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管理在ERP中的实现及价值

时间:2022-09-09 09:38:27

服务管理在ERP中的实现及价值

售后服务对“客户满意度”和“二次营销”有直接的影响。例如客户购买产品后,在质保期内能否得到主动的服务,在质保期后能否得到及时的响应,既关系到客户对于产品/服务的体验和评价,又关系到客户将来是否愿意再次购买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有鉴于此,“以服务促进销售”越来越成为企业的共识。然而传统ERP对服务管理业务的支撑能力较弱,难以实现从服务协议、服务订单、服务派遣、维修管理、零件更换、成本核算到服务考核的全流程管理。对于独立于ERP的服务管理系统,如何与客户、销售订单、产品BOM、物料需求、工时登记和成本管理等数据集成,又是不小的障碍。本文以微软DynamicsAX2012为例,阐述服务管理与其他业务协同应用的流程,以资参考。

一、服务管理实现的基本思路

服务管理涵盖从服务协议的约定(如售后服务条款)、服务订单(发起服务)、服务派遣、任务执行(包括维修、零件更换、服务活动、工时/费用登记等)、成本与收入管理到服务监控与报告的全过程,其流程如图1所示。

(1)首先按照约定维护服务协议,包括面向的客户、项目或销售订单、产品,以及详细的服务条款,如服务时间/频次、内容和响应时间等。这是服务的基础与规范。

(2)服务的发起既可能来自于客户的申请,又可能是根据服务协议自动触发,无论被动服务还是主动服务,都将创建服务订单,继而执行服务过程。

(3)服务团队根据员工技能和工作负荷,将服务任务派遣给团队成员。

(4)服务人员接受任务后,进入服务执行环节,例如维护、保养和维修等。对于维修活动,能够依据流程进行故障分析、措施制定和措施落实,最终完成维修。如需更换零件,那么参照服务BOM申请替换,并且将维修的BOM形成维修档案。

(5)对于服务中发生的工时(劳务)、费用(例如差旅费)和物料等,根据服务活动及时与人力资源、库存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模块协同运行,随时产生服务的成本和收入数据,为产品改进与财务控制服务。

作为管理人员,能够随时监控每一个服务订单的执行状态,了解服务的措施和成本、收入,并且依据服务过程,自动形成服务管理的知识库,为质量改进与市场策划提供源源不断的一手资料。

二、服务管理在ERP中实现的技术路线

1.服务协议

服务协议明确了服务的对象、服务的方式、服务时间(协议有效期)与频次、服务的响应时间等,这是双方约定且具有法律效力的条款(图2)。

服务协议基于客户、项目/销售订单和服务的产品创建,因此,能够与产品的技术、生产、质量和销售等信息关联,为后续业务中对产品的追溯创造条件。

服务时间与频次约定了服务的起始时间,例如,产品的质保期为3年,每年免费保养一次,那么则可以将服务生效的时间定义为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为3年后;并且频次为1年1次。这样,系统将在服务时间节点前自动生成服务订单,实现主动服务。

服务内容约定了提供的服务项目,例如清洗、维护和零件更换等,而且约定是否收费和收费标准等。

服务级别协议是对服务的响应时间作出约定,例如在接到服务申请后,多长时间开始响应、保证多长时间服务达标等。依据客户的重要度和产品的关键性,可以对服务级别协议进行分级,例如A、B、C等。

2.服务订单

如果是被动服务,那么需要手工创建服务订单;如果是主动服务,那么系统会自动创建服务订单。服务订单是服务申请、派遣、执行、成本/收入管理和监控等过程的载体。从原理上来看,类似于销售订单,不同的是:内容是服务项目(含更换的零件),而且融合了服务阶段、服务活动和维修管理等服务业务于一体。

