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时间:2022-09-08 09:43:13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地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阶段也得到了重视,足见信息技术对教学改革、对实现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列举了在进行人文教育时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信息技术 计算机教学 人文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社会生活需要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也会在社会生活中发展。信息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密切配合,才能显现出巨大的价值。反之,信息技术和社会生活互相脱离,将会使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失去意义。

一、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人文教育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重视人文教育,要认识到学科教育和人文教育不是相互独立的,信息技术同样可以具有人文主义的内涵。在教育教学中必须要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对、反人性地利用信息技术的行为要加以识别,并要坚决摒弃。要认识到,我们是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科技人才,而不是为所欲为,利用科学技术来危害社会的反面人物。

因此,在具体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知识的主动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适当渗透人文教育。通过人文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完整的、和谐的人。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时要解决的问题

1.要合理协调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和人文教育之间的关系

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能力是多方面的,如技术能力、思维创造能力、适应能力等。教学内容的取材应为培养学生能力服务,但有侧重。不能只片面地为了技术能力的培养,机械地照搬一下例子来完成技术传授。而是要在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取材上多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接受人文、科学教育。完美地体现出信息技术的时代性、社会性,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例如,我在讲《网上看长城》这课时,让学生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有关介绍长城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在认识长城的同时,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强盛。这样的学习过程,巧妙地融入人文教育,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定的人文素养。

2.这样的课堂还是信息技术课吗

大家一直有一种主观感觉:信息技术应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这样,在进行人文素质培养时,有时会让一些听课的老师感觉是在上一堂语文课。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语文课用信息技术,是把计算机作为工具,把语文课上得更好,信息技术课用语文知识,是让学生用掌握的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3.如何摆脱情景设置的形式主义

大多课堂教学都提倡让学生在一个情景中,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有时会设置诸多任务。一旦任务之间关联不紧密,甚至出现相互孤立的情况,就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情景教学的创设要贯穿全课堂,不能产生脱节,要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在课堂中的任务,知道要做什么事,要借助哪些工具,学习哪些方法,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去灵活运用。

在情景教学中,老师设置的情景教育与日常生活中的相符合,就会摆脱情景设置的形式主义,学生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也就会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4.如何把握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不确定因素

信息技术是大多数学生都非常喜欢的一门课,但在小学信息课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规律意识不强,往往会出现学生注意力分散现象。甚至有时会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流连忘返”,还会向老师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及时应变,运用广博的知识,把教学进程及时拉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在处理此类事件时,教师应因势利导,分析原因,及时引导,为我所用,万不可生硬封堵学生们的奇思妙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在注重传授专业技术的同时,还应合理渗透人文教育,让不同的技术优势互补,为全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魏雄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2005.

上一篇:践行行知理论,让数学与生活相得益彰 下一篇: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赏识教育