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关联角度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理解

时间:2022-05-27 10:31:07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0)12-0008-02

摘要:关联理论在话语理解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话语理解的认知心理依据,解释和制约语言的表达与理解。本文主要以《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为例,从明示推理、最佳关联及认知语境的角度探讨话语的理解,主要讨论了什么是关联理论,以及关联理论对话语理解的影响和制约,对于正确地理解话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关联理论 认知语境 话语理解 明示 推理 《傲慢与偏见》

Abstract:The relevance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 reveals the basi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explains and restricts the express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Taking the discourse of the Pride and Prejudice for exampl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understanding of dialogu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stensive-inferential theory, maximal relevance and cognitive context.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 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 pointing 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

Key words:relevance theory cognitive contextdiscourse understanding ostensive-inferential Pride and Prejudice

Sperber和Wilson(1986)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的概念。任何语句在不同的场合可能有不同的意义。明示推理模式既强调了说话人,也强调了听话人。明示和推理是交际的两个方面。“明示”是对说话人而言的,是说话人通过某种使听话人“显映的”(manifest)方式明确向听话人表示意图的一种行为。推理模式强调的是听话人凭说话人所提供的显映的方式进行解码,并将解码所得到的证据作为前提的一部分,再结合听话人本身的认知语境(旧信息)对话语信息(新信息)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推理,最终达到对话语信息的正确理解。依据最佳关联原则:说话人必然将所要强调的部分通过某种明示手段表现出来,以便听话人进行推理。没有这种“明示性”,有时即便有了语境,听话人也无从下手。正是“明示性”对推理模式的这种规定,最佳关联原则才可能成立。

本文尝试着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入手,对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进行剖析,分析它是如何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人物性格,表达情感和烘托主题的。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擅长描写人物对话。她巧妙地利用对话营造气氛,刻画人物,突出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下面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为例,应用关联理论相关原则对话语的理解进行阐释。

一、明示---推理与话语理解

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话语理解是一个交际相关的推理过程。语言交际时,人们倾向于用最相关的方法处理最相关的信息,因此,交际相关是以认知相关为依据的,或者说认知相关原则能足以保证交际者对他人的交际行为作出期待或预测、指导或控制交际(熊学亮,2000)。“话语的理解过程是确立关联性、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话语是一种明示,它为理解提供了依据。

交际者为使听话人懂得自己的意图,总是以明示的方式表达信息;听话人为了了解交际者的意图,必须将信息进行演绎推理。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交际者对听话人的认知环境和交际情景加以推理,并据此通过话语向听话人示意/传达自己的交际意图;听话人则依据该话语提供的信息和相关的语境信息,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解码和推理,最终是对交际者的交际意图的认知。因此,交际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编码―解码过程,而是更重要的对话语和语境信息的动态推理过程。

“达西先生,现在该轮到你谈点什么了. 我已谈过跳舞,你就说说这房子大,跳舞的人多吧.”

他笑了笑,告诉她说,她要他说什么就说什么。

在当时的社会交际原则下,在舞会上跳舞的双方要有适当的交谈,这是社交规约也是基本的礼貌,但是伊莉莎白是以一种指令的口吻去要求达西这样做,而且要他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做出评价,显然有要惩罚达西之意,讽刺达西的傲慢及不懂社交礼貌,想要告诉他怎样在舞会上保持应有的礼貌,如果一个人要是真心诚意的想要和对方交谈,是不会要求对方评价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反映出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固有的偏见,加之达西那种让人无法忍受的沉默不语,更加深了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

一般情况下的交际是双方有共同的目的,即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图,而且说话人通过明示刺激信号[话语、表情、手势以及其他事物、符号,一般情况下是语言]启示听话人,尽量使他容易地明白自己的意图,当然听话人也要根据这个明示的刺激,来推理说话人的意图,伊丽莎白正是发出了一个明示,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意图,达西也从中推理出对方嫌弃自己太缄默不语,或者有些高傲,不屑与人交谈,所以他只是笑了笑,并且按照伊丽莎白说的做了。在这段对话中,我们能看出伊丽莎白的真正意图,只是想让“高傲的”达西不要太傲慢,同时也是想给他个小小的惩罚,达西显然也已经会意。根据关联理论,明示交际中的推理,即是寻找关联,理解一个话语就是找到话语的关联性。否则,对话就无法进行下去,因为伊莉莎白并不是真心想听达西来描述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这时就需要听话者对这句话进行推理,结合自己的认知及语境,找到话语的最佳关联,最终理解话语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二、最佳关联与话语理解

