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有效指导

时间:2022-09-09 07:15:5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有效指导

【导读】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学生是主体,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的指导者,不同的课型,教学组织指导策略也有所不同,而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各种课型的教学组织指导的策略很多,效果也感觉最明显,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指导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的有效指导要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

导学案是教师实施有效指导的关键,没有好的导学案,绝没有一个高效的课堂,所以教师要研透文本,为课堂提供源头活水,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有针对性导学案,勾画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路线图。编写的过程要关注三线:①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将知识点进行分析、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它是学案上的一条明线,是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和保证。既然以问题为引领的学案是学生自学合学的载体,这就要求我们设计有高品质的引领性的问题。为此,对于学案的核心性的问题,可以多角度、多形式提问,多材料体现,在学案中把问题组团呈现,体现专题化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组团探究,组团验证落实。在设计团“问题”时具体注意三个方面:1、问题从哪来,问题怎么排,问题怎样呈现。2、习题从哪来,习题怎么排。3、框架问题怎么来,框架问题怎么排。尽量避免出现“问题游击”,走出问题黑洞,练习的设计也可打破常规的按题型分类的呈现方式,而以问题为核心,填空、选择、简答等多题型一起来呈现某一个知识点。

二、教师的有效指导要体现在对自主学习环节进程的把握上

知识内化需要宁静的思考,学生的深度参与需要深度的思考,深度的思考需要足够的时间。所以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有教育专家说,有消化反思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知识需要“落座”,落座之前需要游移,学习需要反思和回味。一节课最重要的是什么?既不是学生学了多少,也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落住了多少这就启示我们要把落实进行到底。要小步幅、快反馈,强矫正。张老师在他的书中讲到过一个及时反馈的例子,说是把学生分作三组,前八周第一组的每天反馈情况,第二组的每周反馈情况,第三组的不反馈。结果好坏排列是一二三。后八周反过来,第一组的不反馈,第二组照旧,第三组的每天反馈,结果统计是第三组变得最好,第一组的最不好。这个例子给我们很大的警示:在学习,考试、班级管理等方面都要及时作出反馈信息。同样一节课中,我们也要及时的对所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思考、做好落实,课堂上要走走停停,这样便于学生抖去糟粕,理顺知识,催发顿悟,有助于培养爱思考、会提炼、有条理的人;能够帮助优秀学生在课上及时复习与提升认识;能够帮助学困生在课上迈过一个个沟沟坎坎,这也是培养优秀生、减少学困生的有效措施之一。所以说课堂上不能一味追求大容量而导致学生没有思考交流的时间,教师要巧妙的“留白”。

三、教师的有效指导要体现在培训学生提高认知能力上

一是学习活动开始前,教师着重指导学生在明确学习的目标、对象和任务的基础上,制定好学习策略,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二是指导学生及时吸取教训。之所以这样做可以借用一句话讲: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借用别人撞的头破血流的经验作为自己的经验。张素兰老师说:错误是疫苗,是资源;只知对不知错,算是半对,既知对又知错,才是全对。搜寻错误等于搜寻资源。无数的事实证明,教训中的营养不可小觑。因此,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易错点、易忘点、升华点要及时提醒学生加以注意。可以让每个学生预备一个错题本,积累日常错题。实践证明:在错题中淘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四、教师的有效指导体现在及时点拨上

(1)教师适时巧妙点拨,实现学生的拓展提升。教师的讲解和点拨是两回事,点拨比讲解更有效。以前,在课堂上,小组合学后我总是不放心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知识,不厌其烦跟学生再次讲解,结果令我很困惑。比如,我讲了几遍去绝对值符号的题目,学生还是不明白?这症结在哪里,我难以确认。后来,是张老师的方法帮我解开了疑惑,这个新方法是:“展示时,谁弱谁先说”这样,在说的时候问题暴露出来,再点拨也就有的放矢了,我从“讲师”转变为“点拨者”,从认识层面上,我学会了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我知道了解决问题应该学会优化方法,方法改变一小步,成效变化一大步。从实践层面看,我的及时“点拨”相对于“讲解”,课堂收效更大。

(2)教师点拨还体现在检查反馈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检查至关重要,这好比是中医望闻问切的环节,需要把握好尺度,走走停停,借梯上楼实现学生知识的拓展提升,一般采取的方法是:简单问题快速查,重点问题全面查,灵活问题变通查,易错问题辨析查。

(3)教师点拨思维方法,渗透数学思想。学生毕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对知识整体性理解及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很难通过自学的形式来完成,这就需要教师点拨引导,我在教学有理数一章时,当学至有理数乘方一节,我不是交流储备卷的形式开始新授课的学习,而是回顾了以前所学的内容,告诉同学们,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这种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很常用,用到的数学思想就是化归法,一般总是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因为学生在前面学习中已有了感性认识,理解化归法也就相对容易些。然后继续问什么样的加法可以转化为乘法?类比这种方法,什么样乘法可以为乘方?这里又让学生感悟了另一种数学思想,类比思想,接下来,就是小组交流知识储备卷,开始新知的学习。我想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将数学知识串联起来,使孤立的、分散的、繁杂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会达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的。教师的导的目的也在于此。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藏族中学)

上一篇:从交互设计视角看通讯终端的变化 下一篇:比公平更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