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视角下的旅游

时间:2022-09-09 11:20:36

体验视角下的旅游

【摘要】旅游的本质是愉悦,也即愉悦是旅游的内核。而旅游是一种天然的体验活动,在旅游活动中,游客需求的不是物质结果,而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经历或者感觉,他经过不断地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和互动,取得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并因此获得愉悦从而满足其旅游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旅游体验是旅游者活动的主体内容,其满意程度决定了旅游的质量感知水平。同时,每个旅游者旅游体验的内容、时空特点和结构特性也是旅游行业进行规划和管理的基本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体验应该是“旅游学理论体系中最厚重的模块和最有力的支撑”,是整个旅游世界的硬核。

【关键词】愉悦;硬核;旅游体验

一、体验与旅游的内在互动关系

体验是参与经历,它能为参与者提供身心享受,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它包括娱乐、教育、逃避和审美四个领域:娱乐体验是通过主动的感觉经历而得到怜悯教育体验是客人在积极怕同时,吸收在他面前展开的事件,让他所胆,有价值满足感;遁世体验者就想在积极参与到一种浸入式的、与现实习惯另样的环境中,得到一种逃脱束缚后的轻逸感觉;而审美体验者就想达到,在自然或人工营造的体验中得到真实的审美刺激,进而融于其中获得愉悦。他们都与旅游愉悦的本质是一致的,甚至是融合于一体的,在旅游的大舞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体验与旅游存在着内在互动关系这是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体验的一种主要方式,而所有的旅游活动都是旅游客体与主体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旅游的基本出发点、整个过程和最终效应都是以在一种文化和环境的差异味中获得精神享受为指向,而旅游不仅仅源于这种苦尽甜来,而且对这种差异性的体验。因而体验应该是旅游的一个核心属性。

二、旅游体验之于旅游活动的意义

作为旅游活动,无论是旅游者活动还是旅游产业活动,如果置于体验的视角下来审视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界都有了明确的指向。这什么这样说呢?

1.从旅游体验的内容上看

旅游体验包括审美愉悦体验和世俗愉悦体验两方面内容。

旅游审美愉悦是指旅游者在欣赏美的自我、艺术品和其他人类产品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是一种在没有利害感的观照中得到的享受。由于这种超功德性的体验能使旅游者获得“一种天国的而非人间所有的快乐”,从而可以起到净化旅游者的心灵的作用,因而在对旅游者如何提高审美能力、解决责任意识松弛等问题的研究上来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旅游世俗愉悦则是审美愉悦以外的一切愉悦。这种愉悦由于建立在对感对象的功秆性夜夜的基础上,是人生的通常愉悦形式,并且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异,我认为其更有广泛的大众性,因而在大众旅游和多种项目经营的上有其现实意义。

2.从旅游体验的质量上看

不管是对于旅游者或是对于向旅游提供服务和产品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而言,旅游体验的质量都可以是他们从事旅游及相关活动的生命线。高质量的低质量的旅游体验既无旅游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关于旅游体验质量的衡量的尽快向深层次发展。在这里,表示旅游者对旅游所能获得的愉悦体验的心理预期的旅游期望,它的产生过程通常是旅游主体对有关旅游客体的部分旅游媒介的知识获得取过程,是由于潜在的旅游者因其心理状态与实际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矛盾而萌生的调协的欲望。它在与旅游体验满足之产的关系中,由于扮演着十分重要且重要的角色,因而演讲影响着旅游体验的质量。对著名学者Chris Ryan在其地利人和《休闲旅游:社会科学的透视》中将影响旅游体验的因素所划分的先在因素、干涉变量、行为和结果的关注,对旅游活动的来说,尤其具有现实的指向作用。

3.从旅游体验的形式上盾

旅游体验是借助于观赏、交往、模仿和消费等活动方式来实现旅游者与旅游客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这其中的每一种方式对于旅游活动来说都具有指导意义。下面我主要以旅游观赏和旅游交往为例来说明,其余两种方式做一下概述:

旅游观赏作为旅游审美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是使旅游景观的社会功能得以被人认识并开发其美育功能的重要环境。在其心理要素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感知虽属感性认识过程,但其对景区的开发与建设提出了现实的课题;联想对于对象世界复杂性的把所致上所具有的独到的作用使景点景物的设计有了一定的依据性;情感则直接关系到旅游者对旅游效果的判断;而理解在不同层次的审美体验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要求旅行社和导游人员引起重视。观赏中美的形态,本身就是旅游必须着重的总是至于影响观赏效果的因素,其意义不言自明。

旅游交往中的示意在旅游者向旅游经营商提出咨询时会发生,聪明的旅游经营商不会淡然处之的;互助涉及到旅游活动中的很多方面:旅游者之间的关系、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的关系等;竞争可能会影响旅游质量、引发暴力事件,也可能规范各种关系并改善旅游环境。

旅游角色的特点决定了其对于旅游活动的重要意义;而旅游模仿则关系到旅游发生的根源问题、景区项目开发问题以及诸如“红色旅游”、“丝绸之路”等旅游线路设计问题。

旅游消费决定了旅游发展政策;旅游者的消费是对接待地最有实际意义的一项指标。

三、以旅游体验为核心的旅游实践

一次旅游,无论是从预定旅游线路时的最初接触到游客返回居住地后的后续服务(如征求意见及其反馈,某些遗留问题的处理等),还是从旅游区、景区和景点规划、建设到行、游、住、食、购、娱的服务接待,以及目的地的环境风貌、居民的好客与言放火举止、居住地到目的地之间的大交通、从目的地到旅游点的小交通,都要作为一个完整的旅游过程,给旅游者带来全方位的体验。实践证明,只有以旅游体验为核心,在体验上做文章,才能真正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下面,我以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景区游客管理为例试说明旅游体验的核心地位:

