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时代下报纸典型人物报道的发展契机

时间:2022-09-09 10:07:29

论互联网时代下报纸典型人物报道的发展契机

摘要:作为中国新闻事业特有的现象,在典型人物被传播、推广、学习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报纸媒体首当其冲。在互联网时代下,报纸典型人物报道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报纸媒体善于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做大做强典型人物报道,进而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完全可行的。

关键词:典型人物报道;互联网;发展契机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258-01

一、网络成为报纸典型人物报道线索富矿

2011年2月14日晚,中央电视台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揭晓,其中被网友誉为“中国最美洗脚妹”的刘丽当选。回朔有关刘丽的报道,最早见诸于2008年12月8号《海峡导报》的《洗脚妹6年资助上百贫困生》一文,记者吴勇义事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介绍,新闻线索就来自于网络:刘丽在厦门小鱼网收集旧衣服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进而才有后来的深入采访。随后,刘丽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香港《大公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并被崔永元、鲁豫等采访,最终获评“2010感动中国人物”。

其实像刘丽这样的典型人物的“成名模式”在近年的典型报道中并不属于个案了。如“西安最美女孩”熊宁、“温柔一刀”四川女交警胡灵、“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北京最帅交警”孟昆玉这些新时代的典型人物,都是先由网友最先发现,采用在互联网上或发帖或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引起了传统媒体的注意,进而引起全国其他各大媒体的跟进报道、深入挖掘,最终形成这些典型人物家喻户晓的这一新时期报纸典型人物的传播途径。

由于互联网的急速普及和技术优势,照相机、尤其手机照相、摄像功能的普及技术,加之受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新受众”们已经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不再单纯依靠传统媒体接受传播,而转身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竭力自己发现新闻,传播信息,陈述意见,形成舆论,成为传统媒体典型人物报道的重要线索来源。

二、报网融合实现典型人物报道的多媒体化

近年来,中国媒体已开始了媒介融合的探索,其中多媒体数字报纸作为集合图文、视音频于一体的数字报纸,成为报网融合时代的新创举。比如,金华日报社在当年的孟祥斌报道中,既充分发挥了网络这一优势。当时面对感人的英雄事迹和持续升温的论坛热贴,该社决定打破一般记者现场采写进行报道的传统宣传模式,以事发现场网民上传的有关孟祥斌舍身救人壮烈牺牲事件的各种场景、素材为基础,整理、核实并进行补充滚动报道,在当日第一时间了《震撼!通济桥一女子跳江,一军官舍身救人,壮烈牺牲》的报道,与当天电视报道这一事件的时间相比,提前了6个小时。

与此同时,金华新闻网将论坛设计成一个和首页专题《向最可爱的人致敬!――论坛网友泪别孟祥斌》互通的报道平台。根据这一特点,网络在随后的时间里,随着事件发展态势,该专题通过300多篇不断更新的原创报道和上千篇转载稿件,从英雄速写、镜头笔记、走访部队等各个角度对孟祥斌事迹进行了即时、海量的报道,不仅成功塑造了孟祥斌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丰满形象,还把少数网民对110救援不力、市政设施不完善的对立情绪成功地转化到对英雄的学习和深切怀念上,有效地引导了网上舆论。

网络新闻的超链接特性,又使得孟祥斌的报道内容具有无限的扩展性。的确,随后源源不断“涌来”的众多网络新闻媒体和无数网友,不断还原当时的情景,更加丰富了孟祥斌的光辉形象。

三、网络扩大典型人物社会影响

这里首先介绍一组数据。2010年7月15日,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

在互联网时代,偏好独立思考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受众对于新时期典型人物报道的参与不仅仅限于线索提供者这一角色,他们通过各自的个人宣传平台,如博客、论坛、微博等互联网提供的便利条件,对本就符合自己“胃口”的“最美”、“最帅”典型人物通过互相转载、广泛讨论的形式,进一步扩大了典型人物的社会知名度和名誉度,真正做到了这些典型的家喻户晓,最终实现了感动人心,洗涤心灵,促发向上,共建和谐的典型人物报道的应有之意。

当然,不仅仅是在典型人物报道传播过程的两端利用好互联网就足够了,报纸媒体在典型人物报道的过程中同样可以通过各种策划来提升典型人物报道的社会影响力。比如在“西安最美女孩”熊宁的报道过程中,作为最早报道熊宁事迹的传统媒体《三秦都市报》,不仅在持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持续推出了众多重磅感人心灵的报道,而且该报还联手全国十家知名网站新浪、搜狐、网易、腾讯、中国网、TOM、大洋网、青海新闻网、西部网、古城热线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以“爱的怀念”为主题的歌曲公益活动,为熊宁征集爱心歌曲。

参考文献:

①梁迎梅、吴亚明.“网络红人”引发的典型报道[J].视听界,2010(1).

上一篇:郑州市人民公园植物配置研究 下一篇:东北-内蒙地区部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的节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