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演讲辞中衔接手段浅析

时间:2022-09-09 05:43:23

英汉演讲辞中衔接手段浅析

[摘 要] 本文以中西方国家知名人士的各八类演讲辞为语料来源,对比分析了英汉演讲辞衔接手段使用特点,并分析其存在原因。

[关键词] 演讲辞;英汉对比;衔接手段

【中图分类号】 H3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4-102-2

一、引言

衔接手段是语篇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随着韩礼德和哈森《英语的衔接》一书的出版,衔接理论就受到语言学界和翻译届的关注。国内外的不少学者力图探索衔接在谋篇布局和确保连贯连贯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衔接被认为是构成语篇连贯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在篇章翻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以往对英汉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大都是在文学领域方面,所以其研究结果未必适用于具有结构紧凑,语言简明,目的性强,准确性高的演讲辞这一特殊文体。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八类演讲辞中的衔接手段,来探索其在这一特殊文体方面的使用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并初步探究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

二、理论基础

胡壮麟认为,语篇是自然语言语义上的一个统一体,是:“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韩礼德等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指语篇语言成分之间的语言联系,当语篇中的某一部分的理解依赖于另一部分时,这两部分就产生衔接关系。衔接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把语篇中的一个个句子以一条条语义关系连接起来,从而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不是一个个单独的句子的堆砌。

衔接这一概念是由韩礼德在1962年首次提出的,1976年他和哈森合著了《英语的衔接》一书,这本书可以说是衔接理论创立的标志。书中指出,衔接是一种语义概念,是存在在语篇中,并使语篇得以存在的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衔接可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法衔接又可分为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韩礼德和哈森认为,在语篇中,如果对于一个词语的解释不能从词语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词语所指的对象中寻找答案,这就产生了照应关系。更确切地说,它是语篇中的指代成分与所指对象之间的相互解释关系。照应可以使发话者运用简短的指代形式来表达上下文中已经或即将提到的内容,使语篇在修辞上具有言简意赅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语篇在结构上更加紧凑,使之成为前后衔接的整体。从语用功能的角度来看,照应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语外照应和语内照应。语外照应是指在语篇中找不到所指对象的照应关系。语内照应是指可以在语篇中找到所指对象的照应关系。根据韩礼德和哈森的划分,照应可以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比较照应三类。人称照应是指代词作主语或宾语,也就是说代词和上文提到的人物或事件构成照应关系,起到语篇衔接的作用。指示照应是指用指示代词(如this, that, those, these)表示时间,和表示地点的副词(如here, there)以及定冠词等来表示照应关系。比较照应是指用形容词、副词及比较级形式或用表示异同、相似、差别、优劣等词语来实现的照应关系。

替代可以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性替代。名词性替代指的是用可充当名词词组中心词的替代词取代另一个名词词组。在英语中,常见的名词替代词有one, ones和the same, the kind, the sort, such等。其中one, ones最常见,用于替代上文语境出现的单数或复数意义的名词词组。动词性替代指用动词性替代词去替代动词词组。英语中可以替代动词词组的替代词为do。英语中能够替代小句的替代词为so和not,分别表达肯定和否定的意义。

省略指的是将语言结构中不言而喻的成分省去不提,或基于语法许可,或源于用法习惯,其目的和意义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使语言更为简洁明快,代表新信息和重要信息的关键词语得以突出。省略结构与被省略成分之间的预设关系使句子或语篇前后衔接连贯,结构紧凑,表达更为生动有力。省略也可以分为: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

连接根据用词的词性可以分为:连词、连接副词、介词短语。根据文章的逻辑语义分类,可分为:添加(递进)、转折、因果、时间顺序。韩礼德和哈森认为。

词汇衔接主要包括重复衔接和搭配衔接。重复衔接是指篇章中一项词被重复时,其词形变化不大于词形变化中的变化。如“works” “working” “worked”等。也就是说开放性词汇具有篇章衔接功能,而封闭性词汇则没有。搭配衔接是指每一个词都有其本身的搭配词汇群,并通过它们进入词汇衔接的链条。互为上下义和共指关系的词汇都可以归入搭配衔接这一范畴。但是并不是所有上下义关系都有衔接功能,只有当下义词在前,上义词在后,并没有意义增加时,上下义词才具有衔接作用。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摘选的中英文演讲辞有八类,每一类各选一篇,分别是中西方名人的欢迎宴会致辞,诺贝尔奖宴会致辞,纪念会致辞,新年致辞,就职演说,周年纪念日致辞,演说,莅临名校致辞。其中,中文语料库总字数为10652字,英文语料库总字数为10432字。作者首先指出衔接手段在语料中出现的位置,之后确定衔接手段出现的种类和所占比率。

