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设有效的拓展与延伸入手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时间:2022-05-21 08:55:28

从创设有效的拓展与延伸入手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在有效教学的前提下,以“学习中心论”为基础和核心,其基本观念包括如下要点:其一,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唯一标准。其二,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出发点和基础。其三,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实质和核心。

从高效课堂的基本观念的三个要点中,我们不难觉察出,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有效地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创设有效的拓展延伸,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随着课改的深入,拓展语文教学范围,建设开放性的语文课堂,已成为越来越多学校教师的共识。“拓展与延伸”冲破“课本”的约束和限制,得到了广大师生和语文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因为它能使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得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然而,许多教师在追赶“语文课堂的拓展与延伸”的流行的同时,却使自己的语文课堂走向了低效甚至无效的误区。

一、造成的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拓展与延伸现象

1.拓展与延伸的方向脱离教学文本或未形成紧密的结合。例如在进行《孔乙己》一课的教学时,有的教师让学生查找和交流有关茴香豆的做法,有的教师让学生为鲁镇酒店设计广告词。前一个拓展与延伸,基本脱离了教学文本的方向,与本课“要让学生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戕害”的教学目标基本无关,这样势必造成语文课堂的无效现象。第二个教师的拓展与延伸,看似有训练学生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功效,但实际上,原文“鲁镇酒店”这个小说中典型环境的意义,却没有在这个设计中体现出来。因此想象力的训练变为无效;同时,这一拓展训练看似紧扣文本,但实际上并也未与本课的教学目标形成紧密的结合,显得可有可无。这样的拓展与延伸,显然很难高效地促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

2.拓展与延伸的内容失去了语文味,把语文变成了历史课、地理课、伦理课、政治哲学课等。这种拓展与延伸的现象在语文课堂上屡见不鲜,例如有位教师在上《木兰诗》一文时,做了两个拓展:第一,请学生说说“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历史事件;第二,请学生讨论“木兰是该替父从军还是应该在家敬老”问题。这两个问题看似与文本有关,但从拓展与延伸的内容老看,已经失去了语文的味道,学生思考和讨论的结果都只能是在历史事件、伦理道德方面,而对于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却几乎没有。还有的教师,在教授《听泉》一课时,让学生听一段音乐,然后进行赏析,语文课完全变成了音乐课。这样的拓展与延伸,实际上使得语文课堂无法促成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使的语文课堂陷入了无效的境地。

3.拓展与延伸的内容难度过大或形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七年级下学期的《伤仲永》教学中,有教师请学生用文言文为仲永写一封信,这样的拓展与延伸显然没有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这个拓展的要求一出,学生马上面露难色,有的学生勉为其难,写出来的寥寥数语也词不达意。教师在等待学生的拓展成果时,时间过长,消耗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

4.拓展与延伸的过程缺少教师的指导。不少时候,在布置完拓展与延伸的题目后。教师就是只等待学生自我学习的一个结果,而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拓展延伸的情况,在学生拓展延伸失去既定方向时予以导正,在学生拓展延伸面露难色时给予帮助与指导。由于拓展与延伸的过程缺少教师的指导,使得语文课堂陷入低效状态,而不少教师还把这个责任扔给学生,以“能力太弱”一句带过。

5.拓展与延伸的时机把握不到位,随意生发。拓展与延伸的时机,如果没有精心的预设和灵活恰当的生成,而随意的生发,最容易使的语文课堂在教师不断地主观打断下,切断了学生思维的锁链,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拓展与延伸

1.拓展与延伸的方向紧扣阅读文本,并不偏离课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例如,我们在进行《羚羊木雕》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的拓展与延伸训练:“根据学生意向,分甲、乙、丙三组,分别代表父母、我、万芳展开辩论。并选定主持人。”拓展与延伸紧扣阅读文本,并把拓展延伸的结果紧扣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父母对孩子的尊重需要用沟通来达成,一定能非常好地帮助学生思考与探究,较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主旨的把握,形式上也显得生动活泼。

2.拓展与延伸的内容要有语文味,要从字词层面、内容层面、传统文化层面等多个层面,以及作家、题材、文体、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多维度进行拓展与延伸,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一,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作者的其他作品以及创作风格都是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的重要内容。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延伸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儿女》;由老舍《济南的冬天》延伸到《骆驼样子》;由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延伸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由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延伸到《朝花夕拾》《野草》中的一些文章如《风筝》《狗·猫·鼠》等等。在进行这样的拓展与延伸时,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不允许读查找的资料,让学生一定用自己的话介绍。这样做,既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常识,又对作家作品的写作背景有了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主旨。第二,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字词句积累”的拓展与延伸活动,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几个问题:(1)理解全文大意时,有哪些字词的释义是你曾积累过的?(2)通过本课,又有哪些字词让你积累了新的释义?(3)本课有那些句式是你曾积累过的?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通过拓展与延伸,拓宽了语文课堂的范围,引发学生已有知识积累的回忆,做到了学习新知与复习旧知的较好结合,提高了语文课堂的高效进行。

3.拓展与延伸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根据他们的年龄、性格、生活阅历、阅读经验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拓展与延伸。在拓展与延伸的设计上,教师应当在备课前做好充分的学情分析,在拓展与延伸的内容设计上应当体现层次性,避免“一刀切”。只有这样做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我们在进行《沁园春·雪》的教学时,针对较好层次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结合曹操的《观沧海》进行对比阅读,并写下鉴赏心得,然后举行一个小型的“鉴赏会”,让学生鉴赏、品评;而对于语文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显然这一拓展与延伸的要求就显得过高,可以针对他们,再设计一个拓展与延伸的内容,即“搜集并背诵其他的代表诗作”,给他们举办一个小型的“朗诵会”,让基础较弱的学生也体会到语文课堂学习的乐趣。

拓展和延伸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的终极目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空白,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续性,体现了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有利于语文高效课堂的实现。

上一篇:分类整合 扩展阅读 下一篇: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快乐地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