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说课设计

时间:2022-10-04 08:53:5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下面,我将从对学生的分析、对教材的理解、教法和学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一、对学生的分析

高一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内容很感兴趣,对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这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欠缺,看问题较片面,缺少对经济现象背后本质的深刻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深对一些经济现象的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对教材的理解

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消费的影响因素、类型和结构,这为过渡到本课起到铺垫作用。本节课将进一步阐述消费心理和消费观,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为下个单元第一课的学习作铺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关于本课,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含义,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以及“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分析各种消费心理和观念,提高比较、鉴别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我以创设的情境为线索,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参与教学过程,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理论,分析经济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以及避免盲从的消费观念;树立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重点定位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之所以确定其为重点,是因为这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内容。学生了解和认识消费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消费,崇尚健康的消费方式,选择正确的消费行为,用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己的生活消费,这对学生的生活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我将这节课的难点定位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确立其为难点是因为这一代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逐渐有了距离感、陌生感,而且高一学生的知识面狭窄,思考问题的深度不够,认为消费只是个人的事情,与社会、与国家无关。在理解“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时,学生多会产生不同想法。

三、教法和学法

1.采用的教学方法

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采用“情境―发展”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建构知识。

2.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和能力的培养,因而我采用了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

上课前,我深入学生,了解情况,布置学生预习课本,收集相关的信息,既为课堂上设置的情境作了铺垫,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我想用五句古诗来形容我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第一,未成曲调先有情;第二,书山有路思为径;第三,柳暗花明又一村;第四,似曾相识燕归来;第五,纸上得来终觉浅。下面我来分别阐述一下。

1.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导入新课时创设情境(约2分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为此,我在导入时首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我、同学、生日礼物”,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书山有路思为径――根据生活情境推进新课(约15分钟)

接着我根据生活场景内容创设三段对话情境:这些情境讲述的是本班同学玲玲关于给同学买生日礼物与妈妈的一席对话,引起了玲玲对一些现象的迷惑。在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总结的基础上自然过渡推进新课。最后得出结论: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立异不提倡,虚荣攀比要不得,理智求实乐融融。“生活是感性的,思考是理性的。”我用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情境内容的理性知识,我把它称之为――书山有路思为径。从而释疑学生的困惑,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许多经济学道理。

3.柳暗花明又一村――再设情境(约15分钟)

对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我采取了以下的方法。我给学生创设了一段生活场景:“小明家最近有新房子了,圆了全家人多年的梦。这不,围绕新房这个主题,全家人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根据这个场景我依然创设了三段对话:小明一家围绕新房装修、贷款买家电以及小明买名牌服装等展开的对话。根据场景内容,我层层设疑、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共享。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使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根据场景内容,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信息,在老师的引导下不难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对于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则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视频情景――《保护地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感。进一步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也突破了本课的难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同时也把本节课推向了高潮。这个环节我称之为――柳暗花明又一村。

4.似曾相识燕归来――在课堂小结时回归情境(3分钟)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因此课堂小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本节课的小结中,我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手法。重新回到前面《玲玲的困惑》这一情境中,让同学们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给玲玲一个合理的消费建议,再次把本节课推向新的高潮。这一环节我称之为――似曾相识燕归来。

5.纸上得来终觉浅――在布置作业中创设情境(约2分钟)

要想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的检验。因此在这一环节里,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制订一份“生活是艺术,消费有学问”当家宣言,并结合一则材料情景和前面的视频情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写一份建言献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从中感悟其中的经济学道理。我称之为――纸上得来终觉浅。

课堂的最后,我留5分钟左右给学生,让学生去遐想、去深思、去质疑、去拓展。给学生一片天地,他们定会还我一个惊喜!我相信他们!

(作者单位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中学)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设问的有效性探究 下一篇:体验式学习在数学课堂中应用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