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管道与刑具

时间:2022-10-13 09:12:15

【前言】能量、管道与刑具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换个角度来看,这件作品所表达的仍然是一种能量的转换,确切地说,是国家能量对个人能量的管辖与吞噬,那些散播于各个生活小区、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其无所不在的驯化功能无疑是以削弱人们的对抗意志和独立精神为代价的。这样的批判诉求在《无题 II》、《无题 III...

能量、管道与刑具

能量”是臧坤坤反复提到的一个词,也是他绘画的出发点,据他自己回忆,这很可能与他的童年经验有关,因为他自幼就喜欢运动,而父亲恰恰又是练武之人,这使得他对“运动之后体力的消耗和恢复”十分敏感,并因此着迷于潜能彼此消长、自我提升的形态与过程。创作于2008年的《能量NO.1》,可以看作他对此类主题的早期探索,这件作品的主体是一堆厚厚的油毡,层层叠叠覆盖在一根生锈的管道上,管道两端喷射出强大的气流,这气流相互汇聚形成一个环状涡流,将整个画面封闭其中,在它的内部,无形的能量正通过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进行着奇妙的循环,用臧坤坤自己的话来讲,管道在这里“意味着输送和升华”,而油毡则是“对生命运作规律的一种保护,意味着耗损和再生。”

某种程度上,《能量NO.1》还意味着画家的自我隐喻和期许:油毡如同筋肉覆盖在血管般的管道上,构成一处被压抑的自我中心,个人能量能否释放取决于自我是否强大,以及这个自我得到了怎样的挖掘。如此的抱负在他随后创作的《无题 I》(2009年)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达。这件作品延续了《能量NO.1》中的环状构图,只是这个原本虚像的环形在此被具象为两个实体圆环,由金色、褐色以及白色的长方块面连缀而成,乍看之下像两只并置的手镯,细加推敲你会发现那些块面并非宝石,而是形状各异的空白画框,它们的虚席之态仿佛在宣告着画家的到来,也仿佛在召唤他以神来之笔将其一一填满。

这之后臧坤坤举办了他的第一个个展《现实的弧度》,在展览中他展开了对自我和社会的双向探讨。这其中《有的环形沙发》令人印象深刻,它以一组具有性意味的环形沙发,暗示出人类欲望自我复制、回旋往复、无始无终的能量化特征,而《教化的意义》则打破了他惯用的环形构图,以两个对称的三角形“透视”出屏幕与座椅之间的关系,“教化”的内容和对象在这里则同时缺席,令人对“教化”本身产生质疑。这种抽象与具象的“非理性结合”,正如策展人朱朱所言,使得“画面散发出灵智学的魅惑力,并且,要求着观众的创造性阅读”。事实上,这种“创造性的阅读”不仅仅是在要求观众,更大程度上是在要求画家自身,要求他有一双迥异于常人的眼睛,能够在司空见惯中发现非同寻常之事。而能量往往就是在这样一种深入挖掘中产生的。

对于自我能量的不断挖掘是臧坤坤绘画创作中始终延续的一条内在线索,在这个向度上他通过“棕色”系列进行了一系列出人意表的尝试,将人体与能量之间的隐秘关系外化出来,令人在异常中体味日常。这正是艺术的迷人之处,它不是观念对物象的生硬绑架,而是某种有意味的转换,这种转换,或者说这种对日常事物的独特观察和异质化处理,使得臧坤坤的作品总能给人带来意外,但同时又不乏内在的逻辑与说服力。创作于2011年的《管道》便是这样的一件作品,它在构图上仍然以一个圆形实现了能量的封闭式循环,一些同样由金属构件组成的小型器械分布在圆形的管道上。作品以三联的形式拼合而成,巨大的尺幅以及黑暗的底色给人以视觉上的压迫感,漂浮其间的椭圆犹如和地面失去联系的航天器,在深邃的夜空中显得如此清冷、孤独,带有某种绝望气质。但那不是航天器,而是各种健身器材,它们以均匀分布的状态固定在那个圆形的钢管上。也许,画家是要借用管道这个意象传达运动之于身体的能量转换?但那些冰冷的、毫无人味儿的器械又怎么能和“健康”扯上边呢?

歧义的产生往往正是一件艺术品得以成立的原因。健身器材的隐喻化处理在这里赋予了《管道》这件作品多重含义,它的封闭式构图一方面令人联想到能量的循环方式,另一方面又隐含了福柯所说的国家机器对于人性的规训特征,沿着这样的方向,臧坤坤在他随后创作的《无题 I》中,意图明确地表达了他对于后极权社会“惩罚与规训”的深入思考与批判。这件作品通过对多件单部小区健身器材的重新组合,赋予了熟悉的景观以陌生感,在语言上更以写实的质感,强调出某种斑驳的、久经使用的血腥痕迹,使人一眼便可领会到它的刑具意味,其锋芒直指政治那张看似关怀民生的面孔,用臧坤坤自己的话来讲,“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健身器,而是某种强制规训的象征”。

换个角度来看,这件作品所表达的仍然是一种能量的转换,确切地说,是国家能量对个人能量的管辖与吞噬,那些散播于各个生活小区、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其无所不在的驯化功能无疑是以削弱人们的对抗意志和独立精神为代价的。这样的批判诉求在《无题 II》、《无题 III》中通过网状攀援器材、梅花桩与钉子之间的意象置换得到了进一步的延展。回到《教化的意义》中所缺席的部分,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认为,臧坤坤在他后来的延续性思考中,用“健身器材”这个意象予以了否定式的填充,他否定的不是“教化”本身,而是国家机器性质的“教化”对个人生活的宰制权。

臧坤坤的创作正如他自己所言,是在“内向的自我挖掘和外向的社会探讨”这两个向度上同时进行的,《无题 I》、《管道》应该都是这两条线索的合力之作,它们在个体与集体、人性与非人性之间的所寻找到的那个切换点令人讶异的精准,并由此揭示出 “生物权力从最开始的强制规训,逐渐被人接纳和吸收,最终内化为人的自我管辖,以至于人开始主动追求它的枷锁”(臧坤坤自述)。也许,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套上枷锁和卸除枷锁的过程,就是在“健身”的幻觉中被损耗殆尽而不自知的过程,臧坤坤通过他的艺术让“刑椅”从日常景观中显影,提醒着我们—“损耗”无所不在,在这个物质娱乐压倒一切、微观权力又遍布其中的年代里,生命能量的积蓄、释放、再生,与个人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自治密切相关。

上一篇:开幕 第1期 下一篇:密室中向光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