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时间:2022-09-09 02:11:26

浅谈化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作为教师,我们都清楚,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实现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只针对优秀生,从而挫伤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教师设计得太过浅显,问法单一,从而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太难太偏,以致学生都无法回答,使课堂沉闷。如何使课堂问题设计得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思考呢?

一、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很明显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去深入、积极地思考。因此,激发兴趣是提问的关键因素。

如在讲分子体积很小时,以往教师的设计是利用书上的例子直接讲给学生:“一滴水里有大约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学生只是简单地接受了知识,印象不深刻,现在改成:“把数据交代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已有数据计算一下:如果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需要10亿人日夜不停地数,需要多长时间?”通过计算,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分子的体积很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

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跳跃性不可太大,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也只有这样的问题设计,才容易被学生所喜欢和接受。

例如,提问:“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对吗?”学生回答“对”或“错”。但是不管哪种回答,显然都是集体回答,这就不利于发现个别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虽然这种提问在一定程度上能调节课堂气氛,但我觉得这仍然是一种“弱智游戏”。那么,诸如此类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提问,如,第一种问法:“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对吗?”第二种问法:“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第三种问法:“水是由什么组成的?”这显然是对同一个问题从三个不同层次的提问,而尤以第三种提问最具有启发性,它不仅能使学生展开想象,也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还可易使教师将问题拓展开来,进而引出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性的描述问题。

三、课堂提问要有思考价值

如果提出的问题直截了当,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这会让同学感到索然无味,从而失去兴趣;相反,如果提问的问题太深太难,既浪费了时间,也会让学生对问题失去兴趣。总之,问题设计得太易或太难都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设计的问题,答案不要总是固定的,最好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情境开放型问题

这类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但所用知识却是基础的,题目起点高,落点低,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2.条件开放型问题

在解答这类题时,要求学生全面分析讨论各种可能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复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这一部分时,首先以课本中的实验引入,接着我提出了几个问题:“我们学了哪些物质和氧气反应,为什么课本只钟情于红磷?”“其他物质就不可以了吗?”“如果对实验稍微改动一下,哪些物质也可以用?实验如何改动?”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既要非常仔细、全面,又要大胆想象,因为满足的条件不是唯一的。

3.结论开放型问题

这类题的结论并不唯一或不确定。解题时,学生应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展开联想,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五、课堂提问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学生是有差异的,设计的问题最好要细化一点,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感兴趣、可回答的问题,使学生都能从回答问题中获得知识和乐趣。只有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才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

六、课堂提问要设计一定的情境,以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设计问题最好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以便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问题不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愿意去学和接受。

课堂提问的设计应直接或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感受,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提问变得更为人性化,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护好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阳实验学校)

上一篇:浅谈初中女子篮球队训练策略 下一篇:透过语文课堂细看体验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