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阵痛

时间:2022-09-09 03:59:57

商业化阵痛

任何一个项目从示范到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可能都要经历痛苦裂变的过程,煤化工项目投资巨大,工艺复杂,成功商业化的成本更高。

2002年年底,当全球首辆最快列车——磁悬浮在上海浦东运营时,“中国速度”备受赞赏。这条花费近百亿,长度仅为33公里的高速列车,之所以彼时叫好声不断,源自于中国运输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这一技术若能在全国大规模推广,市场前景将无法估量。

然而,运行了近10年的磁悬浮列车如今却诟病不断,不仅周边市民对这一技术的辐射性仍心存疑虑,单就经济性而言,已经宣告这是一个失败了的商业化项目,因为其上座率低下,每年亏损竟高达上亿元之巨。

商业化是以生产某种产品为手段,以赢利为目的的行为。在一个项目的商业化推广之前,通常先进行示范项目建设,若示范项目长期不能够赢利,商业化推广必然受阻。

在与能源相关的领域,中国有一大批项目正面临着由示范向商业化过渡:CCS(碳收集和封存技术)、微电网、电动汽车、化学储能、金太阳工程……

然而,眼下最为急迫的,要属煤化工产业,这一产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示范运作,如今已经站在了商业化嬗变的前夜。

这是一个数千亿的产业,由于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以煤炭为原料的煤化工产业被各界看好,于是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数十个示范项目一夜之间拔地而起。

由于项目的示范性质,它们大都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和税收方面的优惠,加上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而开出的各种诱惑条件,当前的项目除了少数亏损之外,大多运行平稳。然而,这些项目一旦失去政策保护,完全推向市场,未必具有良好的竞争力。

与政策支持相对应的是,煤化工产业还受制于原材料——煤炭价格起伏的影响,当前煤炭告别“十年黄金期”,价格大幅下跌,煤化工产业看似迎来重大利好,但已经“市场化”的煤炭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形势的波动,一旦经济企稳,煤价可能应声上涨。

在当前拿到路条的煤化工示范项目中,煤制天然气占据半壁江山,这一方面肇因于中国天然气市场的消费预期,另一方面,市场普遍看好国内天然气价格的上涨趋势。然而,随着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气体的大量开采,未来煤制天然气的经济性或许会大打折扣——美国气价的下跌就是最好的例子。

从示范走向商业化,能否赢利是最好的衡量标准。任何一个商业性项目不可能不计成本,也不可能获得政策的永久性补贴。从示范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政策的有形之手应当有计划地放松,只有经过市场检验的项目,才具有真正的商业价值。

上一篇:国企代表:于平凡处写春秋 下一篇:苏龙模式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