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读议练”三结合教学改革与思考

时间:2022-09-09 11:08:2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读议练”三结合教学改革与思考

[摘 要]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尝试应用“读、议、练”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创新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读议练”三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态度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对专业知识学习非常重视,但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则兴趣不足,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远离现实,既高调又空洞,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种学习态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若要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与时俱进地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为例,来尝试阐述“读、议、练”三结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读、议、练”三结合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教育发展的动力源自不断推进的教学改革创新。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就必须创新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因此,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读、议、练”三结合教学模式,对于创新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尽人意、吸引力不强现状,具有积极的意义。

1.“读、议、练”三结合教学改革意在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读、议、练”三结合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开放式教学,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性,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改变以往以课堂为主、书本为主、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计划地进行电化教学、参观访问、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活动。一般来说,传统教学模式被大家称为“输入式”或“填鸭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任务是“静听”,学习较为被动。而“读、议、练” 三结合教学模式则是“互动”式的,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读”要动脑,追溯理论渊源,既知道“是什么”,又了解“为什么”;“议”要动嘴,在讨论中释疑解惑,既了解“为什么”,还懂得“怎么样”;“练”要动手,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既熟知“怎么样”,还掌握“怎么办”。如果将传统教学比作为“直流电”,形式较为单一的话,那么“读、议、练”三结合课程教学应理解为“交流电”,方向、频率不断变化。通过“读、议、练”三结合教学,课堂成为对话式、开放式场所,传道授业的教师与求知若渴的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在互动中提高,进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也为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学习打下基础。

2.“读、议、练”三结合教学改革重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是一种对人的心灵进行塑造和影响的育人教育。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和信仰的传递应该是融合为一的。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大多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本本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完成书面答题实现考试合格并非难事。然而在大学生中,成为“理论巨人,行动矮子”“考试高分,动手低能”的人实属不少。而推进“读、议、练”三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增加“读、议、练”多个教学环节,就是为理论与实践结合创造条件,为学校与社会对接拉近距离,为大学生多动脑、多动嘴、多动手提供机会,以此提高大学生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判断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在此过程中既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成为“考试高分、动手全能”的实用型人才,又能得到心灵的洗涤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读、议、练”三结合的有效方法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读、议、练”三结合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读”“议”“练”三个环节内容安排是否合理,进程设计是否科学,关系衔接是否紧密,将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成败得失。

1.找源头,细“读”经典,让学生掌握深奥的理论。阅读经典原著是掌握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读、议、练”三个环节中,“读”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为“议”和“练”作准备。理论学习,需要广泛阅读。而所有理论,都有其理论体系。然书海浩瀚,寒窗苦短。因此在“读”的环节,老师除布置部分相关阅读材料外,重点是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作为理论源头的经典著作,引导学生进行细读、精读,使其对经典理论有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帮助学生获得事半功倍之功效。毕竟,经典理论出自名家,多为原理,又被历史反复印证,学习理解时无需太多怀疑与猜测,即学即用。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概论》课,可谓博大精深,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大学生仅靠几十节课时间是根本无法完整学习和掌握这一恢弘理论体系的。因此,在学习《概论》课程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倡导对原著的学习,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原著,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推荐具有代表性的光辉篇章让学生进行精读,从而使学生直接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直接领会原著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从而加深对《概论》课整体内容的认识和把握,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可以说,不重视对原著的学习,就不可能真正学习好《概论》课程。

2.求结合,巧“议”热点,使学生能用理论知识辨别现实是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读、议、练”三结合教学改革中,“议”具有承前启后功能,它既有利于深化“读”的理论认识,使理论真正能进入学生的头脑;又有利于强化“练”的理论应用,使知识的传授和信仰的传递真正融合为一。有专家认为: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其实践教学形式可划分为课内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三种最基本的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议”的过程,就是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过程,实际上是属于课内实践教学,它强调的是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讨论式、辩论式、研讨式等“议”的教学方式,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的较好教学活动方式。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思考,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堂热烈讨论或辩论,一方面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增强以理论知识解答现实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对各种问题的深入讨论,以达到以意导人、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疑点理解,明辨现实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议”的环节,老师可巧妙地挑选一些社会焦点问题、理论难点问题和学生热点问题,供学生进行主题讨论,让学生在研究中提出问题、在互动中培育合作、在研究互动中体现创新。如在《概论》课教学中,除了安排辩论课外,还实施了“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学生互动合作为特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其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第一步是分组和准备。在开学第一周要求班委把教学班分成15组并排好顺序,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及相应教学内容设计25个左右的社会热点及理论难点等问题供同学选择,提出讨论过程中的要求,告知资料检索途径。教师每天晚上7点到9点在网络教学平台或E-mail、QQ、MSN等网络工具上进行答疑、交流、讨论。第二步是演讲和讨论,从第二周开始每周一组进行以问题为基础的主题演讲,要求演讲小组在课外研讨并合作完成本组选题的资料收集、演讲主题PPT制作和演讲稿撰写等,并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完成PPT展示、演讲和答辩后,回答其他小组同学的各种提问。三是评价和总结,教师课前准备好“主题演讲学生互评表”及“教师评价表”,并组织下一周演讲讨论组的同学作评委,每人一张评价表,就演讲组的演讲内容、语言表达、特色印象以及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待演讲组讨论答辩结束后,请评委组代表上台点评并宣布分数,最后由教师对演讲小组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整理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情况、课堂表现以及相关知识的理解情况等。活动成绩以学生评分占40%,教师评分占60%所得分纳入到学生的平时成绩之中。

