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山水色彩浅析

时间:2022-08-05 01:32:17

青绿山水色彩浅析

摘要:中国青绿山水画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独特的艺术面貌和固有的艺术魅力极大的丰富了我们以往的艺术传统,青绿山水画色彩明朗、绚丽,这也种是它不同于其他画种最重要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青绿山水;色彩特征;技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J211.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024-01

中国重彩山水画是指以矿物颜料为主要的色彩媒介来进行绘制的山水画门类。青绿山水由于多以青绿调式设色而具特色并成为中国传统重彩山水的代名词,它的色彩明丽、夸张而浪漫,体现的是一种优雅而浪漫的境界,而这种境界的产生与用色是分不开的。

一、青绿山水的色彩特征

青绿山水画法是传统山水画中色彩最为浓重的一种。以石青、石绿为主调的色彩形态来源于“青绿山水”这一客观的自然存在,但还是不同于西方写实主义绘画。青绿山水以石青勾勒造型,设色虽然鲜亮明丽,但不离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与用色原则。传统山水画的色彩观念源于“随类赋彩”,它当属于艺术形象塑造之后的色彩表现法则,因此“随类”是依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类别。“类”包含有主观的情感类和客观的色彩类,“赋彩”当有别于着色或染色,它具有运用色彩的冷暖性质进行理想化和象征性的艺术特色。这个“赋彩”均是在“随类”的前提下赋予的主动而浪漫的色彩艺术。

(一)色彩的主观性。中国绘画色彩从开始就带有很强的主体性,强调主观的色彩描摹,这种主观色彩是对物象固有色的主观转化,而不是西方色彩中强调逼真效果的环境色的客观再现。所以才会出现“以色貌色”、“随类赋彩”,出现赭石的底色和石绿石青的山体固有色,出现加强恢宏效果的泥金描线和跌宕的墨色相间。

(二)色彩的象征性。主观色彩的表现有多种,其基础是国画色彩对物象固有色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是建立在主观性的基础上。中国文化以儒、释、道为背景,依托这种文化下的主观色彩,更多的表现为人格的象征意味。青绿山水通常以人格象征来规范国画色彩的主观表现,并结合政治因素,使青绿、金黄等颜色在画作中得到体现,这是从中国的尚农传统发展而来的。这种带有强烈象征意义的颜色成为青绿山水画作的主要用色。

(三)色彩的程式化特性。所谓“程式”,即一定的模式,是指前人经过漫长的积累、提炼、归纳概括出来的经验范本,是一门艺术的基本构成要素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有固定模式的表达方式。中国绘画用色非常程式化,这种程式化是建立在其主观表现和人格象征意义上的。

二、技法分析

青绿山水的色彩结构可归纳为底色、中间之色、表层罩色和背衬四大层面。前三大层面在每一幅青绿画中均有使用,一幅画的颜色底色最多占三分之一,中间层是剩余的大半,少部分是上面的植物透明色。

(一)底色层

底色层也就是用赭石绘制的层面。此层面在绘制的时候应该注意把着眼点放在大的结构上,注意适当分体面,勿刻画细节以便为后面的深入刻画留有余地。

中间正色为主色层,绘制时以石青、石绿等石色为主,在此色层的绘制时应注意:a、用色要薄,因为此色层绘制以石色为主,而石色本身的覆盖力比较强,所以要薄以不覆盖底色层的用笔,保留住笔触。b、注意用色的纯粹性,色用时不要调和在一起。c、要注意笔的表现力,在加积颜色时要注意浓淡适宜,注意色层叠合时的错位,而这一切往往是靠用笔去表现,但是在此色层中的用笔无需用线而是靠笔触来表现。

(二)水色罩染层

此色层以薄中精简为要,在这一色层的绘制中包含了两个小的层面:a、罩染水色,调整关系。b、点线提勒,刻画结构。水色罩染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柔和石色,丰富韵调。而是固色,提醒精神。

1、色彩厚度的产生

青绿山水的色彩讲求厚重,并且色彩是以叠合的方式进行,叠合中一方面通过每一层面不同的厚度、干湿度以及笔法形态产生厚度。另一方面通过用笔的错位性以及线条本身的粗细、快慢的变化。色彩上要找呼应点,冷与冷、暖与暖的呼应。

2、色彩的冷暖问题

色彩要讲冷暖,国画中的色彩区别于水粉、水彩,是由比较纯粹的色彩在画面上叠加以达到冷暖。如果需要偏冷则以石绿从面积与厚度上加大比例,如需再冷便在适度绿调基础上叠加石青;偏暖,石绿则要薄,透出赭石底,如需再暖则可以用朱砂调节色彩。色彩的表现力度在于对比与协调,在这里重要的是色彩的冷暖和深浅色位置的准确与灵活的呼应设置以及面积的大小。

青绿山水是我国山水画艺术的古典形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强烈的民族风格。其色彩缤纷的审美品质对今日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我们需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精神,重建中国画色彩的当代面貌。

上一篇:论《弗兰肯斯坦》中第一人称叙事策略的优势与... 下一篇:浅谈VI设计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