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避核心能力陷阱对策探析

时间:2022-06-29 12:02:56

企业规避核心能力陷阱对策探析

[摘要] 核心能力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然而,企业过于关注核心能力可能会使自己陷入核心能力陷阱,最终对企业竞争优势发生负面影响。文章对当前企业培育核心能力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核心能力陷阱及核心能力陷阱产生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规避核心竞争力陷阱的对策。

[关键词]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陷阱 虚拟经营

自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1990年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为理论界的一大热点,但是,核心能力理论虽然解释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但该理论对复杂动态环境下为什么企业在获得核心能力的同时,反而会陷入“惯性陷阱”或“核心刚性”,最终对企业竞争优势发生负面影响缺乏有力的解释。同时,从实践操作上来看,现实中不少企业过分热衷于追求所谓的核心能力,而对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却知之甚少,以至于使企业经营逐渐陷入被动的境地。本文将对核心能力陷阱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试图对如何规避核心能力陷阱,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做一探讨,以使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在培育核心能力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陷阱问题引起高度关注。

一、核心能力陷阱产生的原因

D・L・巴顿(1992)指出核心能力既能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同时企业也会由于核心能力的长期积累而产生一种难以适应变化的惰性即核心刚性。核心刚性就是阻碍核心能力作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源泉的惯性系统。核心刚性的产生,使其竞争力逐步走向衰退。也可以说,企业在培育核心能力的同时也可能会为企业布下陷阱。核心能力陷阱的产生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1.资产刚性。企业在机器设备、品牌以及与其他企业的依存关系、社会声誉等方面的长期有形与无形的投资,会形成企业的沉没成本。投资于企业现有核心能力而形成的巨大沉没成本以及建立新的核心能力的学习成本,会极大地限制企业主动放弃现有核心能力去建立新的核心能力,从而使资产具有一定的刚性。

2.制度刚性。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学习和积累的结果,深植于独特技能、技术和管理系统、专用的过程和资产以及文化态度和价值观的互动之中。这些因素对核心能力的产生、维持、转变过程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但随着企业的成熟,企业价值观常常僵化成僵死的规则与制度,成为范例的信条。因此,核心能力的转变必然受到原有制度的影响,显示出一定的刚性特征。

3.认知刚性。美国学者马奇(J・March)认为,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决策者倾向于在原有的方案“附近”(即边际)搜寻新的方案。这种边际搜寻倾向的现实结果常常表现为行为的路径依赖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人们开始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方法、途径,但是一旦他们发现某种方法特别有效时,他们就有强烈的动机把这种方法固定下来,而不再去寻找替代方法。因此,一旦某种核心能力形成并占主导地位,当面对新环境或设计新产品时,企业员工就会很自然地偏向于选择与核心能力相关的过去熟悉的经验、技巧与方法,不愿再去探索创新,固守过去成功的一套东西。久而久之,随着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就产生了认知刚性。

总之,过去成功的核心能力最终演变成阻碍企业发展的核心刚性,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要设法克服核心能力刚性给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规避核心能力陷阱的措施

在复杂动态环境中,企业要想取得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规避核心能力陷阱,对核心能力进行发展和更新。

1.树立动态核心能力的观念。企业核心能力总是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管理模式以及企业资源等变量高度相关。当企业现有的核心能力与外界环境不相适应时,核心能力就会演变成“核心僵化”,阻碍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产品、技术更新换代日益加快的今天,树立动态核心能力的观念,对核心能力进行更新和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2.组织学习和创新。在激烈竞争的动态环境下,由于竞争对手的模仿、新技术的出现、消费者偏好的改变或政府政策改变等原因,核心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存在从形成、维持到侵蚀的周期过程,而且,这种周期随着竞争的激烈而不断缩短,随之产生的竞争优势也正在以日益加快的速度被创造出来又被侵蚀掉。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对核心能力进行更新和发展,保证在原有的竞争优势被侵蚀之前产生新的支撑企业经济赢利性的竞争优势,才能长期保持不断持续存在的竞争优势。如下图所示。

企业创新需要以企业员工吸收、交流和共享知识为基础。因此,组织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企业不断创新,获得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通过组织学习,企业不仅可以提高现有资源、知识的利用程度,更重要的是,可以不断创造出新的知识,改善企业现有资源和知识,从而持续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弥补缺陷和不足。

3.虚拟经营。与拥有互补优势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核心能力不仅可以通过内部积累,还可以通过外部途径获得。企业或多或少拥有从外部途径吸纳知识(一方面是资源和能力,另一方面是机会和信息)的特殊能力。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将自己的核心优势和非核心优势的环节和业务分清楚,在此基础上外包非关键的活动(非核心优势的环节),或与拥有互补优势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来弥补企业处于弱势环节的不足,强化优势能力,降低核心能力形成与维持的成本以及整个生产经营的费用,提高整体效益,并且通过由此而导致的价值活动外部化来摆脱核心能力刚性,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规避核心能力陷阱,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是企业面对复杂动态环境的一种必然要求。只有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才能保证企业基业长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傅贤治:企业竞争力结构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J].经济管理,2001(12)

[2]李向波元凤江:企业核心能力的特征及管理问题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2)

[3]邱国栋:当代企业组织研究―管理变革与创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PP60~64

[4]杨学津等: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PP51~56及PP108~12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浙江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DEA分析 下一篇:新汇率机制下进出口企业经营战略的适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