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推销”美术史

时间:2022-09-08 11:13:58

在美国“推销”美术史

国内有支付能力的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美国来读书,可是真要说美国的学校哪里好,知其所以然的未必有多少。美国的常春藤大学有名,很多人都知道。可是光有十家常春藤并不构成美国教育的全部,而且常春藤大学并不是孤立的象牙塔,它是美国教育系统工程的一部分。我最近有两次在美国“推销”美术史专业的经验,觉得可以和读者分享,它是很具体的教育措施,美国教育的优势其实就是从这一点点的细节积累出来的。

女儿念高中了,她们学校每年会举办一次“职业生涯咨询大会”(Career Fair)。前两年去做过一次咨询。今年学校又发出邀请,我和系里说,去参加一下,希望可以“招募”几个将来读美术史的孩子,系里很支持(说“招募”recruit 自然有点夸张,其实是“推销”marketing)。于是稍微准备了一下,到时准时赴会。这是一个由学校主持、主要由家长充当“咨询师”的“大集市”。因为家长们的职业五花八门,可以为高中生们未来的职业选择提供十分中肯的一线经验。而许多家长天生就有做志愿者的热情,或许还加上一点小小的“炫耀”心理(包括我自己在内),所以每次都会请到几百个“咨询师”。当然,咨询完全免费,学校提供的只有一瓶瓶装水!

打开每个学生和“咨询师”人手一册的《信息手册》,职业罗列林林总总居然有二十二个领域,二百余不同专业,从医疗、教育、培训、传媒、建筑、体育、艺术、工程、电脑、金融、营销、行政管理到军事,应有尽有。有些工作以前都没听说过,比如森林景观服务(Wood Landscape Services)、自由娱乐艺人、网上体育传媒从业人员、住宅区服务技术员、驯狗师、少年部图书馆员(teen librarian)、财务计划师、价格经理、保险公司的防止资料遗失与取证调查的人员、银行的社区联络员、战略性资源经理等,也可称得上无奇不有了。

学校事先会根据对每个咨询师的问卷调查印出一份各位专业人员的“专业相关资料”,放在每位“咨询师”台上供人随意索取,上面的内容除了个人的一些基本信息外,还包括这些信息:对本职业的简要描述,通常每周工作时间(以小时计),对教育/学位的要求,该职业最有意思和最无趣的地方,独立工作还是团队工作居多,常与数字打交道否,平均年薪,工作内容变动频率,是否需要使用外语以及使用频率,写作的频率,使用科技乃至高科技的频率,提升的机会及职称等,基本把学生会问的基本问题都先一网打尽。我记得以前还会问,该工作需不需要干体力活,如需要的话,是什么?这似乎是个针对蓝领职位的问题。这就事先过滤掉了倾向将来做白领工作的学生。

我的专业是定为“美术史家”。“美术史”被光顾的机率有多大?回答是,平均水平。不是大家都围着,也不是“门可罗雀”。一开始来了一个自称是俄国的交换学生和一个刚从亚洲移民过来的学生,两个男孩可能是因为都是“外国人”的感觉,惺惺相惜成了朋友,俄国孩子英语很好,对音乐感兴趣,问了一些艺术方面的问题。接下来的学生以女生居多(下面还要说到这点),问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是,需要有怎样的准备才能做美术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我告诉他们,热爱艺术,热爱历史和文化,喜欢与人沟通、打交道,当然硬性指标就是要读一个博士学位。一般听到这个要求都会有点咋舌,毕竟博士不是人人想念、人人能念的。有的孩子就问,如果只读到硕士会怎么样?回答是,可以到美术馆、画廊、美术传媒、拍卖行工作,也可以到中学教书。有个学生带着笔记本过来提问题,我一看还挺认真,后来才知道是她的英语老师让她来作“采访”的。学校还给了我们一些小贴纸,如果学生和你进行了有意义的沟通,就给他一张小贴纸,他们攒够了六个就可以去兑换一个奖品,还是奖励孩子的把戏。最后七十分钟的“咨询”给出了一二十张贴纸,也算是小有成果吧!

就在这个高中“职业生涯咨询”之前一周,我还参加了本校的“美术史系开放日”(Art History Open House)。对象不同,方式自然不一样。大学选专业多是第一年的事情,但是第二年才定下来的也不在少数。各个系会施展各自的招数来吸引学生,无非为了扩大本专业的学生人数,但是似乎也有利益、效益的考量,因为本专业学生的多少可能和学校给各系的预算有关系。系秘书准备了“招募信息”,事先还到点心店定来了精美的杯形蛋糕,以吸引学生,当然事先通过电子邮件广而告之也必不可少。和高中的咨询大会规模不能相比,这个开放日至多只吸引了十来个学生过来边吃蛋糕边和教授们聊天,话题是关于美术史专业的内容,课程设置,未来的职业和继续读研深造的可能等,以及学生想要了解的任何问题。“招募信息”这样写道:

作为文理学院学习经验的基石之一的艺术史专业不仅考查视觉文化,也是通向其它学科的一个渠道(这种对艺术史专业的解读还挺新鲜的,作者注)。学生将学习辉煌而多样的视觉艺术,以及宗教、政治、社会、科学、哲学和文学对视觉形式的种种影响,发现艺术生产、收藏与展示的过程如何影响我们对艺术的理解。

学生将与教授们在一个关系紧密的科系环境中考察艺术品,讨论视觉文化,书写关于艺术和建筑的文字(文理学院师生比例小,因此互动机会比综合性大学多得多,作者注)。通史课向学生介绍范围广泛的艺术与观念;中阶课程则集中于特定时期和艺术史研究的不同方法,并提升学生的批判能力(批判能力一直是美国教育的重心之一,作者注);而在高阶的研修课中,学生将学习进行较复杂的艺术史研究,重点是辩论和研讨。艺术史教授队伍由视教育和指导本科学生为一种特权和荣誉的教师兼学者组成。

除了这些观念性的信息外,还有具体的吸引人之处:

充分利用本艺术史系和美术馆新楼的新设施;

使用新的视觉资料中心;

选择从古代到现代的范围广泛的课程;

加入艺术史系学生研究会(Art History Association, ARHA)。

“招募信息”最后还列举了一些三个阶级的课程的介绍,例如,“艺术通史”之一和之二、“巴洛克艺术”、“1945年之后的现代艺术”、罗马式与哥特式艺术、建筑设计史,我教的“现代中国艺术史”也赫然在列。说实话对一个犹豫着要学艺术史还是历史、心理学、考古学的学生来说,这里的信息还是挺吸引人的。

我和几个修习亚洲研究、中文、美术史的学生聊了一会儿,他们有的在学中文,有的在上我的“现代中国艺术史”,其中有一位下学期要去中国学习半年。话题集中在中文学习,中国的艺术现状等。和在中国差不多,学习艺术史的女生比男生多,原因可能是这个专业的工作机会不如其它专业多,工资也相对较少,权且称之为“奢侈专业”吧,在多数人看来是个比较酷的修身养性的专业,对于要承担养家糊口重责大任的男性来说似乎有点奢侈。不过,英国的威廉王子可是学的美术史专业!当然,他要不要靠这个专业养家糊口倒是大可怀疑的。

上一篇:郑庆余:时·光掠影 下一篇:心灵世界:构建虚拟艺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