四、结果和讨论

(一)各类衔接手段出现频率

在英文语料中,衔接手段出现总数为1025次,照应在衔接手段中占20.4%(在人称照应中,出现频率总数为637次,其中,第三人称占26.2%,第一、二人称占73.8%;在指示照应中,“this, these”占70.8%,“that, these” 占29.2%),替代占1.8%,省略占3.2%,连接占15.2%,词汇衔接占59.4%。在中文语料中,衔接手段出现总数为581次,照应在衔接手段中占16.1%(在人称照应中,出现频率总数为215次,其中,第三人称占23.7%,第一、二人称占76.3%;在指示照应中,“这、这些”占90.48%,“那,那些”占9.52%),替代占2.3%,省略占19.6%,连接占14.1%,词汇衔接占47.9%。在中英文语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都是词汇衔接,频率最低的都是替代,而连接所占比率相似。英文语料中的照应和词汇衔接均比中文语料中的多,而英文语料中的省略则远远低于中文语料中的省略。

(二)存在原因讨论

总的来说,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因为中西方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而这种思维差异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

汉语民族采用的是散点式思维方式,而英语民族采用的是焦点式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使得英语的句子以作为话题的主谓宾为核心(焦点),从而控制句内其它各种成分,由主到次,递相叠加。而汉语则以时间逻辑事理为顺序,横向铺叙,形成“由一到多”的流水线,它注重的不是语言构架的严整,而是线性的流动、转折,追求流动的韵律、节奏,不滞于形,以意统形,自上而下是一个形散意合的系统。汉语中的话题可以有很多个,但是这些看似松散的话题却可以说明中心话题。这就是英语语料中,衔接手段出现频率要远远大于汉语语料中的衔接手段出现的频率的原因,也是英语语料中,人称代词使用频率要高于汉语中人称代词使用频率的原因。

人称代词中,第一、二人称具有内指性,而第三人称具有外指性。在演讲辞中,人称代词更多地应趋向于内指性而不是外指性,这样才能带动听话者,拉近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距离,从而使演讲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在演讲辞中,第一、二人称的使用要大于第三人称的使用。

例(1)We celebrate the past. We have honored America's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struggles and triumphs in the 20th century. (Clinton, 2000)

例(2)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我们即将开始2009年的崭新岁月。(,2008)

在汉语语篇中,“这”可以用来指称同一篇章别人说的话或提到的事,而这一指称功能在英语中一般由“that”来承担。汉语中的“这”有时可以指称上文中提到的刚刚发生不久的事,而英语都必须用“that”来表达。汉语中的“这”和“那”在表达时空距离时往往受心理或视觉的影响,因而汉语使用者往往能化远为近,用近指词“这”来指称较远的事物。而英语中的“this”和“that”表达的距离概念较接近实际的时空远近距离。也就是说,即当发话者指称上文的陈述时,汉语一般用“这”,而英语一般用“that”来表达。

例(3)In that year of America's birth, in the coldest of months, a small band of patriots huddled by dying campfires on the shores of an icy river . (Obama, 2008)

例(4)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2005)

公共演说中,说话者应使自己的语言或观点尽可能的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和印象深刻。和书面文本不同的是,演讲辞本身具有及时性的特点,如果说话者想要清晰地向听话者传达自己的观点,就更倾向于重复前面提到的内容,而不是用一些替代性词语去替代前文的内容。相反,如果在演讲辞中,说话者过多地使用替代,就可能会使听话者感到困惑和不解。因此,在演讲辞这一特殊文体中,重复衔接要比替代使用的频率高得多,这也是替代使用频率最低的原因。

省略是汉语意合的极致,汉语是一种注重主题的语言,汉语中的“主语”大多可视为话题,谓语的作用是对主语位置上的话题进行叙述和评论。在汉语中,最常见的省略就是主语省略。在英语语篇中,主语是S-V句法构架的核心,具有全面密切的联系,不可或缺,即使是承接前句共有的主语,各部分的主语也是不能省略的,一定要有逻辑上的主谓关系,这是英语句子结构的基本条件。因此,汉语语料中的省略要高于英语语料中的省略。

例(5)要了解一个真实的、发展变化着的、充满希望的中国,就有必要了解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2003)

在这个例子中,省略了主语“你们”,这种现象在汉语里很常见。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篇中都需要语义上和逻辑上的延伸,所以连接在两种语言中出现的频率是相似的。搭配衔接是词汇衔接的一个构成部分,英汉两种语言在选择自己的搭配连接上都有自己的倾向。重复衔接是词汇衔接的主要手段,在演讲辞这种特殊文体中,重复衔接不可避免地需要反复出现,这是两种语言的相似性。

五、结语

本文综述了衔接理论的定义以及分类,对比分析了英汉演讲辞这一特殊文体中衔接手段使用的特点,并分析了这些特点存在的原因。衔接手段在语篇表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正确理解各种衔接手段所表达的功能的基础上,在语篇创作和英汉翻译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衔接手段,在提高使用意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使用技巧,从而使创造或翻译出来的语篇更加地合理,更加地接近目标语的使用习惯。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 & Hasan,R. 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 Longman Group,1976.

[2]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rnold,1985.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5]张德禄.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3.

作者简介:周梁玉(1987-),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英汉对比。

上一篇:性致勃勃的孕事 下一篇:从税法公平原则谈个人所得税法修改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