舞剧等不同体裁形式的作品。哈里斯是引起争论最多的多产激进派作曲家,也是新古典主义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他的作品中,音乐风格粗犷朴实,使用了大量民歌素材和流行音乐元素,通俗易懂,富于活力,蕴涵着强烈的民族色彩;他坚持创作真正反映美国精神的作品,被誉为“开创美国音乐风格的作曲家”,作品主要有《第三交响曲》、《民歌大合唱》交响乐等。

哈里斯是美国20世纪20-70年代唯一一位创立自己的作曲理念与理论框架并运用到音乐创作中的作曲家。他的音乐思维是基于调式变化而来,他按照不同调式中各音与主音音程关系的远近,从暗到明排列顺序依次为:洛克利亚、弗利几亚、爱奥利亚、多利亚、混合利底亚、伊奥尼亚、利底亚。他认为最明亮的利底亚与伊奥尼亚结合可以产生极度明亮的音响,最阴暗的洛克利亚与弗利几亚结合可以产生极度阴暗的音响,多利亚被视为中性调式。在和声语言上,运用复合和弦,强调音响协和与不协和的结合,以及非三度和声叠加;在不协和运用上常采用同根音大、小三和弦的并置。作品中也常有自由而混合的多重节奏组合,在慢速的作品中,节奏特点表现为几种相等时值音符的变化,有时以切分的节奏加以改变;在快速的作品中,常以不同时值的音符配合切分的节奏音型作规律性的变化。

《钢琴小组曲》作于1938年,作者根据组曲中四首小曲的不同标题,写作手法各异;通过对其音乐特征分析,可以了解一些哈里斯的创作思维,对我们的学习、创作与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横向线条结构

在四首小曲中,作者根据不同标题,为了表达不同题材的需要,在旋律、节奏节拍等方面手法各异。

(一)组曲 钟(Bells) 旋律极为简单,采用了D为主音的伊奥利亚调式音阶级进下行构成。节拍采用自由节拍,节奏以四分音符节奏为主,下行的旋律结合和声表现小钟而鸣的音响效果。主题旋律采用了重复、分裂等手法进行音乐展开,旋律最后在V级音上结束,采用不完满终止的手法造成余音绕梁,意犹未尽的效果。

(二)组曲 可悲的消息(Sad News) 左手的主要旋律采用A为主音的洛克利亚调式,应用对位化的写作手法,在中间声部隐藏着弗利几亚调式音调,高音部还有一些游移不定的爱奥利亚、混合利底亚、伊奥尼亚等其它调式片段音调,从而来表现一种极度阴暗的调式色彩。在节拍方面采用了混合七拍子,表现听到可悲的消息后一种不安的情绪。主题旋律采用了模进、倒影、衍展等手法进行音乐展开,低音声部的旋律音在A洛克利亚调式的I级音上结束,但是高音声部而采用VII级音,这样的小七度结合也加强了不安情绪的表现。

(三)组曲 嬉戏的儿童(Children at Play) 旋律采用以D为主音的明亮的伊奥利亚调式,混合七拍子的旋律带有一定的爵士音乐风格,活跃的织体和较快的速度,表现出孩子嬉戏追逐的情趣。在高音声部的主题旋律采用了重复、模进、倒影、衍展等手法进行音乐展开,最后采用了VII级音结束。

(四)组曲 入睡(Slumber) 旋律为自然音体系,主题采用了重复、衍展等手法进行音乐展开,最后采用了V级音结束。在平稳的四拍子和舒缓的节奏中,表现一种恬静的意境。

二、纵向线条结构

作者在纵向结构中采用了三度、四度、五度和声叠置及高叠和声的写作手法,在和声进行中一般采用非功能性和声进行,强调和声的音响性而不再强调功能性。在写作手法上采用和声式与对位式等手法,以满足音乐题材的表现需要。

(一)四五度和声叠置

在组曲钟(Bells)中,和声是在七声音阶基础上作四、五度和弦的纵向结合,以四、五度和弦结构的模进手法,与主题旋律构成依附性的和声进行。纯四度与增四度音交替应用,导致和声上的伊奥尼亚与利底亚的结合,以达到作者认为的极度明亮的音响,同时从音响上也表达出一种小吊钟齐鸣的效果。

在组曲可悲的消息(Sad News)中,作者采用了四度与三度叠置并行的手法,音响在四度叠置的平和和声色彩中,与三度叠置的暗淡小三和弦为主的和声色彩中交替进行,以此来表达一种不安情绪的音乐需要。

(二)高叠和声

在组曲钟(Bells)中,作者为了达到一种大小吊钟齐鸣的效果,在每小乐句之后都采用了高叠和声,高叠和声主要还是采用三、四、五度的音程结构叠置,低音部和声来模仿大钟的音响效果,高、低音部和声高叠最多达到10音和弦。

在组曲入睡(Slumber)中,作者为了达到一种宁静而飘逸的音响效果,最后采用了以四、五度为主的高叠和声作为终止和弦,这种比较空灵的和声效果正是作者需要表达的意境。

(三)三度和声叠置

在组曲嬉戏的儿童(Children at Play)中,作者采用了D大三和弦和bB大三和弦的并置写法,分解和声的织体形式并以固定低音的形式结合旋律的节奏来表达欢快、热情、嬉戏的音乐情绪。

在组曲入睡(Slumber)中,和声语言以相对协和的三和弦为基础,在非功能性的和声进行中,变化和弦的交替进行强调了和声的色彩性与音响性。

三、整体结构及内部特点

在组曲的四首小曲中,作者采用了不同的调式来表达音乐情绪的需要。在节奏、节拍方面:钟(Bells)采用自由节拍,以四分、二分音符节奏为主;可悲的消息(Sad News)和嬉戏的儿童(Children at Play)都采用七拍子,一个用八分、四分、附点四分音符节奏等表现忧郁不安,另一个主要用八分音符节奏表现欢快愉悦情绪;入睡(Slumber)则采用四拍子和四分、二分音符节奏来表现安然而恬静的意境。在速度、力度方面:钟(Bells)采用中板速度,f―mf―f的力度进行;可悲的消息(Sad News)和入睡(Slumber)都采用了慢板和较弱的力度进行;嬉戏的儿童(Children at Play)采用快板速度,mf―f―mf 的力度进行。在曲式结构方面,作者采用了单一部曲式结构:有的采用单主题动机发展,而没明确的内部结构特点的结构,如第一组曲钟(Bells)和第二组曲可悲的消息(Sad News);也有内部结构特点清晰的非方整的结构,如第三组曲嬉戏的儿童(Children at Play)和第四组曲入睡(Slumber)。无论曲式结构的大小,并不影响完整的音乐表现。也正因为曲式结构的短小,才符合小组曲的称谓特点。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 哈里斯作为布朗热的学生,也是新古典主义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之一,他在音乐创作思维中有对传统的继承、发展和突破。一切音乐要素始终是为音响的需要、音乐的表现而存在的,这种音乐思维和创作手法也是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所学习和利用的。

参考文献:

[1]茅于润.牛津简明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2]陈健华.近代音乐漫谈[M].香港:香港迪志文化出版,2001.

[3]蔡良玉.美国专业音乐发展简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4]钟子林.西方现代音乐概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5][美]文森特,佩尔西凯蒂.二十世纪和声[M].黄大同,杜亚雄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上一篇:ZK1001孔钻具脱扣事故处理方法 下一篇:莱芜市高庄石灰岩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与复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