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成绩数据分析和成绩考核关系之我见

时间:2022-10-27 10:52:43

学校成绩数据分析和成绩考核关系之我见

学校管理中,依据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对班集体、教师个人做出考核与评价是学校教学评价及动态过程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有不同的教师对基于同一次考试成绩数据而做出个人对于考核结果的截然不同的解读,并以此来质疑学校做出的考核评价。

笔者在前几天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

一次考试后,成绩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已经结束,考核结果还未公布,一位班主任就来反映问题。他依据刚结束的那次考试中他们班总体成绩在全年级12个教学班中属中上等,并且全校前10名学生他班有2名,是全校各班级中最多的成绩数据,坚持认为他们班级应该被评为“红旗班级”(学校的一贯做法是成绩考核最优秀的2个班级为“红旗班级”,次之的2个班级为“先进班级”)。并同时质疑××班一个全校前10名的学生也没有,却每次被评选为红旗班级的不合理。当我以“前10名的学生没有,但总体考核成绩很好”来解释说明时,他又反驳到不注重尖子生数据考核的考核方案不合理。

刚送走这位又来一位,他是听到有人质疑他们班学生成绩统计前10名未占一名却是“红旗班级”而来“理论”的。他的观点是国家教育方针强调的是教育均衡,学校的办学理念也一贯是这样,那么学生“均衡”发展的班级才是“红旗班级”,而他们班在学生成绩均衡发展、全面发展方面无疑是年级中的佼佼者,所以这个“红旗班级”当的是问心无愧。他并同时反问成绩在全校前10名的学生算什么、这么大个学校单凭10个学生能生存发展……

对于同一份成绩数据统计,却有了如此的差异性解读,并解读得似乎都言之凿凿,理之确确!问题的实质其实在于未能深刻理解成绩数据统计分析和成绩考核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成绩数据分析是在采集学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以一定方法计算出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它的意义在于分析结果可以从各个方面反映学校的教学状况,反馈当前或历次以来教学过程的教情和学情,从而向教学参与者反馈问题、差距,或是效果和优势。成绩数据的采集可以是全县统考成绩,校际联考成绩,全校成绩,班级成绩等等;统计项目可以是均分,及格率,高分率,低分率,参考率,差生率,优生率,分数段,名次段,成绩跟踪比对等。

成绩数据分析应有如下特点:1.全面性。尽量从不同角度统计成绩,来反馈教学的各个方面,数据越详实参考意义越大,越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科学准确性。数据的采集要来源可靠、标准统一、公信度高,统计方法要科学合理、准确无误;3.指导性。各个项目各个类别的成绩分析数据,对各个层面的教学参与者都具有指导作用和参考意义。

而成绩考核是以成绩数据分析为基础,通过对教学参与个人或集体进行考核项目的统计汇总,得出结论并进行考核评价。它和成绩数据分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的联系在于成绩考核的数据来源于成绩分析数据,只有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才能保证考核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

但二者之间更多的是区别。区别首先在于成绩考核的考核项目可以是全部的成绩分析数据,但更多的时候是部分分析数据。这些能够应用到考核方案中的数据需要具备三个要求:1.数据采集的可信性和可操作性,如,不能将某一次特殊的成绩数据应用到长效的考核方案中;2.数据采集的有效性,如,不能将在不对等条件下产生的参考分析数据应用到考核方案中;3.数据选择的科学性和引领性。任何一所学校成绩考核项目都是有所选择的,这选择要体现教育管理者的办学理念和思想,要引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方向,从而引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向。

作为学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管理,必然建立各项在考核评价基础上的管理制度。诚如前所言,考评项目必然是有所选择的体现为为制度而规定,并规范着学校办学方向、指导并引领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至于项目选择的科学与否则是对管理层的一个考量。

清楚了这些,单就两位班主任所质疑的问题来讲,解决起来就简单得多了。首先要将成绩数据分析不等同于成绩考核的道理解释给两位特别是第一位班主任听,然后申明既定考核方案在没有经由严格程序出台并公布实施新方案之前必须遵从执行,但他们对考核制度的质疑,可以书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提交教代会研究讨论,确有必要修改的可以体现在考核方修订案中通过后执行。但必须引起学校管理者注意的是这种被考核者因为考核评价产生的意见和矛盾,如果不妥善消弭就会冲击制度的公信力和执行效果,甚至将影响到学校的管理成效。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棋源中学校

上一篇:试谈语文新课导入 下一篇:浅谈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