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N]在时间罅隙中触摸历史的温暖与残酷

时间:2022-09-09 12:08:34

[曹N]在时间罅隙中触摸历史的温暖与残酷

曹N是位极其低调的作者。除了新书宣传期偶见他抛头露面外,很难再听到和他有关的消息。他隐于人前,不喜热闹的日子,过着简单的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他生于杭州,长于杭州,15岁便就读于浙江大学机械系,19岁毕业,是早慧的少年。而后一直生活在这座有着许多美丽传说和优美风光的城市。他沉迷于历史的研究十余年。2007年,他在天涯上连载的李斯的故事出版成书,在当年中国书业年度评选中,该书被读者评为“年度最受欢迎的人文社科书”,同时也是天涯网“煮酒论史”两年来最受欢迎的历史小说。他也因此被称为“新派写史掌门人” 。

我问他,杭州这座城市吸引你的理由是什么。短短的回答,却让我窥见了这位寡言的作者内心的细腻与浪漫――“其实只需要一个理由,想想这是坡曾经呆过的地方,就会觉得特别温暖。”

看书,打球,下围棋,看美剧,写作。这些简短的动词,足以描述曹N日常的生活。他现在最喜欢看的美剧是《生活大爆炸》,因为此剧还“顺带再复习了一遍量子物理史话”。

剧集里主角之一的sheldon有一句话,深得曹N的心:“人生除了吃饭呼吸,其余所有事项,都并非必须的选项。”曹N说,“所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还是尽量简单一些,很多时候,并非我们在忙事情,而是事情在忙我们,归根结底,又能有多大的意义呢?”

曹N很惜言,可是却常常在一些事实的描述之后有精辟的总结。一语中的。这种偶然有感而发的感想也常常在他的小说中读到。这也是他小说的魅力之一。

对话 书香两岸 曹N

书香:当年为什么在天涯上写“流血的仕途”,开始自己的历史小说写作?

当时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就李斯的经历写一个小故事而已。当我将前几部分连载于天涯网站时,网友们的热情远远超乎我的预期,从而让我平添了膨胀的野心和虚妄的勇气,于是越写越庞大,越写越不可收拾,后来,居然就成了一部大长篇。

书香:历史小说非常受读者的欢迎,但是这类小说会涉及到真实性的问题。您觉得自己的小说是怎样的一类历史小说,读者在读这类小说的时候该抱着怎样的态度?

司马光曾云:“实录正史未必皆可据,野史小说未必皆无凭。”先讲所谓的正史,一是很多已经被篡改,未必能够尽信;二则许多史书遭兵火人祸,许多内容已经残缺,因此留下了大量空白。我在写作之时,以正史记载为基准(倘有明显篡改之处,则加以考证辩诬),正史不到之处,则辅以合理的想象和揣摩,接续空白,贯串前后,力图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丰满而完整的故事。

书香:之前您写李斯,读完后,读者对这个历史人物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不像以往觉得他就是一个负面的形象)。然后是刘秀,读了也让人很感动。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刻画有没有所谓的基调?

写历史的作者,很容易有两种极端的冲动,一是将古人神化,二是将古人妖魔化。而在我眼中,无论李斯还是刘秀,都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他们曾和今天的我们一样,也会体验到压力、愤怒、绝望,也会感受愉悦、幸福、狂喜。而我写作的目标,便是临摹他们的思绪,重温他们的心迹,让读者“以心证史”,仿佛亲历,而不是只站在遥远的地方冷眼旁观。

书香:你的两本书,一本写的是大臣,一本是皇帝,都是一些在历史上比较成功的人的历史,是否有兴趣写小人物的历史?

