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坚持性的培养

时间:2022-09-09 11:51:45

浅谈幼儿坚持性的培养

“坚持性”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乏的教育之一,也是孩子的意思品质之一。是指能克服困难或障碍的能力,达到目的的心理特征。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帮助孩子确立行动目标,鼓励他们坚持到底,养成好的习惯,可以使孩子受益无穷。

一、幼儿坚持性培养的实施

1.创设良好的环境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做事没长性,孰不知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孩子思维活动需要连续性,经常受到干扰和打断,他们的心就静不下来,长此以往,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和热情了,孩子的坚持性差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当孩子正在做事时,爸爸妈妈应该坚决做到不打扰他,给他一个沉下心来全心全意做事的环境,相信孩子做事的坚持性是会提高的。其实,只要孩子的注意力允许,就让孩子多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吧。孩子那种注意力集中的沉浸和陶醉,本身就是坚持性的一种很好的体现。

2.根据幼儿的兴趣,合理安排活动

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安排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幼儿在兴趣性强的活动中坚持的时间长于在兴趣性弱的活动中坚持的时间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坚持性。比如,让那些好动、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在游戏中担任警察的角色。二是根据幼儿的特点,故意安排他们参加不感兴趣的活动,要求并鼓励他们像警察叔叔一样,坚持把事情做完,以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坚特性。

3.帮助孩子制定计划

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让孩子有明确的目标。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家长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或分步骤让孩子完成,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对较难完成的事,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给孩子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巧。爸爸妈妈应该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把握好孩子的承受能力。尽量避免超出孩子的忍耐程度,因为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会降低积极性,有一种受挫的感觉,不利于毅力的培养。但如果孩子完成得很好,就可适时加大挑战性。

4.给孩子难易适当的任务

家长给孩子的任务要难易适当,让他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这样他才有自信心和成就感,才会坚持把任务完成,把事情做好。如果任务太多太难,孩子一看完成不了就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放弃。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家长可以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或分步骤让孩子完成。家长还应该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把握好他的承受能力,因为孩子一旦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就会降低积极性,有“受挫”的感觉,这样就不利于对其坚持性的培养。但如果孩子轻易地就能完成得很好,家长可适时加大任务的难度。

研究发现,坚持性可以通过确立成就目标得到增强。正如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安排活动那样,也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和坚持性安排活动。对幼儿提出超出他的水平但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这样,幼儿既有信心又有能力去完成任务。同时,对能坚持完成任务的幼儿应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这对于培养幼儿的成就意识,增强坚持性是行之有效的。

二、培养幼儿坚持性的意义

1.坚持性的培养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社会性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识,进行社会交往,内化社会规范及道德准则,进行自我控制及表现其社会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坚持性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还是内化社会规范及道德准则的过程,在幼儿期都表现为一个不断反复的、逐步完善的渐进过程,如果缺乏坚持性,则幼儿的社会性不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这一点可在“果汁软糖”实验中得到证明。在该实验中,研究者让一些4岁的孩子挨个进入一间空旷的房间,并对每个孩子说:“这颗糖是给你的,但我要出去办点事,如果你等我回来之后再吃,我就再给你一颗。”对这颗糖,孩子们的态度千差万别:有的迫不及待当时就吃下去了,有的稍作犹豫但终于还是吃了下去,有的则坚持等待。研究者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表明,这些孩子上中学时,那些在4岁时能以坚韧换得第二颗糖的孩子通常独立性强、自信、开朗、社会适应性强;而那些早年经不起软糖诱惑的孩子则更多地表现出孤僻、易受挫折、固执,并往往屈服于压力,逃避挑战。

2.坚持性的培养影响幼儿的智力水平

中国儿童发展中心的赖灿成对我国2-6岁儿童的坚持性发展作了研究,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坚持性与智力之间有较高的正相关,坚持性发展水平高的幼儿,其智力发展水平也较高,坚持性发展水平低力幼儿,其智力发展水平也较低。这一点与1980一1981年邓恩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坚持性能使幼儿更专注地从事各种智力活动,不轻易退却,这有助于提高智力水平。因此,有人说坚特性是幼儿智力结构中的动力机制,这是很有道理的。

综合上述,幼儿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儿童逐步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培养幼儿的坚持性,需要教师要和家长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教育方法和手段,用一颗爱心来感化和引导幼儿。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健全幼儿的人格。

上一篇:以个性化学习促进个性发展 下一篇:和孩子一起体验学数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