3.致应用,精“练”重点,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理论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客观实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尤为如此。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只有联系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国情,只有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只有联系其它国家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只有联系学生现实思想状况,那么这样的教学才有生命力。在“读、议、练”三结合教学改革中,“练”是其中的实际应用环节,也是关键环节。理论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检验,在检验中升华。通过“读”和“议”两个阶段,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但由于“读”和“议”更偏重于理论,因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主要还是由理论到理论,或由理论去解释现实问题。“练”则是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更多地需要走出教室,甚至走向社会。因此,“练”既检验学生学得如何,理论知识是否真正进头脑,也考验学生能否真正学以致用。在“练”的环节,老师可根据授课专业确定选题重点,并尽量精选一些需应用重点理论去解答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等方面题目,供学生练习,以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其自觉实现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兴趣和水平。“练”的方式很多,可采用社会调查、参观考察、案例剖析、论文撰写等方式进行。如社会调查,让大学生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利用一定时间深入社会开展相关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探寻解决问题办法;参观考察,让大学生到新农村、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红色景点、场馆等地方参观学习,深入了解祖国建设成就、地方发展特色、重大事件背景、英雄模范事迹,从而激励大学生爱祖国、爱社会的满腔热情。

三、“读、议、练”三结合的内外环境

任何一项制度改革都难以独立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因此,要想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突破,获得成功,还需要进行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和优化完善。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课程教材体系转换成教学体系。要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效,需要合理科学地安排班级人数和教学内容。在班级人数设置方面,人数的多少既要有利于教师较好地掌控课堂教学进程,又要有利于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教学活动。根据目前各高校的教师资源等实际情况,有效地开展“读、议、练”相结合教学活动,较为合理的班级人数容量,一般应以不超过80人较为适宜。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为了通过“读、议、练”相结合的教学以达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目的,就必须打破原来的教材体系,努力实现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如《概论》课程的教学就可以采用专题式的教学体系,把整个教材按重大的理论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或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分成若干个专题(一般可分12个专题),这种专题式的教学方式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能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讨论,通过研究讨论、思考,不但教师自己对所呈现出来的知识和观念有进一步的感悟,而且还能向学生传达出教师的理念和信仰,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就明显增强。

2.着力改善教学条件,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载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尝试“读、议、练”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需要一定教学设施、设备作保障。首先应加快现代传媒设备购置,在教室中添置必要的电脑、音箱、投影仪、播放器等现代传媒设备,增加闭路电视、宽带网络功能,以改善教学硬件条件。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在年度教学经费预算中,充分考虑社会实践经费、考察交通经费、资料复印经费等支出所需,适当提高教学经费在学校总支出中的比例。加强对外联系,根据教学实际,定期选择若干个有典型意义的社会实践基地和专题调研联系点,为教师、学生教学考察和社会实践所用。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设施,把现代网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课外教学载体。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网站建设,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来源广泛、专业多样性等特点和优势,让学生为课程网站建设出谋划策,并搜集资料,如典型案例和影像资料等,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动手实践中得到成长。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网络与学生平等互动交流,及时、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他们所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解答,这样的交流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着重大意义。

3.健全完善教学考评,形成多层次的成绩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往的考核评价情况看,对学生的评价过份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把死记硬背作为考核的依据;忽视了对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考评,不能综合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读、议、练”三结合的教学改革既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手段,也调整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推进“读、议、练”课程教改过程中,需要相应改变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有效促进教师投身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努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教师考核评价,主要是加快形成“读、议、练”环节教师业绩评价标准,建立学生、学院(系)、专家三级结合对教师“读、议、练”环节业绩评价机制,有效评价教师课程教学业绩。对学生成绩评定,主要是加快形成“学、读、议、练”各环节学生成绩评定标准,建立健全学生、小组、班级参与对“读、议、练”的成绩评定机制,合理确定“读、议、练”等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进一步体现对学生成绩评定的过程性和全面性。具体地说,建议《概论》课期末理论考核成绩下调至30%,平时“读、议、练”考核成绩上升至70%。平时成绩又可分:第一部分是出勤、回答问题、课堂表现等学风评价,占平时成绩10%。第二部分是由热点讨论、主题演讲、互动参与、辩论等“议”的环节,占平时成绩20%。第三部分由写原著选读的读书报告、教学视频观后感、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读”“练”环节,占平时成绩的40%。

4.积极营造良好氛围。改革有难度,也有风险。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读、议、练”三结合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相当宽松的教学环境。一方面,学校要着力构建有利于改革创新的良性机制,给创新者以宽阔舞台;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倡导宽容失败的校园文化,解放创新者被束缚的手脚。同时,学校要及时总结表彰教学课程改革中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不断扩大典型引路的示范效应。此外,学校还应做好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教学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好教师、好学生、好班级,充分激发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读、议、练”教学课程改革的热情和斗志,进一步促进学校教学的创新发展。

上一篇:试论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技术 下一篇:现代居住区中户外儿童活动空间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