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DEA分析

时间:2022-09-09 05:52:23

浙江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DEA分析

[摘要] 本文以沪深交易所上市的浙江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C2R模型对2006年97家浙江上市公司的综合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浙江上市公司整体平均综合效率较低,且效率值两极分化严重;上市公司行业构成不够合理,影响整体效率水平;不同行业综合效率值差异显著。

[关键词] 浙江上市公司 相对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浙江上市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浙江板块”。浙江板块是浙江省内上市公司的企业群体,大多盘小绩优,且有良好的市场表现,是质量、业绩、信誉等总体比较好的板块。浙江省通过股票发行和配股筹集生产建设资金,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建设发展。近年来,浙江上市公司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如上市公司总体规模偏小,总量规模也不大;产业布局不够合理,资产重组进展缓慢。上述各原因使得浙江上市公司整体效率下滑。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C2R模型,测算2006年浙江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对效率 ,分析各公司效率及其变化,探索改善浙江上市公司整体效率的途径。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本文界定浙江上市公司的标准是,如果一个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属于浙江的企业、自然人或职工持股会,那么它就是浙江的上市公司。截止2006年12月31日,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有代表性的96家浙江上市公司,涉及商业百货、化工、电子、机械、医药等行业,其中有4家ST公司。

效率值在衡量产业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竞争力、企业价值时越来越被重视。经济学界对效率的研究主要是对资源配置的研究,在分析中常采用确定的生产前沿法,多数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由于数据包络分析法可以用来衡量多投入多产出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值,且本文的研究对象,浙江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两极分化显著,所以本文选择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浙江上市公司间的相对效率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效率相对较差的公司与有效的公司之间的差距及其原因,以提高浙江上市公司的整体效率。

二、相对效率度量的DEA分析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运筹学、管理学和数理经济学交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DEA是使用数学规划模型评价具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的“部门”和“单位”(或称决策单元,简称DMU)间的相对有效性(称为DEA有效)。根据对各DMU观察的数据判断DMU是否为DEA有效,本质上是判断DMU是否位于生产可能集的“前沿面”上。使用DEA对DMU进行效率评价时,可以得到很多在经济学中具有深刻经济含义和背景的管理信息。DEA 评价模型特别适用于具有多个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复杂系统,它对决策单元的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同时进行评价。

三、评价指标体系

用DEA对浙江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进行分析,就不宜将各公司具体的原材料、产成品产值等作为投入产出指标,因为各公司由于经营范围不相同,原材料、产成品等也就各不相同。而数据包络分析的主导原则是:在某一视角下,各DMU 有相同的输入和输出。本文我们将公司界定为利用其掌握的资产,通过经营获得盈利的同质机构,以此评价其相对效率。选择的投入指标主要是涉及企业资产类的指标,包括流动资产(X1)、固定资产(X2);产出指标主要是涉及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包括主营业务利润(Y1)、净利润(Y2)、净资产收益率(Y3)以及每股收益(Y4)。这种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主要出于以下考虑:在投入方面,流动资产是企业的一项短期资产,在企业资产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用于衡量一家企业的短期变现能力以及短期偿债能力,如果企业的流动资金不合理,资金未能有效地加以利用,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效率;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长期资产,在同类企业中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生产规模,如果比重太大就会使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影响资金的周转速度,从而影响资金的获利能力,因此它是影响企业的产出及效率水平的重要因素。

在产出方面, 公司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是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净利润是衡量公司效益最频繁的指标;主营业务利润关系到研究对象的行业属性;净资产收益率在财务角度分析中最能体现投资收益水平,它比较真实地反映所有者投资的获利能力,体现企业投资经营活动的效率,是投资经营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指标;每股收益反映了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

四、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2006 年在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上市的97家浙江上市公司进行分析,使用这97家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中的数据。用投入角度不可变规模报酬的DEA模型,使用Matlab编程计算,可得到97家浙江上市公司2006年经营业绩的相对效率,结果见下表。从中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整体平均综合效率较低,且效率值两极分化严重。2006年平均综合效率值(几何平均数)为0.3579, 其中12家浙江上市公

司综合效率值为1,即为DEA 有效,说明它们在业务规模、资产规模和经营效率方面都处于相对最佳状态,另有34家公司综合效率值都低于0.3,最低的ST广厦综合效率值只有0.0439。分析可见, 浙江上市公司平均综合效率较低,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缺少蓝筹公司。浙江省上市公司数量较多但股本规模偏小,截至2005年底,浙江省上市公司总数量达86家,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量的6.34%,但公司总股本247.89亿股,占全国总股本7679.15亿股的3.23%,其中96%的公司总股本在10亿股以下,总股本超过10 亿股的公司只有三家,最多只有20亿股,与中国石化、宝钢股份这些上百亿股本的公司规模根本无法相比。2006年浙江省新增上市公司9家,但这些公司的股本均在20亿股以下,尚未改变浙江上市公司股本规模偏小的局面。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特色,而浙江省的民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资本积累,也较难形成颇具影响的蓝筹公司。 二是由于投资失利、主营业务盈利水平较低,甚至亏损。例如ST广厦,公司在部分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回报率偏低,周期长,资金占用大,导致主营业务亏损,2006年亏损额为2552.08万元。

2.浙江上市公司行业构成不够合理,影响上市公司整体效率。根据证监会CSRC行业分类标准,本文选取的97家浙江上市公司样本中,主营业务属制造业的公司63家,占样本总数的64.9%,其次是信息技术业,共10家,占样本总数的10.3%,反映了浙江上市公司第二产业居多的特征, 而第一产业的采掘业和第三产业的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传播与文化产业,目前尚未有上市公司。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由于早期浙江上市公司以传统产业居多,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上市公司比例过半;二是与我国资本市场政策有关,我国的新股发行从最初的“下达公开发行额度”到“限报家数”,再到“国企优先”的办法,都不利于浙江省发挥比较优势。尽管近几年浙江省上市公司的构成已有很大改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类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总体而言,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公司内在素质和功能发挥上看,都没有完全反映浙江省经济在全国的地位,也没有完全反映经济的优势和特色,在浙江省经济发展中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更大的作用。

五、结论

通过对2006年在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上市的97家浙江上市公司的经营综合效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1)整体平均综合效率较低,且效率值两极分化严重;(2)由于部分企业投资决策失误,公司经营亏损,平均效率值较低,所以上市公司要加强投资可行性研究,降低投资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3)浙江上市公司行业构成不够合理,影响上市公司整体效率水平。因此要优化浙江上市公司行业结构,加大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和传播与文化产业的浙江企业上市的力度,提高浙江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和盈利水平,充分发挥其在浙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4)不同行业综合效率值差异显著。科技型、深加工型企业效率值较高,如网盛科技、新湖创业、华海药业、传化股份、巨化股份等。说明效率较差的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科技、提高深加工能力形成专业优势,以此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

参考文献:

[1]CHANES,A ., W. W. COOPER, and RHODS. 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J.of Opnl. Res., pp.252-67,1978

[2]Charnes A,W. W.Cooper Golany B et al,Foundations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for Pareto-Koopmans efficient empirical production function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30(1 / 2)pp.91―107,1985

[3]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孟令杰丁竹:基于DEA的农业上市该效率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6)

[5]王晓慧:2005 年浙江上市公司GDP 贡献及业绩状况分析[J].省略info.省略

[7]CCER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省略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软件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下一篇:企业规避核心能力陷阱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