应该说,历史更偏爱大人物,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在历史面前,并非人人平等。所谓的小人物,很难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即便有,也只是一鳞半爪而已。因此,原料不足,实在是很难做出一餐。

书香:您说上一本书《流血的仕途》和这本书《嗜血的皇冠》是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追求所谓成功的道路上,一定和流“血”分不开关系吗?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写过,他在二十四史的字缝里,只读出来两个字――吃人!在这里,先生更多的是比喻。我说流血、嗜血,不是比喻,而是实录――有明的血,有暗的血。东方不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水最深的地方,那就是古代政治。中国历史,又大部分都是政治史,因此,血腥在所难免。

譬如李斯,他好好地在老家上蔡做一个小公务员,日子过得很是滋润逍遥,然而他要跑到秦国去,最终作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结果呢,被腰斩弃市,三族诛灭。再譬如刘秀,光武皇帝,多么风光,然而,在通往皇权之路上,他却家破人亡,受尽屈辱,长兄被人杀害,他也只能违心地说,杀得好,杀得好。如果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李斯会离开上蔡吗?刘秀会追求皇冠吗?没人知道。

古人已往,没得选择了。今人却都还在路上,他们可以选择。上帝是公平的,你欲得到,必令你失去。我写李斯,写刘秀,也就是想带给人一个思考,生命中究竟哪些是应该珍惜的,哪些是可以抛弃的。身边有些朋友,终日忙碌,忙得都忘了自己,我觉得颇为惋惜,何必呢!生也有涯,而欲望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书香:在写历史人物的时候,因为历史资料有限,所以给了写作者很大的创作空间。在赋予那些历史人物、历史场景以细节的时候,会不会觉得自己正在创造一个世界,很有成就感?

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他并未亲力亲为,而只是给出了一套法则,然后世界自动生成。小说创作也是如此,有自己的法则在内――人物性格、逻辑必然等等,当你根据这些法则衍生出一个眩目的世界出来,确实相当有成就感。

书香:为什么特别喜欢书写历史?有人说,从历史中寻找寄托意味着对于现实有一些不满,您对此说法怎么看?

历史带给人的改变,我个人的感受,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在于可以开阔心胸,达观豁然。当你浸淫在历史之中,你会有一种莫名的力量感,在时间上,你拥有的是五千年,在空间上,你拥有的是全天下。这时你再回到生活中来,你的标尺就不一样了,你的视野也不一样了,即便不能如孟子那样养就一股浩然之气,至少也会宽容许多世事,看淡诸般得失。

消极的一面,则是容易沦于虚无,觉出一切之无意义。历史是曾经的生活,生活是即将的历史。无论是怎样的盖世豪杰,帝王将相,最终的结局都是化为乌有,无论是怎样的惊天伟业,辉煌巨构,也都只如浮云而过。在时间的长河,人无非是一叶小舟,漂流到了生命的尽头,而时间却并不停留,它仍将无情地继续奔流。

书香:在写作这本书的期间,您好像很挣扎,删改的部分很大,“恨不能穿越是看,看看这本书到底应是何等模样”,是什么让您有这么大的挣扎?

写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焦虑。当你下笔的时候,时常会觉得其实自己完全可以写得更好,于是不甘心,希望可以不断向理想的目标逼近。就说刘秀,我想表现出来的,就是刘秀在宿命中努力的悲壮和凄凉,这无疑是一个很难的目标。所以,挣扎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换而言之,这种挣扎,也是宿命的一种。

书香:您在写作的过程中,会把稿子贴出来,之后又把修改的稿子重新贴出,您喜欢这种即时写作,然后与读者分享的感觉?

鲁迅先生在呐喊序言中有一句话特别好,说那时新青年的一拨人的寂寞,是不单没有人来喝彩,就连骂他们的人也没有。在网上连载,读者其实就相当于旅伴,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会更有勇气向终点迈去。

书香:对出版社来说,他们最希望的状态是作者每半年就能有一部作品出来,这样有利于宣传而且可以一直保持作者的热度。而您是“慢”写,新书的写作用了三年的时间。您会担心由于“慢写”导致自己的热度消减影响到书的销售吗?

作为一个作者,作品始终是第一位。米兰・昆德拉说过,慢,是一种失传已久的艺术。最近的一个例子,卡梅隆能花十年时间拍一部《阿凡达》。可见,只要能做出好东西,慢并不可怕。和古人动辄用数十年精力写一部书相比,我无疑称得上猴急的了,这是很需要惭愧的。

书香:下一本书,会锁定谁?

楚汉这个时代是我一直想写的,如果能力够的话,也要尝试写一下抗日战争。楚汉相对容易一些,抗日战争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所以目前只是停留在空想阶段。

上一篇:编辑2.0,传统老编的纸上遐想 下一篇:合记:台湾医学图书的领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