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行为,明示―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主要是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

Sperber和Wilson认为,成功交际的关键在于说话人和听话人能否找到最佳关联。而一个话语要建立起最佳关联,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当话语能够产生足以引起听话人注意的效果;该话语让听话人为取得这些效果而确实付出了一番努力。寻求最佳关联就是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自觉遵守关联原则:任一推理交际行为必须保证其最佳关联性。

最佳关联性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人们对话语和语境假设的推理越成功,话语的内在联系就越清楚,这样人们在思辨和推理过程中无须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取得好的语境效果,从而正确理解话语,使交际获得成功。例如在《傲慢与偏见》的第二章中,班纳特先生已经拜访过了宾利,可是夫人并不知道这件事情。由于缺乏共同的背景知识(mutual knowledge),当班纳特先生不断地提到宾利时,其夫人先是对他的话困惑不解,继而感到厌烦,于是迁怒于咳嗽的女儿。

“凯蒂,不要一直这样咳嗽了。老天!请可怜一下我的神经吧。你把它们撕成碎片了。”班纳特夫人说。

但是,当班纳特夫人得知他的丈夫已经去过宾利家了,她的态度立即转好。

“你是多么好啊,我亲爱的班纳特先生!我太高兴了!这也太可笑了,直到现在你竟然只字未漏。”班纳特夫人说。

“你爱怎么咳嗽就怎么咳嗽吧。” 班纳特先生说。

班纳特先生用这种看似答非所问的话语,来表明对其夫人的不满。他其实是在责怪夫人借女儿的咳嗽来发泄她的不好心情。班纳特先生在听到班纳特太太发出的明示信息时,就在提供的认知环境和语境假设中寻找关联,进行推理。班纳特先生最终会从“凯蒂,不要一直这样咳嗽了。老天!请可怜一下我的神经吧。你把它们撕成碎片了”这句迁怒于女儿的话语的关联中推断出的信息意图,取得“太太现在心情很坏”的语境效果,而且班纳特先生基于对太太了解的认知,可以准确推得太太心烦的真正原因,所以班纳特先生采用了这种回答方式,既能表达自己不满的态度,又能进行成功的交际。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关联性是理解话语的标准。我们根据话语信息,结合当时的语境假设去寻找关联;关联选取得当,就会取得相应的语境效果;有了语境效果就会取得交际的成功。正如Sperber和Wilson指出:当新出现的信息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中能够取得语境效果,才说明语境假设取得关联;而且取得的语境效果越大,表明该信息与语境假设的关联越强。

三、认知语境与话语理解

话语理解不仅需要大脑的推理来寻求最佳关联,而且也要从人与客观世界互动的认知、来源于使用者对世界的理解,也就是话语理解更要注重认知语境。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听话人需要形成一定的假设和推理才能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形成假设的过程是人们推理的过程,推理本身就是一个认知过程,也就是一个依赖语境因素的认知过程。认知语境能解释和制约语言的表达与理解,在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以班纳特太太和先生的一段对话为例,

有一天,班纳特先生的太太问他道:“亲爱的,纳瑟菲尔德园已经租出去了,知道吗?1”

班纳特先生说还没有听说.太太又道:“当真租出去了.朗太太刚刚来过这,我全是听她说的。”

班纳特先生却没有说什么.他太太忍不住提高了嗓门说:“你就不想知道是谁租了吗?”

“是你想说给我听的,我又没说不愿听。”

班纳特太太上劲了.“哼,告诉你吧,亲爱的,听朗太太说,租下纳瑟菲尔德园的是个年轻人,很有钱,原来住在英格兰北边. 星期一他坐了一辆四匹马拉的车来看房子,很中意,马上就与莫里斯先生谈定了. 他本人准备搬来过米迦勒节,有几个仆人下周末就住进来。

“这个人姓什么?”