1.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游各创造一次难忘的经历,景区提供的产品――旅游项目、设施、活动都是为形成游客独特体验服务的。因此,以游客体验为中心,构建一个不断更新、丰富且多样的游客体验系统,是景区开发的新模式。

近年来旅游景区开发从以资源为依托的开发原则,走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但实践中人们将市场导向直接指向游客对资源的偏受和对旅游项目的喜好,投资者以也以此为准则,选择资源类型和项目的生命周期迅速走向衰退期。因此,景区开发中市场导向原则的内涵需要地=丰富和发展。市场导向是以旅游需求为依据,需求是游客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欲望。旅游是一个综合性产品,旅游需求是多方面的,游客对旅游资源和项目本身的喜好只是旅游需求的一个方面。游各对各种不同产品和斩的需求中,真正想获得的东西是令人感动的经历,也就是说,游客勇者不惧旅游活动,尤其是从旅游资源和项目的参与中获得的极佳体验效果才是游客真正想要的东西,是旅游活动的本质需求,它超载了各项具体产品和服务。

游客旅游活动的参与程度与体验效果直接相关,参与程度越高,体验效果越好;反之,则越差。根据我国旅游体验的现状与参与程度的差民,将目前的体验分为表层体验、中度体验、尝试体验。我国传统旅游以观光为主,尤其是包价旅游,游客只是走马观花地参观自然和人文景观,很少接触目的地居民、地方民俗文化。游客只能被动地接受旅游体验对象,基本不能对其产生影响,属于表层体验。表层体验要创造难忘的经历必须依赖吸引物本身的稳稀缺性和独特性,也就是说,观光的对象越独特,越稀少,留给游客的印象才越深,旅游经历才越丰富。因此,游客体验效果更多地依赖旅游资源察赋的高低,在资源品质不高的情况下,游客难以获得独特、难忘的体验效果。表层体验是我国景区开发初期普遍采用的体验方式。

随着游客消费心理的成熟,他们已不满足于急行军式的观光体验,期望近距离地多方式地与旅游吸引物接触。如参加滑沙、滑草项目,品尝地方美食,参与目的地节庆活动等,通过直接参与特色活动,并从视觉、触觉、味觉等多方面来体验景区特色、目的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放松心情。这种体验属于中度体验,游客的身体上、精神上与旅游吸引物和目的地居民有部分的接触和交流,能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国内一些景区开始注重参与性强的休闲、运动、娱乐、节庆活动的开发。如峨嵋山在观光旅游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滑雪、温泉等参与性活动。

深度体验是指游客完全融入旅游产品中,与旅游景区和当地居民进行零距离的接触,深刻体验景区的特色和文化。如,像探险家一样却了解和然景观,像目的地居民一样生活,通过完全融入到吸引物和当地居民中来体验不同的文化。显然,中度、深信苦尽甜来质的旅游体验更能满足现代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因此,这也成为目前旅游产品开发的生理要依据。

2.自然旅游景区游客的旅游体验就是指游客进入自然旅游景区后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后所得到的各种知识、愉悦和满足感的总和。使游客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是自然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自然旅游景区树立品牌、扩大美誉度,、提高游客的回头率并最终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一个基础。

根据旅游体验因素调控的难易程度,自然旅游景区可以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对于不可控因素,景区只能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景观质量不高,可增加一些参与性强的活动项目,遇到恶劣天气,可行当推出一些特殊旅游项目;对于难控因素,虽然结果很难控抽,但是景区更应积极采以相关措施,使结果尽可能朝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例如为了使游客期望与实际的感知不要出现太大的,宣传促销时做到实事求是,不盲目拨高游客的期望值就显得极为着急而那些可控因素毫无疑问是自然旅游景区游客旅游体验管理最主要的切入点,旅游景区通过调节和管理那些可控因素可以达到对游客旅游体验进行管理的目的。

从以上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旅游体验在其中的核心地位。我认为,随着旅游体验在旅游活动中核心地位的确立,旅游行业就会从旅游者的体验质量出发,有针对性地在进行规划和管理,从而使旅游者在旅游中获得更多的愉悦体验。

至于旅游体验在旅游理论研究中的统领作用,我认为正如放谢彦君教授所说的那样,“离开旅游体验,一切都是空洞的”;而对于其在旅游教学中的意义,我认为在旅游体验的视角下,诸如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等课程都将会因具有明确遥指向性而避免教学与实际相脱节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谢彦君.基础旅游学(第二版)[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2]吴文智,庄志民.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以古村落游产品体验化开发为例[J].旅游学刊, 2003,18(6).

[3]白翠玲,董志良,钟伟.旅游体验营销模型的构建[J].经济论坛,2005(3).

[4]黄鹂.旅游体验与景区开发模式[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32(6).

[5]王兴斌.“体验经济”新论与旅游服务的创新――《体验经济》读书札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2,14(1).

[6]余建辉,张健华.自然旅游景区游客旅游体验管理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6(1).

作者简介:邹凯(1968-),辽宁丹东人,辽东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基础理论。

上一篇:我国加油站亲情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镇江现代农业的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