3.服务派遣

服务订单创建后,服务团队的负责人将各项活动分派给服务人员:通过甘特图,能够总览服务订单和活动,根据服务人员的能力与负荷合理地派遣任务。服务派遣后,工作人员通过ERP、邮件和企业门户等接受任务。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查看各项活动的状态,监控其是否按计划完成各项工作,并在发生异常时及时调度(图3)。

4.维修管理

维修在服务中占的比重较大,从问题报告、故障诊断、解决方案到修复完成,均需实现数字化的管理。

为了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技术与服务部门可预先建立维修知识库,将故障现象、诊断分析、解决措施进行归纳总结,服务人员在现场即可快速参照。同时,在服务过程中有新的故障类型、诊断和措施,又可维护添加到维修知识库,持续完善。

典型的维修管理流程如下。

(1)故障登记:服务人员观察问题,描述故障发生的部位(区域),选择故障代码,还可用文字详细描述问题现象。

(2)故障诊断:对故障诊断后,登记故障发生的原因,为问题解决提供线索。

(3)解决方案:制定故障的解决措施,例如清洗、返修或更换零件等。

(4)修复完成:根据解决措施修复产品后,经过检验,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完成维修。

在维修过程中,发生的资源、工时和物料消耗,及时登记到系统中,并且与财务集成,从而控制维修中的成本。

5.维修BOM与零件更换

产品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BOM,例如工程BOM、制造BOM,在传统ERP中这两者管理完整,然而随着维修的展开,不断替换零件,产品的BOM越来越难以控制,为后续的使用、服务带来不便。

为了记录每次维修时替换(或增减种类与数量)的零(部)件,首先需要建立维修BOM。维修BOM可手工创建,或直接从制造BOM中复制,即把最终出厂的产品作为维修BOM的基线。

在维修中,如果需要更换零件A,那么直接选择A,输入替换数量,即可形成替换申请。如果有库存,直接从库存领料;如果没有库存,那么通过MRP计算或手工创建采购与生产订单,最后领用、安装。

如果需要增加或减少零件,直接在维修BOM结构树上编辑,包括零件(物料)编码、数量。维修BOM编辑后,如果需要增加零件,同样按照物料需求驱动采购和生产业务,继而领用、安装。

每一次维修BOM的变化,以及零件替换、增加、减少的记录,均与服务订单关联,且对于每个零件的采购、生产和质量等业务过程实现可追溯(图4)。

这样,通过维修管理,即可实现维修BOM与零件替换的完整记录,切实做到从设计、制造、维修到报废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6.服务成本与收入管理

服务成本包括工时费用、差旅费用和物料成本等。根据是否在质保期内,确定服务成本是否归集到销售订单或项目,是否计算销售收入等,这些细则均可在服务协议中约定。实际发生时,系统会自动计入不同的会计科目,以实现服务与财务的集成。

由于财务与业务关联,通过审计线索,能够追溯到每个凭证发生在哪个服务订单、哪笔支出,从而为服务的成本控制提供支撑。

7.服务跟踪与考核

服务管理人员和客户通过ERP或企业门户能够跟踪服务的状态、客户响应时间、产品故障、解决措施与维修结果,监控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人工、差旅和物料费用,记录客户对服务的评价。因此,以服务管理为支撑,建立从时间、成本和质量等维度考核的体系,既能控制服务成本,又能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服务管理在ERP中实现的价值

基于ERP的服务管理路线,支撑了从服务协议、服务订单、服务派遣、维修管理、零件更换、成本核算到服务考核的完整过程,为服务的规范化提供了保障。由于服务管理与前端业务紧密集成,因此通过ERP能够建立从采购、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记录其演变的过程,为客户应用和维修服务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应计的收入,实时反映到财务系统,能够准确地归集项目/销售订单的服务成本,分析不合理支出产生的原因,为产品改进和服务提供可量化的指标。

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大势所趋,服务对客户体验尤为重要。通过ERP的服务管理,既提升了公司的内部管理,又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为“二次营销”创造了机会,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上一篇:激发兴趣 突出主体 自主合作 下一篇: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的正确定位及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