“宾利。”

“是结了婚还是单身?”

“哟,单身,亲爱的,这还用问吗?是个有钱的单身汉,一年四五千. 我们几个女儿的福气可来了!”

“说什么了!这跟她们有什么关系?”2

“唉呀,我的好先生,”班纳特太太说道,“你怎么这样讨人嫌?你明知故问,哪会不知道我在打算着把哪个女儿嫁给他!”3

在听到纳瑟菲德庄园的新主人是一个有大笔家当的年轻人的时候, 本纳特太太十分兴奋并且很焦急地告诉本纳特先生这个消息。本纳特太太说出1并不是简单的询问本纳特先生到底知不知道这个消息, 而是要告诉本纳特先生是谁租下了纳瑟菲德庄园以及租下内瑟菲德庄园的年轻人是多么的富有, 并且还是单身等一系列信息,来暗示她丈夫,目前终于找到个有钱的女婿。班纳特先生说出话语2,并不是说明他不知道他太太的想法,只是觉得厌恶她的做法,本纳特太太也很了解自己先生的想法,所以说出3,表明她真正的目的, 即想要这个有大笔家当的年轻人娶她其中的一个女儿。

双方共同享有的认知环境是话语理解的基础。实际上,言语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听话人之所以能正确的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就是他们对认知环境(cognitive context)具有共识。也就是说,理解是否成功,就看交际双方对彼此的认知环境是否互相显映(mutually manifest)。也就是说对话中的班纳特先生和他的太太都很清楚,班纳特太太说出的话语1的具体含义,对话的双方都有共同的认知语境,共同认知环境就是交际双方共处的世界,而相互显映是指交际双方对某一事实或共同的话题都明了。共处的认知环境质量是说话人和听话人能否成功交际的切人点,听话人对共处认知环境的认知和把握是成功地进行理解的首要条件,共处的认知环境越大,互相显映的可能性就越大,话语的理解就更加具体明确。从对班纳特太太话语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她是一个鄙俗而又感觉迟钝的人; 她不仅滑稽,而且令人讨厌,有时甚至使人感到恶心。以上话语的分析表明班纳特太太是那些把女婿看成是获得的财产的这类人。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关联理论将交际与认知结合起来,不仅推动了认知语用学的发展,而且还对语用现象与交际从一个新的角度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空间。话语的理解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主要是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这就需要听话者对说话者的话语进行推理。这种推理是一种思辨过程,它要求听话者对说话者的明示行为(ostension)中所表达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进行推理。任何一种明示行为在它的信息意图背后都隐藏着交际意图;或者说,寻找说话人的交际意图,首先要理解他的信息意图或字面意思。一旦了解了字面意思,听话人必然进一步去捕捉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此外,双方的共同的认知语境对话语的理解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关联理论是与交际者认知能力紧密相关的。

四、结语

本文尝试用语用学理论中的关联原则来分析《傲慢与偏见》的人物对话,该理论更侧重于听话人对话语的理解,从认知推理到寻求最佳关联,旧语境和新语境的交替变化,来揭示人物内心的认知理解过程,能更准确地把握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及其迥异的感情婚姻价值观,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讽刺的笔调和含蓄幽默的语言向读者展示她的理性思考,表明她的批判态度,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借助作品向我们所传递的信息,更好地领略奥斯汀用于塑造人物、描写场面、安排情节等独特的艺术手法,真正地认识奥斯汀作品的精髓。关联理论为读者赏析小说中的对话提供了新的方法。

关联理论是对合作原则的批判和发展,并非是对Grice 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的简单的扩充和修正,关联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以往语用学的各种解释交际的理论,为探究话语的理解提供了新方法。

参考文献:

[1]Sperber, D. &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刘森林.《语用策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侯智德.语用策略的认知关联研究[J].外语研究,2006,[3].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刘森林.《语用策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 冉永平.语用过程中的认知语境极其语用制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

[6] 苏承志.《英语交际能力与策略》[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7]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熊学亮.《认知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9]赵艳芳.《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0][英]简・奥斯汀 著,雷立美 译 《傲慢与偏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上一篇:朴素淡雅 清新隽永 下一篇: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