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的博弈论分析

时间:2022-09-09 09:10:05

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的博弈论分析

【摘要】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持续已久,本文运用进化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中美两国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选择。从中美两国的长远利益考虑,经过反复博弈,美国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逼迫只是一种威胁,中国政府会选择让人民币缓慢升值。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有限理性;进化博弈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为国内外持续广泛关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合理估计,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正常往来以及世界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有重要影响。尤其是中美两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分歧由来已久,美国政府多次对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因此,如何选择人民币汇率策略成为两国政府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策略选择。

一、进化博弈的基本理论

进化博弈理论从有限理性的个体出发,以群体为研究对象,认为现实中个体并不是行为最优化者,个体的决策是通过个体之间模仿、学习和突变等动态过程来实现的。有限理性博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快速学习能力的小群体成员的反复博弈,相应的动态机制称为“最优反应动态”;另外一种情况是学习速度很慢的成员组成的大群体随机配对的反复博弈,策略调整用生物进化的“复制动态”机制模拟。本文主要考虑的是后一种情况中的两人非对称博弈,分析的框架是用两个(或多个)有差别的有限理性博弈方群体的成员,相互之间随机配对。

二、进化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民币汇率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有很大影响,因此虽然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拥有自,汇率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两个国家之间均衡的结果。通过进化博弈论的知识可以很好地阐述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之间关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问题。本文的基本假设如下:(1)这里只有两个博弈方分别为:中国政府(C)和美国政府(A)。(2)博弈双方都是有限理性经济人,只有在长期的学习和策略的调整才能找到最优策略。(3)两国政府的收益均是从各自的整体利益考虑的,不仅仅指单方面经济利益的变化。(4)中国政府只有人民币“不变”与“升值”两种策略选择;美国政府只有“逼迫”与“不逼迫”两种策略选择。假设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给双方带来的收益均是常数且与升值幅度成比例变化。用а、c分别表示为人民币每变化百分之一时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收益的变化。两个博弈方有明显的先后顺序,在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中国政府先行动可以采取“升值”或者“不升值”的策略;看到中国政府的选择后美国政府有选择“逼迫”或者用α表示中国政府主动使人民币升值的幅度,β表示美国政府要求升值的幅度,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幅度β要大于中国政府自愿升值的幅度α,即α<β。一般地认为人民币小幅度的升值对于目前处于巨大贸易顺差以及外国政府的压力下的中国来说是有利的,在中国政府决定升值α之后,如果美国政府接受并且不逼迫继续升值则双方的收益为c、a;如果美国政府认为升值幅度不够继续逼迫中国政府把人民币升值到β,但是此时中国政府会明白无论以后采取什么策略反正美国政府都会选择逼迫,会导致中国政府以后选择不升值,因此从长远来说会给美国政府带来损失b;因此在中国政府选择“升值”的情况下美国政府肯定会选择“不逼迫”,即a?b??a,最后双方的收益各为:?c、a?b。中国政府选择保持人民币汇率不变,美国政府接受即不再采取逼迫政策,则双方的收益保持不变分别为0、0;如果美国政府觉得一定要采取逼迫策略使人民币币升值到β,则双方的收益分别为?c、a。在分析中?、、a、b、c均大于0。

两个政府间的博弈模型可以表示为图1的扩展行形式。

三、中美两国对人民币汇率选择的现实分析

1.2002年汇率改革之前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和美元“固定”汇率。面对美国的“逼迫”策略,人民币汇率采取“不变”策略。从从博弈论的观点来看,这个组合时纳什均衡但不是进化稳定策略,中国政府顶住外界压力,继续采取谨慎态度,保持人民币汇率不变。

2.2005年,我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达到8.11元水平,中国政府采取“策略”。而美国政府并不满足于人民币的小幅升值,继续威胁要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中国政府迫于压力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将人民币升值5%和9%。

3.2008年以来人民币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升值之后,汇率一直在6.82~6.84之间小幅波动,人民币汇率在21个月内基本维持不变。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为了拯救国内金融市场美国政府需要发行大量国债。如果美国继续对人民币施压,必然导致中国抛售美元或者以美元计价的债券,这将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更加恶化,违背其政策实施的初衷,因此美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采取缓和态度,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采取“逼迫”策略对自己是不利的。

4.在美国政府策略调整以后,中国政府也开始调整自己的策略。从2010年3月26日开始,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开始逐步上升,每天升幅都是1~2个基点,连续8个交易日升值,这打破了长达21个月的盯住汇率。人民币汇率开始走向一个缓慢升值的过程,美国政府仍然保持比较缓和的态度。

四、总结

1.在中美汇率之争的博弈中,中国政府的最佳策略应该是从具体的国内与国际情况以及实践经验中找到合适的汇率水平,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维持一个汇率水平不变。汇率的变化不是迫于美国的压力,而是从中美长期经济合作的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双方共同的利益,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

2.美国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逼迫只是一种威胁的行为,从长期的经济利益考虑,美国政府基本上不会采取强制逼迫的手段。如果要求人民币加速升值,必然会促使中国政府抛售美元或者不再买入以美元计价的债券,减缓美国经济增长的步伐,对于美国政府来说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邓敏.人民币汇率趋势的中长期分析:博弈模型[J].城市金融论坛,2005(1):7-10.

[2]赵春明,王怀民.大国间的汇率博弈:中美巨额贸易差额下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

[3]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罗宵.从人民币升值透视中美国际关系博弈[J].学海,2007(3):167-172.

作者简介:张霞(1978—),女,河南永城人,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资本市场。

上一篇:地区性小型连锁超市物流管理探析 下一篇:企业目标实现途径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