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鹤虱与南鹤虱的区别

时间:2022-09-09 03:34:42

摘要:目的 区分鹤虱和南鹤虱两种药材。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两种药材的植物来源、产地、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作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药材在以上几个方面存在一定程度差异。结论 临床使用时应加以区分,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鹤虱;南鹤虱;来源;显微鉴别

鹤虱入药历史悠久,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本品味苦、辛,性平;有小毒。归脾、胃经。功能主治:杀虫消积。用于绦虫、蛔虫、蛲虫病,小儿疳积,虫积腹痛[1]。由于鹤虱和南鹤虱功能主治叙述相同,名称相似。然而两者在药材来源、植物形态、产地、药材性状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

1 药材来源

鹤虱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南鹤虱: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的果实。

2 植物形态及产地

2.1鹤虱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具有分枝,密生短柔毛,下部近无毛。叶互生;下部叶片长圆形或宽椭圆形,先端尖或钝,基部狭成具翅的叶柄,边缘具不规则的锯齿或全缘,上面贴生短毛,下面有短柔毛及腺点,上部叶片渐小,长圆形,无柄。头状花序腋生;总苞钟状球形,总苞片3层,外层极短,卵形,先端尖,具有短柔毛,中层和内层长圆形,先端圆钝,无毛;花黄色,雌花花冠丝状,3~5齿,先端有短喙,有腺点,无冠毛。花期6~8月,果期9~10月。主产河南、山西、贵州等地。

2.2南鹤虱 2年生草本。全株被白色粗硬毛。基生叶薄膜质,长圆形2~3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披针形或线形,先端尖,有小尖头,光滑或有糙硬毛;茎生叶近无柄,有叶鞘,末回裂片小而细长。顶生复伞形花序,花序梗有糙硬毛;总苞片多数,叶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伞辐多数,结果时外缘的伞辐向内弯曲;小总苞片5~7,线形,不分裂或2~3裂,边缘膜质,具纤毛;花通常白色,有时带淡红色。双悬果长卵形,具棱,棱上有翅,棱上有短钩刺或白色刺毛。花期5~7月,果期6~8月。主产江苏、河南、湖北、浙江等地。

3 药材性状

3.1鹤虱 果实呈圆柱状,细小,长3~4mm,直径不到1mm。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具多数纵棱。顶端收缩呈细喙状,先端扩展成灰白色圆环;另外一端稍尖,有着生痕迹。果皮薄,纤维性,种皮透明,子叶2,类白色,稍有油性。气特异,味微苦。

3.2南鹤虱 果实为双悬果,椭圆形,多裂为分果。分果长3~4mm,宽1.5~2.5mm;表面淡绿棕色或棕黄色,先端有花柱残基,基部钝圆;背面隆起,具4条突起的棱线,沿棱线密生1列黄白色的钩刺,棱线间的凹下处散生短柔毛。体轻。搓碎时有特异香气,味微辛苦[2]。

4 显微鉴别

4.1鹤虱果实横切面 外果皮细胞1列,均含草酸钙柱晶。中果皮薄壁细胞数列,棕色,细胞皱缩,界限不清楚,棱线处有纤维束,由数十个纤维组成,纤维壁厚,木化。内果皮细胞1列,深棕色。种皮细胞扁平,内胚乳有残存;胚薄壁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滴,子叶最外层细胞含细小的草酸钙结晶[3]。

4.2南鹤虱果实横切面 外果皮细胞1列,主棱处有分化成单细胞的非腺毛。中果皮有大型油管,在次棱基部各1个,接合面有2个油管,扁长圆形,内含黄棕色油滴;主棱内侧有细小维管束。内果皮为1列扁平薄壁细胞。种皮细胞含红棕色物质。胚乳丰富,薄壁细胞多角形,壁稍厚,含脂肪油及糊粉粒,糊粉粒中含有细小草酸钙簇晶。

5 化学成分

鹤虱果实中含缬草酸、油酸、正己酸、右旋亚麻酸、豆甾醇和天名精内酯、天名精酮等内酯化合物。

南鹤虱果实含挥发油约2%,其中含细辛醚、巴豆酸、甜没药烯等。不挥发性部分含有细辛醛和甾醇类物质。

6 药理作用

天名有驱虫作用,1%天名配5滴加人生理食盐水25ml中,加温37℃再放人大绦虫,结果1~2min即死。

野胡萝卜种子的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有两种季铵型生物碱,一种从化学及药理上均确定其为胆碱,故有胆碱样作用;另一种则尚未确定。在动物试验中(大鼠子宫、大鼠小肠、离体豚鼠、猫支气管等),还显示有罂粟碱样作用。种子还含黄酮类,能扩张冠状血管,有用于心绞痛者。种子中的甙性成分,对麻醉犬有短暂的降压[4]和抑制呼吸作用,能松弛大鼠、兔小肠及未孕子宫,对士的宁及戊四氮引起的蛙惊厥有轻度的保护作用。也有报告指出其叶提取物对已孕或未孕的猫、豚鼠子宫有收缩作用。果实的热乙醇提取物,对离体猫心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能舒张离体大鼠及豚鼠小肠、大鼠子宫、猫支气管等平滑肌。

7 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鹤虱和南鹤虱虽然用药部位相同,但是其药物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有着一定的区别,临床应用时还是应该加以区别。

参考文献:

[1]康慧,郭全兴.鹤虱药材的品种整理及鉴别[J].青海医药杂志,2010,40(3):68-69.

[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M].中药鉴别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533.

[3]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60.

[4]乔卫.野胡萝卜中香豆素苷的降压作用[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2,16(6).

上一篇: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及其生物伦理学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输尿管上段结石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