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生产理论探析

时间:2022-09-09 07:15:11

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生产理论探析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0)12-0038-02

摘要:社会关系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生产理论,对于把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关系生产 实践 需要

Analysis on Marxist Theory of Social Relations Production

Abstract: Social relations production theory is an important aspect in the Marxist theory of production. Paying great attention and in-depth study Marxist theory of social relations production , will be of the important meaning to grasp the law of the human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armonious society .

Key words:social relations production practice need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人口的生产、社会关系的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社会关系的涵义和重要性

1、社会关系的涵义。社会关系是人的活动的存在状态的内在形式及其存在方式。马克思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物质关系形成他们的一切关系的基础,这些物质关系不过是他们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罢了。”[1]没有这些形式,人的活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能进行。人的种种活动始终体现在社会关系的系统中,在与这些关系紧密且不可割裂的联系中得以实现,并由此获得某种具体历史的性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成果产物的社会关系,同时也表现为这一活动的特定前提和条件。社会关系不仅构成人的活动的必要条件、形式,它还“规定”人的活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2、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和结构。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社会关系是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生产力出现的,它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组织和推动作用。一切生产,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人与自然关系的生产、及整个社会有机体的生产,都必须以社会关系的存在为前提,离开了社会关系,任何社会生产都不能进行,更谈不上历史合力的形成,从这方面讲,社会关系是一切生产的前提和要素,没有社会关系,就没有其他生产,从而也就没有整个社会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想……是把社会关系分成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不过是物质的社会关系的上层建筑,而物质的社会关系是不用人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而形成的,是人维持生存i的活动的(结果)形式”[2]。由此可见,社会关系具有不同的层次划分:当作为个人间联系和交往层次的社会关系时,它表现为人们的某种具体行为活动,是社会关系的具体感性的反映和在社会生活表层上的显现;而作为社会结构和结构的社会联系的社会关系,反映人们实质的和必然的联系的社会关系才是人们共同活动的形式及方式。社会关系本身是人们与集体、集团、社会之间客观存在的、稳定的和实质的联系。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生产理论的渊源探析

1、社会关系源于人们的需要和利益,其生产作用更为重要。马克思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指出:“……真正的社会联系并不是由反思产生的,它是由于有了个人的需要和利己主义才产生的,也就是个人在积极实现其存在时的直接产物。”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手稿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结果,首先是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本身的,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本身的再生产和新生产。这种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实际上是这个过程的比其他物质结果更为重要的结果。”马克思认为,如同人的活动的其他成果一样,社会关系同样在实现多样化活动的需要中产生出来,人们正是通过需要才彼此联系起来,经过现有的生产关系和其他关系的普遍联系效应,人们的普遍需要获得更为具体的形态――利益形式。因此,社会关系总是与人的共同需要、利益有最紧密的有机联系,人们的需要和利益或是社会关系存在的源泉,或是社会关系的客观表现形式。而人们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正是在社会关系中得以具体化,并借助它得以实现和满足。

2、社会关系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人们在生产中不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3]可见,正是在人类的生产和交换的活动中产生了社会联系和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们社会活动的自然结果,社会关系产生于人类的社会活动中,人类的社会活动也依赖于社会关系,而一种社会关系一经产生,就会给人类的社会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对人类社会社会活动的方向和过程起着基础性的调节作用。

三、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生产理论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对社会生产理论的伟大贡献,突出体现在他们揭示了社会生产对整个社会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基础性作用。正是在社会关系中,才能揭示社会生活中一切现象的的本质。

1、分析社会关系生产是理解人的本质的一把钥匙。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历史上的一切关系,包括地缘的、血缘的、民族的、国家的、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文化的、伦理的、法律的、家庭的、生产的、分配的、消费的、流通的、亲朋的、党派的、宗教的、法权的、阶级的、财富的等各种关系,都表明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结合,每种结合都以倍数或次幂的形式增大了人类的个体力量,历史发展由此获得了源泉和动力。恩格斯说,人彻底地脱离动物要有两次提升,一次是从物种关系方面提升出来,一次是从社会关系方面提升出来。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个人的社会化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和完成的,社会关系的现实性决定了人的本质的现实性。

2、社会关系生产是整个社会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基础。社会关系生产是其他社会生产和社会生产系统赖以运行的社会关系的实践基础,社会关系生产的状况及其变化直接制约其他社会生产和社会生产系统的社会状况及其变化。社会关系生产的直接目的,是满足现实的人的生活社会化的客观需要,最终目的是从社会关系方面维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渗透于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各方面。社会关系的生产直接决定整个社会生产系统的社会性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的“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作用,是通过该系统中的社会关系体系内部的矛盾运动――“社会关系生产”来实现的,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及其整体才得以从生产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及其体系来集中体现出自身的社会性质。因此,由“四种生产”构成的社会生产系统是基于物质生产而受社会关系生产直接决定的。

3、研究社会关系生产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谐社会关系的构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和现实可能,社会关系生产与社会生产系统中其他三种生产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其中,人口生产是基础,创造人力资本;物质生产是根本,创造社会资本;精神生产是灵魂,创造智能资本;社会关系生产是中枢,为其他社会生产系统中三种生产提供动力。社会关系生产适合于社会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状况,便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否则将起消极的抑制作用。因此,站在社会生产系统整体的高度,辨证地认识和正确理顺“四种生产”之间的关系,对和谐社会关系的建立有举足轻重的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1.

[2]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20-12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作者简介:井阳军(1970―),男,河南商丘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部教师,硕士,讲师。

上一篇:班级管理探索 下一篇:浅谈日韩政治文化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