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时间:2022-09-09 06:05:15

浅谈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摘 要: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探索与实践是相对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而提出的,充分体现了物理新课改的精神,符合现代物理课堂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阶段的探究式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落实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注意探究性教学活动的设计,努力营造具有科学探究活动的课堂教学环境,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提高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本文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对探究性学习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做了一些阐述,并着重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物理课程价值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通过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新课标阐明了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那么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一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向导,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性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观点,树立科学精神的一种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途径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培养。故此教师不仅要进行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在“探究学习”模式的教学之中。

一、初中物理课堂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活”和“动”两个字,“活”一方面表现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活动的生动性;“动”表现为学生真正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所以,课堂上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始,继而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进而使其大胆地动手操作,最终得出结论。基于物理教学课时紧的现状,课堂上应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并了解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每一节课可以重点强调某一(或某几个)环节。

1.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探究活动是学生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的。科学探究的问题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在引入新课之前最好由教师提出,这样才能较适合本节要研究的主题,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对问题有一个感性认识,为探究问题做好准备。如我在教学“平面镜成像特点”一节时,先把大平面镜挂在黑板上,让学生观看其他同学,再把平面镜拿到学生面前让其观察,改变物距后对比有什么不同现象?学生看到不同的两种现象后,非常惊讶,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其实,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只是没有留心,在课堂上这种强烈的对比下,现象非常明显,才引起学生高度关注)。随之学生产生各种疑问,这也就形成探究问题的心理愿望。所以,在每一个探究活动之前,老师应精心准备,巧设情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猜想和假设,发展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诱发其探究灵感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和教学的客观环境构成了教学情境。将教学情境作为诱因,可以引发并唤起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的灵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探究活动开始时可以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境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假设与猜想。

在科学知识的探究式教学中,我们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例如在讲“电磁感应现象”时,让闭合的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但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人们一开始就会想到要让闭合的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运动呢?要知道法拉第发现这个结论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在科学发现的故事中,这才是最具奥妙、最有魅力的一段。对于学生那些错误的“猜想”,教师不能简单地用几句话就让学生“明白”它们是错误的,而应当指导他们通过“失败”的实验来更深刻地体会“猜想”之所以“错误”的原因。因此,要实施真正的探究式学习,就一定要注重学生科学猜想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对一些物理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甚至能进行较为缜密的论证,写出有关的小论文。得出的答案并不一定要正确,只要合理,都是允许的,还可以是没有现成的结论,或是有的尚有争议,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民主意识、科学评价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提高科学创新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又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演示一个气功表演的例子:气功师平躺在地面上,身上压了一块大石板,然后让助手用大铁锤打击石板,学生看到石板碎了而气功师却安然无恙。这种物理情境与学生的原有知识产生冲突――被锤打怎么不受伤?学生头脑中有了疑问。教师适时引导:如果气功师身上不压大石板,而让大铁锤直接打击其腹部,气功师愿意吗?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产生了想探究压力的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欲望。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身边的学习用品如铅笔进行探索:两指压紧铅笔两端时感觉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一端效果更明显?如果把铅笔的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用大小不同的力压另一端感觉又怎样?学生经历探究体验后,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两个因素――压力和受力面积,便会产生深刻的、定性的印象,继而引发他们更深一步进行定量探索的热情。

3.强调探究过程,合理指导探究方法,努力开发学生的探索潜能

科学的方法是行动的指南。只有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觉运用自己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去同化新知识,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教学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到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乐趣,并掌握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的“教”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层次上,更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策略。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节时,让学生提出像与物的关系的猜想,可列举出“像小于物,像大于物,像等于物;像距小于物距,像距大于物距,像距等于物距”等等的假设,学生们各持己见,相互争议,表明他们对此是模糊不清的。通过本节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数值,在比较分析后,得出自己总结的正确结论,学生既有成就感,又在探究中获得了各种能力。探究过程的教学应循序渐进,可采用“先牵着鼻子走,后放手走”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既要思考别人的意见,又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既要独立完成探究方案,又要认识到在科学探究中必须要有合作精神。此外还要注重查缺补漏,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学生探究或都必须采取完整的探究环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探究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要运用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对话关系,学生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直接与周围事物和现象进行对话,直接与教师进行对话。

二、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需处理好的问题

1.努力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活动应给予理解和尊重,实现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尊重学生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必须保留学生学习自由的权利。要做到学生主动探究,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自主地开展观察、实验、研讨等各种探求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学生很少甚至没有自主的活动时间,就谈不上去主动探究,探究实验后学生发言不积极,原因就是他们进行观察实验的时间太少,造成感性知识也就太少。

2.灵活指导学生探究,使科学探究活动更充分

学生活动会很耗时间,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使学生探究更充分。如果学生对某次探究活动特别感兴趣,或者探究过程中学生又发现了新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则可以延长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和讨论。有时在某个概念或原理的教学中,学生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相关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还可组织学生课外补充,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在初中课程较紧张的前提下,物理教师应利用好学校课外活动时间,组建并指导物理探究活动兴趣小组开展活动,适当地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

3.注重挖掘各种教学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媒体中有关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报道,引起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采取多种渠道收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于那些超过人类感官极限的自然现象,对于学生难以亲身经历或具有某种危险性的科学探究过程,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必要的补充。应适当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资源,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环境。网络环境具有适时性、交互性、开放性、趣味性和共享性等特征,合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利用网络环境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可以发挥网络技术的自身优势,可以提高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但现实中各种资源十分欠缺、班级班额过大等等诸多原因使探究性学习的实施难上加难。如果课堂教学中多以讲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就犹如纸上谈兵。

总之,探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教学形态,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它的成效不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地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应有创造力,要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创造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

[2]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3]高凌飚,张春燕.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4]应俊峰.研究性学习的管理.

[5]张行淘,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

(作者单位 湖北潜江市园林二中)

上一篇:学校成绩数据分析和成绩考核关系之我见 下一篇:当前社区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